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dLDL-C/载脂蛋白(apo)B在健康成年人中的水平及sdLDL-C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151名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7名,女594名。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入组,参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分为18~29岁(247名)、30~44岁(269名)、45~59岁(225名)、60~74岁(207名)、75~90岁(203名)5个年龄组。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LDL-C、sd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的含量,分析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上4个指标与其他血脂组分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分别为(0.56±0.23)mmol/L、0.24±0.07、0.49±0.22、0.27±0.07]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0.48±0.18)mmol/L、0.20±0.06、0.36±0.17、0.23±0.07](P均<0.0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18~29岁、30~44岁及45~59岁年龄组男性sdLDL-C均高于女性(P均<0.05)。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18~29岁、30~44岁、45~59岁及60~74岁年龄组均高于女性组(P均<0.05)。全部受试对象的sdLDL-C水平与TC、TG、LDL-C、apoB、非HDL-C和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50、0.45、0.67、0.68、0.61、0.11,P均<0.01),与HDL-C与apoA1呈负相关(r=-0.17、-0.10,P<0.01)。结论健康成年人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存在差异,血清中sdLDL-C水平与apoB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胆固醇 胆固醇,sdLDL 载脂蛋白B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中,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的分布,探讨 sdLDL-C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在某老年护理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113例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包含男性 73例、女性 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121例纳入参照组,包含男性 78例、女性 43例。使用酶检测法检测 TC、 TG;使用均相法检测 HDL-C、 LDL-C;使用透射比浊法检测 Lp( a)、 Apo A以及 Apo B。全部使用 Beckman 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参照组血清 sdLDL-C分布,对比两组 sdLDL-C差异。结果:参照组男性 sdLDL-C低于女性( P<0.05),载脂蛋白 B对男、女影响均较大。回归分析显示, sdLDL-C对男性高血压影响更大,属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群中的 sdLDL-C分布存在特异性,同时血清 sdLDL-C对男性罹患高血压疾病影响巨大。

  • 标签: 老年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测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都比正常体检者高,数据差异过大。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注意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有效判定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通过观测数据,还能直观的了解患者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 标签: 冠心病,糖尿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 探究高低两种密度情况的脂蛋白在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证明患者在发病之后普遍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但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高,所以患者非常容易患有心血管事件。分析高低两种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明确患者的糖尿病血脂水平,更加及时的预防高血脂的出现。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 探究高低两种密度情况的脂蛋白在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证明患者在发病之后普遍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但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高,所以患者非常容易患有心血管事件。分析高低两种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明确患者的糖尿病血脂水平,更加及时的预防高血脂的出现。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LRP)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中的一员,属内吞性受体,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发挥其病理生理学效应。文章就该蛋白基本特征、与胆固醇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AB沉积的关系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基因多态性 ALZHEIMER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0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3例。对照组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评估患者预后。对比两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比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关联,获取不同检测方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较为准确评估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方法分别选取180例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并分析其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的差别。结果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且多支病变组中,两指标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结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均明显增高,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临床上宜加强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

  • 标签: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a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 检测
  • 简介:美国得克隆斯大学分子遗传系教授迈克尔·布郎和约瑟夫·戈尔茨坦两人获一九八五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们为探明胆固醇代谢的机理、动肪粥样硬化,冠心病的起因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就运动对血脂蛋白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血脂蛋白代谢受多种因素调节和控

  • 标签: 血脂蛋白 LDL HDL 高密度脂蛋白 运动负荷 脂蛋白代谢
  • 简介:编辑部医生:经过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年的时间,我的低密度脂蛋白测量值是50mg/dL,这个数值看起来有点低。较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什么危害吗?读者:汪女士汪女士:您好。基于你上述所知道的情况,50mg/dL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相当安全的,特别是能够自然保持这样低的水平时会更加有益。对已经发生心脏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约50mg/dL与降低到70mg/dL相比,前者可防止远期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多项持续7年左右的研究中发现,这些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的人的耐受性很好。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物 降脂药物 降胆固醇药物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3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n=17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20),分别给予10mg/d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另入选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和L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DL和LDL颗粒的变化,分析10mg/d阿托伐他汀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和HDL颗粒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10mg/d和20mg/d)治疗8周后,血浆LDL-C浓度、LDL各亚组分胆固醇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升高,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显著改善LDL和HDL的亚组分分布,使其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有益表型转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防治关系。方法采用液体试剂用清除法测定50例CHD患者及50例无CHD患者血清中D-LDL-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CHD组的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D-LDL-C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它的定期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CHD必不可少的指标。

  • 标签: 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清除法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0.6-2023.6,我院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50例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项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一般健康调查,对其进行抽血化验,观察并对比血脂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TC、LDL-C、载脂蛋白B指标水平较低,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TC、LDL-C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TG水平与其病程呈负相关,其余指标水平与其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均呈不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且以男性差异更为显著,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病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意义。方法:此次纳入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6月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 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结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老年冠心病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检测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诊断病情,所获结果准确有效,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