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尿含量的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测定人尿含量,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进行验证;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尿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r)范围为- 0.999 5 ~ - 0.999 2,检出限为6.5 μg/L;低、中、高3种浓度尿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 3%,回收率范围为92.2% ~ 109.2%,总平均回收率为99.6%。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40份尿样的尿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47,P > 0.05);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的检测速率是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7.5倍。结论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应用于尿含量测定具有合理的检测线性范围,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自动化快速比色提高了分析速度,适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

  • 标签: 尿 酶标仪 测定范围,检测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尿检测结果,为合理指导辖区儿童营养缺乏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尿液测定试剂盒,半定量目测法检测人体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受检的309例儿童中,缺乏总检出率为44.98﹪,其中男童检出率42.13%﹪;女童检出率48.85﹪,女童略高于男童,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儿童缺乏呈偏态分布,0岁组、1岁组儿童缺乏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1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缺乏呈下降趋势。结论2岁以内儿童是缺乏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尿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点老年人群尿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01.01—2022.12.31日,委托连云港市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取老年体检的尿液标本120份,实施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比较分析尿检测结果。结果:连续在同一标准条件下,制作六条标准曲线,经“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诊断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求出,平均标准曲线-0.9999是相关系数,且其标准浓度各点变异系数,在标准曲线下均不大于5.00%;经6次双平行重复测定尿外质控监测样本,分析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诊断检测方式,经获得的结果显示出,标准值和相对偏差均不大于5.00%,且各测定值位于不确定的标准值范围中;通过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诊断检测方法,发现在共120份的尿样监测的样本中,尿中位数是288 µg/L;选择适当补时间为半年到一年之间,共检测23份尿样,碘盐合格率为91.50%,中位数是311.13(µg/L);选择适当补时间为半年以内,共检测22份尿样,碘盐合格率为97.50%,中位数是445.49(µg/L)。结论: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通过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诊断检测方式,适合基层尿实验室检测应用,准确性和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方法简便、容易操作,适合推广。

  • 标签: 尿碘检测 重点老年人群 结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样消化对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份尿检样品,采用氯酸消化法进行尿检测,采用两种不同质量的消化管进行尿样消化,观察两种消化管的消化结果,分析尿样消化对尿检测的影响。结果消化管A尿检测质量优于消化管B,消化剩余酸量大于0.4ml或小于0.2ml,可见,消化温度及氯酸量是尿检测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尿样消化温度需控制在110℃~115℃范围内,且氯酸量应为0.5ml,避免尿样消化对尿检测的影响。

  • 标签: 尿样消化 尿碘检测 结果质量 影响
  • 简介:为了解我国食用盐新标准实施后不同人群的营养水平的现状,调查、评价现行的碘盐浓度能否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国家开展了重点人群营养现状的一次性调查。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市疾控中心)承担了本次调查全部样品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为建立科学的尿检测的质量保障体系,市疾控中心建立了实验基础保障,旨在保证本次尿检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尿碘 检测 实验室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元素自动检测仪测定尿含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AT-50S元素自动检测仪测定尿含量,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适用性实验,包括标准曲线以及检出限、精密度、标准物质测定、加标回收、方法对比实验等。结果在含量0 ~ 800 μg/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 0.999 7,检出限为6.2 μg/L。精密度:标准曲线范围内测定低、中、高3个含量尿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1.1%、0.7%(n = 8)。准确度:2个尿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标准曲线范围内低、中、高3个含量尿样的平均回收率为99.6%,范围为97.6% ~ 101.2%。方法对比实验: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对比测定20份尿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984,P > 0.05)。结论应用元素自动检测仪测定尿含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操作简单,适宜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尿 碘元素自动检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建邺区5个街道8~10岁小学生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建邺区5个街道小学100名学生采集尿液和家中食用盐,用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法测定尿,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结果5所小学共检测尿样和盐样各100份,其尿中位数为263.9μg/L,各小学未检出尿<50μg/L的样本,尿>100g/L的样本占检测总数的92%,其中尿>300L的样本占检测总数的41%;100份盐样中合格碘盐97份,不合格碘盐2份,非碘盐1份,碘盐合格率为97.9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非碘盐率为1%。结论建邺区5个街道小学生摄人量可以满足人体需要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同时应该密切关注小学生摄人量,防止补过量,开展健康教育。

  • 标签: 尿碘 盐碘 碘缺乏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林芝市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为林芝市学龄儿童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林芝市六县一区的35个乡镇中8~10岁儿童尿样共1651份,按照国标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结果全市学龄儿童尿中位数是183.0μg/L,尿<50μg/L的比率为9.6%,尿<100μg/L的比率为24.5%。尿≥300μg/的比率为26.7%。结论林芝市学龄儿童营养状况良好,尿基本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有部分人群尿水平有偏高趋势,仍需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强化盐政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

  • 标签: 林芝市 学龄儿童 尿碘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全面了解并掌握云南省龙陵县儿童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以及相关措施与政策的实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抽取龙陵县5个乡(镇)村小学200名8-10周岁儿童的尿样,依据WS/T107-2006方法,检测样本,并采用触诊法或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结果2015年龙陵县8-10岁学龄儿童尿中位数为264.74ug/L,大于300ug/L的为75份,占37.5%,小于100ug/L的为22份,占11%;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尿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陵县8-10岁学龄儿童的尿状况总体良好,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有部分儿童营养水平偏高,有补过量的分险。

  • 标签: 儿童 尿碘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尿样留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6年1月份到2017年6月份的所采集尿液标本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验,甲组采用ADA检测法与国际法相结合、乙组采用不同容器检测、丙组对不同时间进行采集进行检验、丁组采用不同时间进行检验、戊组则大量饮水与晨尿尿样对比检验,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ADA检测法与国际法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管尿碘值明显高于塑料管(P<0.05);餐后6小时与空腹晨尿尿碘值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晨尿尿碘值明显高于冷冻2月的尿碘值(P<0.05);新鲜晨尿尿碘值明显高于大量饮水后的尿碘值(P<0.05)。结论不同尿检测方式其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尿样的保存和采集取流方式不同对尿检测值的影响较大。

  • 标签: 尿碘检验 存在问题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房县8~10岁儿童尿含量水平,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房县100名8~10岁儿童尿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011年8~10岁儿童尿含量中位数为384.5ug/L,小于50ug/L比率为1%,高于300ug/L比率为68%。结论房县儿童尿含量中位数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8~10岁儿童摄入量可以满足营养要求。尿含量大于300ug/L比率达68%,存在摄入过量。应适当降低食盐中加碘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补,使人群营养处于适宜水平,避免缺乏或过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标签: 儿童 尿碘 碘缺乏病 食盐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碘缺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随着人们对碘缺乏病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也越来越广泛。尿水平是营养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碘缺乏病的预防和治疗,由于缺乏症的持续深入,导致碘缺乏病的临床治疗,营养指标的敏感性和实用性并不高。本文就尿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观点阐释与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尿检测提供切实的参考和经验借鉴。

  • 标签: 尿碘 检验 问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天门市重点人群营养状态,为湖北省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尿含量采用《尿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盐含量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的测定》(GB/T 13025.7)。结果:天门市2023年的碘盐覆盖率均高于95%,合格碘盐食用率高于90%;儿童尿中位数为245.3 µg/L,处于营养适宜水平;孕妇尿中位数为150.05 µg/L,处于营养适宜水。结论:天门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居民食用合格碘盐状况较好。但儿童过量和孕妇缺乏的现象较多,应继续加强盐尿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标签: 盐碘 尿碘 儿童 孕妇 碘缺乏
  • 简介:摘要碘缺乏病监测中尿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分析我省疾控中心对尿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考核,经尿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分析尿的质控结果,我实验室均通过考核,结果满意,并具体分析实验中注意各个环节,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尿中碘 砷铈催化法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了解淮安市8-10岁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孕妇营养状况及2012年盐含量标准调整后营养变化。方法从2009年起连续对淮安市6县(区)的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孕妇抽样监测,检测尿样以了解其营养状况,同时监测居民户盐含量。结果2009-2014年碘盐合格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8%以上。2009-2012年各年度盐均值均>30mg/kg,盐含量调整后2013-2014年度盐均值明显降低,分别为25.8mg/kg、25.2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4年共检测2528份学龄儿童、2329份育龄妇女、1413份孕妇的尿样。学龄儿童及育龄妇女2009-2011年尿中位数全部>200μg/L,超过适宜量;2012-2014年的明显降低,全部在100-200μg/L的适宜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4年孕妇尿中位数全部在150-250μg/L的适宜范围内。2012-2014年学龄儿童及育龄妇女100-199μg/L及100-299μg/L的样品比例大于2009-2011年,≥300μg/L样品比例小于2009-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1年孕妇≥500μg/L+样品比例大于2012-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后,淮安市居民碘盐含量明显降低,8-10岁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的尿中位数降低至适宜范围内。

  • 标签: 碘盐 学龄儿童 育龄妇女 孕妇 尿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020年陕西省尿外质控网络运行情况,了解陕西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尿检测能力,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20年,陕西省共有118个碘缺乏病实验室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国家下发的2个浓度的尿外质控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值 ±不确定度方法和Z比评分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省参加尿外质控考核的118个实验室全部反馈了考核结果。采用标准值 ±不确定度方法进行评价,118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全部合格。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评价,有2个县级实验室的│Z│间分值≥3,其余实验室的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合格率为98.31%(116/118),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经过多年的外质控网络运行,陕西省各级实验室的尿检测能力稳定可靠,大部分实验室通过了能力验证。建议个别实验室要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能力,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坚实基础。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全面了解并掌握云南省龙陵县儿童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以及相关措施与政策的实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抽取龙陵县5个乡(镇)村小学200名8-10周岁儿童的尿样,依据WS/T107-2006方法,检测样本,并采用触诊法或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结果2015年龙陵县8-10岁学龄儿童尿中位数为264.74ug/L,大于300ug/L的为75份,占37.5%,小于100ug/L的为22份,占11%;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尿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陵县8-10岁学龄儿童的尿状况总体良好,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有部分儿童营养水平偏高,有补过量的分险。

  • 标签: 儿童 尿碘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东台市青春期前(0 ~ 12岁)儿童尿水平,了解当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为青春期前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为指导,将东台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乡镇医院和预防保健所的健康体检的0 ~ 7岁儿童,采集尿样,进行尿检测;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至少抽取8 ~ 12岁儿童90人(男女各半),采集尿样,进行尿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区域儿童尿水平。结果共采集尿样2 934份,尿中位数为191.9 μg/L,范围为1.4 ~ 627.9 μg/L,尿< 50 μg/L的占5.5%(162/2 934),50 ~ 99 μg/L的占10.9%(319/2 934),100 ~ 199 μg/L的占37.4%(1 096/2 934),200 ~ 299 μg/L的占28.3%(829/2 934),≥300 μg/L的占18.0%(528/2 934)。男童和女童尿样分别为1 535、1 399份,尿中位数分别为202.3、177.7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487,P < 0.05);婴儿期(0 ~ 12个月)、幼儿期(1 ~ 3岁)、学龄前期(4 ~ 6岁)、学龄期(7 ~ 12岁)儿童尿样分别为106、1 539、753、536份,尿中位数分别为169.8、189.6、169.9、243.7 μg/L,不同年龄儿童尿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27.395,P < 0.05);不同区域(东、西、南、北、中)儿童尿样分别为642、699、422、738、433份,尿中位数分别为194.2、172.7、196.8、200.5、196.6 μg/L,不同区域儿童尿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9.461,P < 0.05)。结论东台市0 ~ 12岁儿童总体营养适宜,但尿碘值超过200 μg/L的人群较多,需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营养计划。此外,个体营养缺乏和过量也需引起重视。

  • 标签: 尿 儿童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