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甲基卡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实测剖面,研究其岩石特征,分析其其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以中-细粒结构为主,可见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组成伟晶岩脉的长石、石英等矿物普遍较粗大,岩脉中可见锂辉石矿物。由于岩石中普遍可见富铝矿物白云母,因此推测岩体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花岗质岩浆形成后发生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伟晶岩熔体并交代围岩使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 构造背景 甲基卡
  • 简介:摘要:本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填隙物组分含量较少,多在 1%-10%左右,包括胶结物与杂基两个部分,其中胶结物含量相对较多。胶结物形成时间相对杂基较晚,多形成于成岩过程中。长 2储层碎屑颗粒粒度多在 0.1-0.25mm之间,主要为细砂岩,次为中砂岩,粉砂岩粗砂岩基本不见。碎屑颗粒磨圆多为次棱角状,少数颗粒呈棱角状或次圆状。分选较好,大部分属于分选”好”,部分为”好—中”。长 2亚油层组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 -较良好。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种类型,长 2储层孔隙度平均 11.6%。从分布频率上看,孔隙度数值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分布于 9-15%,约占总样品数 75%,属于明显低孔储层。储层分类结果表明该区主要为 2、 3类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差。

  • 标签: 岩石碎屑成分 孔隙类型 储层物性 储层分类
  • 简介:大陆下地壳是地球深部地壳生长和变形、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壳内物质分异的重要场所。对大陆下地壳结构、成分与性质的认识,是更好地探索地壳形成、演化等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前提。总结前人根据地震反射、区域麻粒岩和麻粒岩包体等的研究,对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大陆下地壳岩石的流变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大陆下地壳流动的几种模式进行对比。

  • 标签: 下地壳 岩石 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赵家岭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包括多个矿段(点),其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通过对区内岩浆岩岩石特征研究,确定了区内主要岩浆岩成因类型为I型(壳幔同熔型)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浆岩系列;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岩浆岩类似;岩石化学特征表现出具埃达克质岩石性质;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矿床勘查认识分析,认为区内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为埃达克质岩石,其发育于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转折期,受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统一的构造环境制约。

  • 标签: 赵家岭金矿床 岩石学 埃达克质岩石 燕山期 东至
  • 简介:近年来,在黔西北威宁地区发现了新的含铁铜地层,其含铁铜矿层的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铁铜含量均达到综合利用的工业品位要求。采用矿物岩石方法研究了含铁铜地层、矿物岩石及其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含铁铜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段(P2β3)和宣威组(P3x)底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火山碎屑岩细粒岩屑砂岩。沉积成岩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含Fe、Cu地下热液在扩散、循环过程中导致含矿地层中的铁铜发生活化、再富集成矿。

  • 标签: 含铁铜地层 同生沉积 地下热液 活化再富集 黔西北
  • 简介: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一直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也是提交各级天然气储量的主要目的层。为了加强对火山岩岩石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区域已有勘探资料,总结了火山岩岩性、火山岩岩相以及储集空间特征,对于分析火山岩储层成藏主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松辽盆地 深层火山岩 岩石特征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通过对元坝地区6口单井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二叠系长兴组地层进行薄片样品系统采集,依靠显微镜观察分析,识别出该区30种岩石类型及其4种沉积物来源,并鉴定出该区具有深水沉积特征的放射虫硅质岩,为该区长兴组早期深海沉积环境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 标签: 岩石学 海绵礁 放射虫 长兴组 元坝地区
  • 简介:摘要矿物岩石也是矿物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测试的质量如何,关系到整个过程的实验效果。本文通过对对云南某山脉构造带岩石的矿物岩石、石英重结晶型式、石英分维值和有限应变等特征分析研究,通过其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的资料分析,分维数的变化等均反映出温度、构造应力逐渐增加,变质程度逐渐加深,塑性流变加强的特点。此山脉构造带估算变质温度范围为300℃~520℃、应变速率值为4.11183E-15~3.68947E-17,属中一高温、中应变速率变质环境。

  • 标签: 云南某山脉 矿物岩石学 矿物实验分析 石英动态重结晶
  • 简介: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 标签: 湖北 宜昌地区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岩石学 沉积环境
  • 简介:紫苏花岗岩呈岩体形式侵入于石炭纪地层中.又为碱长花岗岩侵入.紫苏花岗岩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铁橄榄石、条纹长石、石英组成.以正εNd为特征(εNd=+4.8-+5.8)矿物组成、结构和野外产状表明:这些紫苏花岗岩是火成成因的.温压计算估测其结晶条件是T=700~800℃,P=420~575kPa.紫苏花岗岩中有小的富云母包体和巨大的条带状捕虏体.前者被认为是残留体,后者与其围岩.火山碎屑岩相当.残留体中较低的εNd正值(εNd=+2.6-+3.5)要求新生的下部地壳是紫苏花岗岩的主要源岩:来自这些源岩的紫苏花岗岩的母岩浆在结晶前与一些来自于亏损地幔中的融体混合.该地区体积巨大的碱性花岗岩可能也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只不过它是在较浅的地壳深度上结晶的.

  • 标签: 西准噶尔 花岗岩 岩石学 富云母包体
  • 简介: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矿物岩石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考虑《矿物岩石》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涵义和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矿物岩石》实验教学的作用,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对矿物岩石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以期促进矿物岩石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构建主义 《矿物岩石学》 实践教学 作用
  • 简介:本文根据碳酸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具体特点,从有机岩石角度,阐述海相碳酸盐岩有机岩石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质成熟度,生源研究,有机质赋存状态研究,有机质丰度评价,揭示碳酸盐岩有机质差异演化以及对有机质类型的研究等。

  • 标签: 海相碳酸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进展 成熟度 有机质 演化
  • 简介: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的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三叠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和中三叠统关岭组。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郎组、茅草铺组和关岭组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组。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是一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组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组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组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的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 标签: 贵州 松坎剖面 中、下三叠统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 简介:摘要:玄武岩属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岩石种类,在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经常遇到。玄武岩自身的原生建造、构造作用以及风化卸荷对于整体岩石自身的结构和工程形状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岩石力学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呈现出岩石内部的结构效应和力学的参数。因此玄武岩内部的强度和模量在完整程度上都具备较高质量和弹性特点,但是在弱风化的玄武岩方面,内部的强度和模量都相对较高,同时内部存在的弹塑性的特点和结构效应特点也相对突出。

  • 标签: 玄武岩 微观 孔隙结构 力学特征
  • 简介:基于在测区内先后开展的八幅矿调项目,通过对集宁岩群孔兹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和孔兹岩系变质原岩的恢复表明:集宁岩群孔兹岩系原岩主要为中酸性凝灰岩、泥(或页)岩、白云质泥灰岩、砂岩,是一套粒度极细的碎屑沉积岩。沉积物运距离长、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稳定。说明集宁地区在前寒午纪时一度处于较稳定的还原条件下的克拉通盆地环境。物源区岩性应为中酸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质),且地层厚度较大,说明在元古代早期,集宁附近曾经出露过大量中酸性花岗岩。部分麻粒岩的原岩为玄武岩,表明在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台西部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基性岩浆岩侵入事件,间接揭示出华北地台克拉通化痕迹。

  • 标签: 集宁岩群 孔兹岩系 变质岩石学特征 沉积环境
  • 简介:安徽巢湖早三叠世青龙组南陵湖段中的火山碎屑流沉积物,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可分为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角砾岩、英安质玻屑-晶屑凝灰岩和凝灰质灰岩四种岩石类型。沉积层序分为两个旋回,包括Bouma序列的A—C、A—E段。层序分析表明,是介于近源和远源之间的过渡相,属于斜坡沉积环境,物质来源于巢湖以南的浅海区火山喷发物质。

  • 标签: 海底火山碎屑流 岩石学特征 形成机理 南陵湖段 安徽巢湖地区
  • 简介:大别山太湖县石马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可分为两类:(1)以柯石英榴辉岩(已退变质)为代表的硅饱和岩石;(2)以二矿物榴辉岩、石榴顽火辉石岩、含顽辉石榴子石岩、单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为代表的硅不饱和岩石.前者的原岩是沉积火山碎屑岩;后者的原岩可能是地幔岩经高度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其后来受到高H2O和CO2流体的变化.本研究提供的有关这些超高压岩石及其围岩的岩矿特征以及温压计计算表明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曾经历从角闪岩相(627-699℃,14-23kbar)到柯石英或金刚石榴辉岩相(700-800℃,30-42kbar)再退变至角闪岩相(556-826℃,13-30kbar和一定的水压下)的顺时针P-T轨迹.

  • 标签: 安徽 太湖县 石马 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 柯石英榴辉岩 硅饱和岩石
  • 简介:若尔盖地区志留系内产出的众多铀矿床中含有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硅质灰岩,对其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查明矿床成因和确定区域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硅质灰岩化学成分不稳定,以碱性CaO或酸性SiO2为主。据硅质灰岩中蚀变矿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从硅质灰岩的稀土配分看出,Ce/Ce*和Eu/Eu*值适中,硅质灰岩是海底喷流沉积的产物。硅质灰岩的δ~(13)C值偏高,具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在铀矿床中δ~(18)O值较高,表现为地幔来源的特点。U的矿化程度与Al2O3-MnO-Fe2O3含量呈正相关,与P2O5呈负相关,与SiO2-CaO-K2O-TiO2-Na2O-MgO组合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铀矿床 岩石学 地球化学 硅质灰岩 若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