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认定封缄属性时,要结合外部特征、所指对象、作用效果三要素进行判断;封缄占有理论共有受托者占有说、委托人占有说、区别说、修正区别说1、修正区别说2等5种学说,封缄内容由委托者在观念上占有应在刑法中予以评价,从而确认区别说的观点;从单位财物、占有主体、职务便利等要素出发,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普通货物或侵吞封缄整体的,应构成职务侵占罪,单位人员非法获取封缄内容的,应构成盗窃罪。

  • 标签: 封缄物占有 封缄物属性 观念占有 职务便利
  • 简介:一、国内外学术分歧评述对于侵占封缄(包装)的行为(以下简称该种行为)定性,在日本,理论上大致有以下几类主张:(1)受托者占有说;(2)委托者占有说;(3)区别说;(4)修正区别说。此外,还有辅助占有说。

  • 标签: 行为定性 侵占 区别说 国内外 包装物 委托者
  • 简介:刑法和民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但是某些区别在表象上却并不明显,占有制度即是表现之一。较之于民法,刑法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因此占有制度中对占有意思的要求较低,而更注重于占有的事实存在及客观方面的表现。具体到封缄特别是不易打开的封缄上,出于权利救济以及观念占有的刑法排除等方面的考虑,应承认受托者对封缄包装和内容的事实占有,并对共同占有占有辅助进行个案认定。

  • 标签: 占有 区别 封缄物 财产 财产凭证
  • 简介:司法实践中,认定封缄属性时,要结合财物的外部特征、内容、作用效果三要素进行判断。密取封缄构成侵占罪或盗窃罪。"占有"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形式标准,刑法应有限承认观念占有,从而确认委托人对受托人控制下的封缄之内容占有;"管理"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实质标准,侵害有管理权限的财物成立侵占罪,管理权限的有无应以是否承担占有财物毁损风险的标准进行判断。

  • 标签: 封缄物 侵占罪 盗窃罪
  • 简介:罗马社会根据占有事实首创了所有权制度。所有权概念出现以后,又促进了所有权权能的分离,进而又促进了用益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用益权人对不动产之占有获得了最充分的占有保护。随着从重归属到重利用这一权观念的根本转变,大陆法系各国相继增强了对他主权人的占有保护。在我国未来的物权法上创设占有制度,确立占有诉权,使占有之诉获得物权法上的依据,乃是强化对他权人特别是农地使用权人保护的有效之举。

  • 标签: 占有 占有诉权 物权 立法
  • 简介:占有意识”对于认定权利人对遗忘占有关系、区分侵占遗忘与盗窃罪有着重要意义。财物被遗落的空间不同,对于财物的权利人的“占有意识”之有无以及强弱程度的要求相异。本文引入了“第二重控制”理论,分别探讨了私人领域和封闭场所、有特定管理人的开放空间、存在监控设备的公共空间、无管理者的开放空间四种情况下“占有意识”对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之认定的差别作用。

  • 标签: 遗忘物 占有意识 脱离占有 第二重控制
  • 简介:我国2007年《物权法》,随着这些年的法律实施,权这个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私法领域中,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是法律行为。从逻辑上来看,对占有是一种状态,权表明静态的权利归属关系,债权是一种动态的交易关系,萨维尼的权行为理论掩盖了真正作为承诺的缔约行为,这源于他没有观察到背后实际订立的合同存在。同时,“占有——所有”关系对于理解权至关重要。

  • 标签: 物权 物权行为 占有
  • 简介:受托人秘密窃取封缄委托内物品的行为究竟应认定为侵占罪还是盗窃罪?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区别说、修正区别说和非区别说等。从法理上讲,对某一行为性质的认定,应当结合行为人在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的手段、行为对象的特殊性等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考查,而不能局限于行为的表面现象或某一方面。从这个角度看,当行为人不法占有封缄内物品时,应当认定为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

  • 标签: 封缄委托物 盗窃 侵占 犯罪构成
  • 简介:摘要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的第二百四十五条是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占有请求权制度。占有返还请求权作为占有保护请求权的一种请求权,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予以立法明确规定,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占有保护制度,尤其是对占有保护请求权的研究少有涉及,导致对该请求权仍然比较陌生或者对其相关具体问题仍然存有疑惑,因此对占有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与私力救济、本权之诉的关系辨析等方面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进而初步提出占有返还请求权的诉讼设计,以期在占有返还请求权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实务操作有建设性裨益。

  • 标签: 占有物返还请求权 物上请求权 私力救济 诉讼设计
  • 简介:【摘要】盗窃罪与侵占罪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财物的占有状态,盗窃罪中的财物属他人占有,而侵占罪中的财物属行为人自己占有。司法实践中,认定封缄及其内容占有状态一直存有诸多争议,导致对窃取封缄内容的行为的定性有分歧。本文通过对封缄这一特殊物品的法律分析,探讨刑法上的占有问题,揭示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并分析窃取封缄内容的行为的定性。【关键词】封缄占有非区别说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似乎是刑法学界的经典论题之一。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或者埋藏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两罪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客观方面。台湾的林山田教授认为:“侵占罪及出于不法之[取得意图[zueigungsabsicht],而侵占自己原已持有他人之之财产罪,系所有财产罪中最具一般性之取得罪[zueigungdelikte]。本罪之行为人无须破坏他人对之持有支配关系,亦即无须如盗窃之行为取得他人之持有,方能构成本罪,此为侵占罪之特质。”由此可见,侵占罪是行为人变自己合法持有的财物为非法占有,而盗窃罪则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变为行为人非法占有。因此,区分一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侵占罪,关键就是要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究竟受谁的控制。[1]

  • 标签: 侵占罪区别 物理论 理论视角
  • 简介:占有系民法(典)权编(法)上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其于整个物权法、民法乃至全体私法上占据关键地位。我国编纂民法典权编时应于现行物权法既有规定的基础上对其作较大的建构、厘定、补充及完善,由此以形成我国占有法的规则系统,彰显其系统效应。占有的体例安排应置于权编之末而予规定。占有规则的设计宜借境域外多数立法成例而作出。占有占有人的涵义、占有权利与样态的推定、直接占有人、间接占有人与占有辅助人的涵义及其判定、占有的变更、移转、合并与分离、善意、恶意占有人的责任及其与所有人等之间的回复关系、占有人(含占有辅助人)的自力救济权与上请求权、共同占有及其权利行使、占有的消灭及准占有等,皆应一一加以确立、建构或完善。透过这样的工作和努力,我国的占有法规则系统势可彰显其维系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秩序的功用与价值。

  • 标签: 占有规则系统 善意、恶意占有人 占有的保护 准占有
  • 简介:老兄,轿车、豪宅、个人成功这些东西对我们似乎很重要。可是,拥有这一切的人们为什么普遍感到孤立、绝望和孤独呢?我想告诉你的秘密:不管你知不知道,你其实很容易感染'美国梦综合征'。我们身处于一种被媒体主导的文化,这种文化通过一条条光彩夺目的信息,向我们兜售着一种观念,那就是:我们可以无所不有,而且理当无所不有。你拥有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富有。我和芭芭拉深知,我们很容易受诱惑并偏离上帝的国度,转而去拥抱所谓的美国梦——拥有大房子,开一流轿

  • 标签: 放弃占有
  • 简介:占有是《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制度,刑法中并没有规定占有,但是占有又是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刑法上占有问题的研究绝大数是将民法的占有与刑法的占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或者只沉浸在部门法领域中,孤立地考虑占有的问题。从维护法秩序统一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民法与刑法在占有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以及对象上的异同,有利于消除立法和司法对于民法占有和刑法占有之间的误解。

  • 标签: 占有 占有意思 法秩序
  • 简介:传统权理论认为:所有人才有处分权,而非所有人对自己占有无权进行处分。文章认为,非所有人也可能对进行处分,并从非所有人对占有的事实处分出发,通过对占有处分形态以及法律后果的研究,确立非所有人对占有处分的一般理论。对这一问题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非所有人对占有的处分问题,对于解释国有财产的经营管理、信托财产的利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非所有人 占有 事实处分
  • 简介:据日本环境信息与交流网3月15日消息:“到2010年,生物燃料在汽油及柴油燃料中的占有率必须达到5.75%”,这是荷兰国务大臣范赫尔于3月15日向议会下院提交的政策文件中内容。

  • 标签: 生物燃料 占有率 荷兰 环境信息 柴油燃料
  • 简介:无论对女人抑或对家庭,男人通常的态度是:家庭稳定重于个人情感,家庭利益大于个人委屈。而女人则不同,女人对婚姻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女人总难免幻想多于行动,抱怨多于努力。

  • 标签: 丈夫 婚姻关系 夫妻关系 妻子 家庭生活 家庭利益
  • 简介:<正>占有,就是指民事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它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权利。占有可以是所有人占有,也可以是非所有人占有。在非所有人占有中,又分为合法占有与非法占有两种情况:当事人的行为(除占有人行为外还应包括转让人行为)有法律根据的为合法占有,没有法律根据的即为非法占有。在非法占有里面,根据占有人在实施占有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善意占有,是非所有人占有中的非法占有,但又是非法占有中的善意占有。所谓善意占有,纪元前后帝国时期的罗马法是这样解释的:凡自信本人有正当权利而实施的占有行为,

  • 标签: 善意占有人 非法占有 非所有人占有 恶意占有 非法转让 法律根据
  • 简介:占有改定是观念交付的一种,它带来了交易上的便捷与灵活。同时,也引发了对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由于占有改定这一交付方式使第三人无法从外部征象上知晓权变动状况,从而引起了公示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的崩溃,于公示公信原则不利,也使得在占有改定情况下的善意取得受到限制。文章从占有改定的历史发展谈起,在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就占有改定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作一下探讨,以分析此种制度的合理性。

  • 标签: 占有改定 观念交付 抽象改定 间接占有 善意取得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第20章规定了“占有”,共设有7个条文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第一次系统地对占有制度加以明确规定。在各种权类型之外单设关于占有之规定,这本身就体现了权立法向传统民法理论的靠拢,值得称道。然而,《草案》不仅只有6个条文,显然过于简单,而且立法者究竟在何种意义上理解“占有”并构造其基本规范也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草案》的相关规定,以占有的概念和性质为中心,就占有制度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而检讨《草案》部分条款的得失。

  • 标签: 《物权法》 占有制度 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含混 民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