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治疗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手术方法。方珐对3例明确诊断为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结果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min、21min及16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及第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7天及第6天。随访4—6月,血尿均未复发。结论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治疗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满意。

  • 标签: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下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对12例CRLRV变异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RLRV变异12例,发生率1.25%(12/960),CT示静脉主干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主要位于L2~3,椎体前缘水平,向右注入下腔静脉或左侧髂总静脉。其中2例出现血尿,1例合并胸腔异位。1例合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CRLRV变异,对诊断静脉压迫综合征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肾静脉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付汉广医师:首先简要介绍病史。患者,男.20岁,因“体检发现占他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体检时发现上极占位,偶有腰隐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盗汗。既往史:2011年7月,外院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具体资料不详。

  • 标签: 后肾腺瘤 左肾 红细胞增多症 既往史 患者 体检
  • 简介: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脊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转移率高、侵袭性强等特点,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例,发病率约为0.49/10万,其发病率虽低,但近年来仍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该病好发于皮肤、眼、外阴部,也可发生于肛门、直肠、鼻窦、肺,偶见于脉络膜及软脑膜等处。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瘤栓 左肾静脉 黑色素细胞 侵袭性 软脑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压迫综合征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精索静脉内径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再以仰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侧扩张部静脉内径和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狭窄部静脉内径,确诊静脉压迫综合征。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19例,确诊静脉压迫综合征15例,对比分析单侧及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狭窄情况。结果静脉压迫综合征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与双侧曲张患者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多见。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分级3级的患者合并出现静脉压迫综合征与1级和2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发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原因。单纯重度左侧精索静脉患者应推荐行静脉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存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精索静脉曲张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正>本中心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使用Hem-O-lock阻断蒂,治疗2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男,60岁,因"发现占位6年,血尿半年"入院。B超及CT检查示:下极9cm×7.3cm×6.5cm占位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静脉癌栓形成,栓子末端平腹主动脉(图1)。2012年7月12日在全麻下行手助腹腔镜

  • 标签: 肾静脉癌栓 腹腔镜技术 手助腹腔镜 肾癌 腹主动脉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 简介:本文介绍了经Treitz韧带入路处理蒂的肾癌根治的优点、适应证以及具体方法。通过作者的经验,总结出以下结论:经Treitz韧带入路是到达蒂最捷径的入路,具有根治性肿瘤切除率高以及便于静脉内癌栓取出等优点,同时指出该手术对者解剖知识要求严格,特别是对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包括双下腔静脉等异常血管走行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 标签: 肾肿瘤 TREITZ韧带 外科手术 肾蒂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静脉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5例患者资料,均联合PV-SMV切除重建且以左静脉为桥血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时间5.4~9.1 h,平均6.8 h。肿瘤最大径2.8~4.8 cm,平均3.8 cm。PV-SMV缺损段长度3.2~4.6 cm,平均3.8 cm,取自体静脉长度3.0~4.1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3例为胰腺癌,2例为结肠癌胰腺转移。5例患者镜下均可见PV-SMV侵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 d。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胃排空延迟、腹水、腹泻各1例。术前肌酐70~98 μmol/L,出院时62~107 μmol/L。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峰值为80~156 μmol/L。随访4.3~17.8个月,2例患者因复发和转移于术后14.2、17.8个月死亡。结论静脉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中PV-SMV重建的桥血管,管径匹配、侧支丰富,可取用长度足够,位于野,取用方便,且切除后对肾功能影响为一过性。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左肾静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后型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腹主动脉后型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腹主动脉后型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腹主动脉后型即Ⅰ型,其中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腹主动脉后型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脉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静脉走行,判断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后型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腹主动脉后型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腹主动脉后型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腹主动脉后型即Ⅰ型,其中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腹主动脉后型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脉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静脉走行,判断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9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静脉狭窄段内径、静脉狭窄段流速、近门段流速静脉门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压迫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无痛苦、并可作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作为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肝外叶良恶性占位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华安这,分别实验组行低中心静脉压肝外叶切除及对照组行正常中心静脉压肝外叶切除。比较两组切肝手术时间、切肝出血量、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切肝手术时间、切肝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中心静脉压肝叶切除可行,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低中心静脉压 肝左外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造瘘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造瘘及经皮镜取石发生的3例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静脉,造瘘管沿导丝误入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造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造瘘管后,未发生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造瘘中发生造瘘管误入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发生移植静脉血栓受者,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11 d血肌酐降至111 μmol/L,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术后随访肾功能稳定,治疗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移植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 栓子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PCNL)中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轻度积水,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造瘘管退出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造瘘管拔出后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