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中心射流泵的优化设计,最多同时选取2个参数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性能的参数较多,很难得到最优结构。本文基于参数化建模,采用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面积比、喉嘴距、喉管长径比、渐缩段角度4个参数与中心射流泵性能的关系,得到了设计点下的最优结构。

  • 标签: 中心射流泵 多参数优化 优化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该机由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产品主要特点有:提供高溶氧水质,平衡水温,净化水质,制造强劲水流,增加养殖收成,水质管理佳;抗酸碱、咸水腐蚀,使用寿命长;零件少、易装置、操作简单、维修便捷、成本低;适合咸水和淡水养殖及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技术参数:电相:三相功率:1.

  • 标签: 射流式增氧机 YSL-1.5 工业废水处理 淡水养殖 抗酸 电相
  • 简介:高压水射流喷丸机床主要功能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喷丸硬化处理,是在普通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床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设计,可以增加喷丸处理功能并提高机床利用率。高压水射流喷丸技术是一种以水为介质的新型加工工艺,是将普通水经过特殊处理后注入一个超高压增压系统迅速增压,然后再将这种高压水输送到弹丸喷头喷出形成高压水射流并在混合室产生一定的高压。

  • 标签: 高压 喷丸 水射流 滚珠丝杠
  • 简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概念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形成,并由Ganz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1-3]。FAI由股骨近端和髋臼长期非正常相互碰撞而导致,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结构异常是其诱因,这种长期非正常接触和碰撞早期,可引起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变,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钳型 混合型
  • 简介:简要介绍了超声速自由射流高空模拟和试验技术,分析了超声速自由射流马赫数控制的原理,给出了控制方式及建立多输入多输出马赫数控制系统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单支点半柔性壁超声速自由射流喷管,及双电动缸同步伺服控制技术的超声速自由射流马赫数控制系统。吹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双电动缸同步伺服控制技术,可对单支点半柔性壁超声速自由射流喷管柔性壁面实现同步控制,即精确控制超声速自由射流喉道面积;同时,该控制系统还可连续、有效地控制超声速自由射流马赫数。

  • 标签: 超声速自由射流 高空模拟试车台 高空模拟试验 喉道面积 马赫数控制系统 同步控制
  • 简介:对水垫塘内淹没射流流场特性的研究,过去多采用介入流场中的单点测量技术或涡黏性各向同性假设的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无法获得其全域瞬时精细流场。利用非介入的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对水垫塘内斜向淹没射流的紊流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PIV技术可获得含有大量瞬时性随机涡的精细流场结构,射流与水体间的剪切和混掺使流速减小、紊动能产生和水体涡旋运动,是能量传递和耗散的主要机制;射流流量沿程增加,流速沿程减小,涡量值减小;在淹没射流区,流速、紊动能和涡量值沿射流轴线近似对称分布,但射流下游侧的流速、紊动能和涡量均稍比上游侧稍高,下游水体紊动相对剧烈,而上游水体则相对平稳;在附壁射流区,射流与上层水体剪切、混掺剧烈,形成近似淹没水跃的流态,射流流量沿流向继续增加,流速、紊动能及涡量值均沿水垫塘竖向和水平方向减小。

  • 标签: 斜向淹没射流 PIV 流场结构 能量传递 能量耗散 水垫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1.5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用GE500毫安DR摄片机和西门子SiemenssomatomTrioTim1.5TMR进行肩关节影像成像,分析肩峰形态、肩袖、肩袖周围结构及肩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影像特征。结果50例中Ⅰ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8例,Ⅱ期17例,Ⅲ期25例。结论DR与1.5TMRI结合能有效显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损伤程度,为临床诊断能提供有效的影像诊断,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疼痛 DR与MRI成像
  • 简介:福建地处东海之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之地。康雍乾时期,福建督抚多次就天主教上疏。这些奏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的撞击。本文以张伯行、觉罗满保、周学健的奏疏为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们是从风俗人心、地方秩序、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天主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提出的禁教措施越来越严厉。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且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清廷对外政策的走向息息相关。

  • 标签: 福建督抚 奏疏 天主教 文化冲突
  • 简介:对焦炉煤气管道因杂质沉积造成堵塞的情况,采用了高压水射流清洗的方法和防范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焦炉煤气管道堵塞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焦炉煤气 管道 高压水 清洗 沉积物
  • 简介:为分析聚能金属射流斜侵彻被动电磁装甲时脉冲大电流对其产生的横向电磁力,建立了聚能金属射流斜侵彻装甲板的几何模型,给出了内、外装甲板上局部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运用电流丝法建立了装甲板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电流丝方程,进而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了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和金属射流瞬态受力模型。运用Matlab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金属射流垂直侵彻状态下,横向电磁力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情况与Appelgren的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在金属射流斜侵彻状态下,横向电磁力主要来自于沿电流方向与射流成锐角的装甲板上的电流,电磁力方向垂直于射流且沿射流呈螺旋状改变。

  • 标签: 被动电磁装甲 电流丝法 聚能射流 磁感应强度 横向电磁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在空气细菌总数测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酒店室内和室外以及万级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自然沉降法与撞击法来获得三个环境中空气细菌总数情况,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空气细菌总数的自然沉降发和撞击法测定结果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测定灵敏度上,撞击法优于自然沉降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撞击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空气中细菌含量情况,但当采样时间较长时,其准确度会下降。

  • 标签: 自然沉降法 撞击法 空气细菌总数 应用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射流雾化器在ICU间断撤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并间断撤离呼吸机的患者共67例,按床号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撤机期间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其中观察组采用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前后痰液粘稠度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每小时按需吸痰次数、发生刺激性次数、出现痰痂次数以及人工气道带管平均时间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法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按需吸痰次数减少,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操作和取材简便,基层医院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射流雾化 脱机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肩。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 标签: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囊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行髋关节减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岁。均行髋关节镜检,明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清理损伤的软骨和盂唇,打磨骨赘,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髋关节查体和改良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末次随访时,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超过90%。结论髋关节镜技术对凸轮型FAI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治疗手段。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镜 减压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对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肩峰-肱骨头(A-H)值。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肩峰下间隙狭窄26例(A-H值<1cm),肩锁关节骨质增生25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肩峰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肩峰下滑动间隙、肩峰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 标签: 冈上肌出口位 X线摄影术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加几丁糖注射治疗II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II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肩峰下封闭一次加注射医用几丁糖1ml,定时每周一次,治疗五周。对照组30例肩峰下封闭治疗一次,配合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美洛昔康五周。五周后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封闭加几丁糖注射治疗II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创伤小,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几丁糖 封闭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