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给予病毒或细菌感染疾病小儿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三种检测方式相联合的措施,深入分析其作用与影响。方法 抽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患儿,据统计共80例,依照回顾性分析法将其划分为病毒组与细菌组,每组各40例;再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比三组血清SAA、PCT、CRP的水平。结果 病毒组、细菌组患儿 SAA、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患儿(P<0.05);细菌组患儿PCT、CRP水平高于病毒组患儿(P<0.05)。结论 使用PCT、CRP及SAA 这三种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小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具有极高价值。

  • 标签: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应用价值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照组给予氟哌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d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和退烧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为10.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174,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孢曲松 细菌感染性疾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RP检测 儿科 细菌感染性疾病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40例细菌感染疾病细菌感染组)和40例非细菌感染疾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检测,统计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状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及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疾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降钙素原在 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4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有28例患者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容易合并其他妇科感染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甲硝唑和维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 甲硝唑
  • 简介:新生儿感染,特别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等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能力低下更易合并严重感染,早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地关键,但由于临床表现隐匿又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明确我院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情况,本人对2009年我院监护室内住院的新生儿感染疾病的类型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临床分析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细菌感染 住院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细菌感染疾病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体检儿童20例,并将其划分到对照组,同时选取疑似感染儿童80例,平均划分到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组患儿均为40例,对以上三组患儿实施血常规检查,并对比其白细胞含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白细胞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够对小儿细菌感染进行及时发现和治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 细菌性 感染性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小儿感染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以往研究将体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感染的金标准,常采用血培养、尿培养等,但该种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五分类,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容易受环境、试剂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且不能很好的对形态异常白细胞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给临床带来诊断偏差。而外周血涂片检测准确、直观,对细胞形态检测良好,不仅能够反映感染炎症,还能排除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常被儿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血涂片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细菌感染疾病中降钙素原(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在其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有关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病例随机挑选出56例并整理,此为实验组,并从同时间段的健康儿童中随机挑选56例,此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实验的小儿均分别行PCT的检测、血常规的检测以及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对比两组小儿所需检测的各项指标及应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以诊断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中小儿的PCT、中性粒细胞数(NEUT)与白细胞数(WBC)依次为(0.55±0.11)ug/L、(8.63±2.18)×109/L、(14.84±3.76)×109/L均是较对照组的高的(P<0.05或P<0.01),且实验组小儿运用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诊断出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阳性率92.86%(52/56)较PCT的检测75%(42/56)、血常规的检测78.57%(44/56)的高,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小儿 PCT 感染性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儿是不成熟的个体,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时期,尤其是肝肾功能与成年人差异很大。而小儿的免疫功能也不是特别完善,一旦患上感染疾病,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及药物的配合,才可能恢复健康,但是依旧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日后的生活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及科室都存在着对小儿感染疾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以及避免感染疾病对造成的伤害,本文就小儿感染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做出研究。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疾病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RP检测 儿科 细菌感染性疾病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测定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中任意择取25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5例正常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降钙素原测定以及WBC、CRP检测,比较两组儿童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指标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从测定结果上看,细菌感染疾病儿童在PCT、WBC以及CRP检测结果上均比健康儿童检测数据更高,两组测定结果差异加大(P<0.05)。观察PCT、WBC以及CRP指标发现,在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利用PCT测定的阳性率最高,诊断作用最明显,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细菌感染疾病采用降钙素原测定所取得效果十分理想,利用降钙素原可有效区分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其数值越高,则表明儿童细菌感染越严重,可为医生提供可靠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性疾病 儿科 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