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了解森林生物量碳分配特征,对于森林碳贮量和碳汇估算、森林碳汇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青年(约47a生)和老龄(约120a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和生物量异速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碳贮量,并分析其高度级、径级和树种间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青年林碳贮量为115.03t.hm-2,老龄林碳贮量为224.43t.hm-2;2)青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Ⅶ级(15~17m),为23.17t.hm-2,而老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Ⅷ级(17~19m),为62.96t.hm-2;3)青年林中Ⅵ级(15cm≤DBH〈17cm)的碳贮量最高,为34.25t.hm-2,占总碳贮量的29.77%;在老龄林中最高碳贮量集中在XIX级(DBH≥41cm),为60.03t.hm-2,占总碳贮量的26.78%;4)2个林分绝大部分碳贮量都集中在少数树种,大多数物种对碳贮量的贡献很微小.

  • 标签: 乔木碳贮量 碳分配 常绿阔叶林 多度 丰富度
  • 简介:摘要通过对常绿阔叶树种枇杷的栽培管理、抗寒试验、播种繁殖、物候观测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掌握了枇杷在北方地区的物候期、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为在北方地区大量繁育,进一步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常绿阔叶树种 观赏性 枇杷 推广应用
  • 简介: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 标签: 空气含氧量 动态变化 气象因子 阔叶混交林 森林公园 森林浴
  • 简介:用来解释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物种共存机制的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广泛的关注,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机制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的研究很少。笔者采用卡方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古田山典型常绿阔叶林24hm^2样地中胸径不小于10mm、个体数大于18的106种木本植物与平均海拔、坡度和凸度3个小地形生境指标进行生境关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06种木本植物中,84种(79%)至少与一种生境显著相关(P〈0.05);CCA及随机化排列测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分布受生境因子限制;因此,古田山24hm^2样地木本植物的分布与生境显著相关,生境特化是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在局域尺度上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机制。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共存 生态位理论 中性理论 常绿阔叶林
  • 简介:为了丰富北京冬季植物景观,于2003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引进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并以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胶东卫矛、小叶黄杨和女贞为对照,采用形态观测法与电导法对其进行抗寒力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卫矛有较稳定的电导率,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低于于大叶黄杨、胶东卫矛和女贞,枝条半致死温度低于大叶黄杨和女贞,在北京可露地引种种植;利用电导法测定的抗寒性与越冬形态表现的观察结果一致。

  • 标签: 小果卫矛 抗寒性 电导法 半致死温度
  • 简介:通过对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物种繁多,多样性丰富。调查统计共有79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0种,灌木层38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1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C)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栲树在闽北地区适生性较好。

  • 标签: 栲树 群落 植物多样性 闽北地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亚热带林具有林冠低矮、小径木多等特点。林分的平均林冠高度仅10m,平均立木密度达5400株·hm2(≥3.0cmDBH),其中胸径小于10cm的立木占64%。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4.4m2·hm-2。30个调查样地共出现树种数(≥3.0cmDBH)达80种,分属31个科。根据树种的重要值,Castanopsissieboldii和Schimawallichii分别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树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达3.63,均衡度指数(J’)为0.71,丰富度指数(S’)为4.72。这些多样性指数都随着优势树种重要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该森林的土壤肥力低,异质性大,并可能存在Al毒害。由相关分析知,林分密度和优势树高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则与土壤交换性K+,Ca2+以及Ca2+/Al3+比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磷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性质是影响冲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图3表4参38。更多还原

  • 标签: 多样性指数 常绿阔叶林 树种组成 土壤养分 土壤-植被相互关系 亚热带
  • 简介: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转变后的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呼吸(BR)及呼吸商(qCO2)进行研究,来分析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林分中,表层土壤的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高于底层土壤,而土壤表层的qCO2却低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中,天然林转变为杉木林导致土壤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降低,而qCO2却升高了。综上所述,底层土壤的土壤有机碳质量低于表层土壤,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较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则导致土壤有机碳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 标签: 天然林 杉木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总氮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呼吸
  • 简介:摘要本文从准备阶段、种植阶段、养护阶段等环节,对非适宜季节常绿乔木种植技术进行讨论,以期提高非适宜季节常绿乔木的种植成活率,推动园林绿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非适宜季节 常绿乔木 种植技术
  • 简介: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能够提高光能和营养空间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林地的生境,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方竹出笋力,提高林分质量,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方竹笋用林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建议在营造方竹笋用林中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以短养长、管竹育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 标签: 金佛山方竹 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 效果
  • 简介:本文采用树冠单位体积叶面积系数法,对北京城市中10种主要阔叶树总叶面积进行实测,以此为基础,用胸(D)、冠高(H)、冠幅(W)与单株总叶面积(S)之间建立了17种回归模型,通过对17种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不同树种,因为其树冠类型不同,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存在差异,其中以HW-S的二元幂曲线回归、DH-S的二元幂曲线回归、DHW-S的多元线性回归、HW-S的二元线性回归、D-S的指数回归5种模型比较准确,以H-S的一元线性回归、H-S的一元幂曲线回归、D-S一元线性回归等几种模型存在较大误差。

  • 标签: 乔木 总叶面积 回归模型
  • 简介: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是绿色的,等西红柿成熟后就会变成红色了。你能让西红柿成熟后也保持绿色吗?

  • 标签: 西红柿 成熟度 绿色 红色
  • 简介:我要记下去国之思,怀国之痛,我要记下布衣,钗裙,环佩叮当,春秋的画布沾染美人气色,也勾勒小儿举杆。

  • 标签: 乔木 去国之思 怀国之痛 布衣
  • 简介:阐述了大树移栽的重要性以及常绿大树要确保移栽成活务必全面抓好移栽前准备、挖树与包装、装卸与运输、适时合理栽植、移栽后养护等几项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 标签: 常绿大树 移栽 关键技术
  • 简介: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常绿乔木是树中的仁人,那么,落叶乔木。就是大地上收放自如的智者。

  • 标签: 落叶乔木 常绿乔木 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