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干旱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清楚地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农业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引入安全种植指数、农业水资源承载力饱和度等概念来探讨干旱对南方农业及其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域正处在气温显著上升阶段,变暖明显,蒸散增加。尽管农业干旱频率减小,但其危害程度显著增大(尤其是西南地区),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危害的主要作物为南方双季晚稻和西南冬小麦。从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西南地区水资源饱和程度高,用水压力较大,近年干旱高发均与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匀关系密切。综合考虑研究区域水资源、作物耗水、干旱风险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建议西南区在保持当前种植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稻种植、增加玉米面积,或减少冬小麦种植;江南和华南区,保持早稻种植规模或适当扩大,缩减晚稻规模,可改种玉米、豆类或薯类等耗水少的作物。

  • 标签: 双季稻 农业干旱 水分利用效率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饱和度 种植结构
  • 简介: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影响和近59年来的旱灾发展态势,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并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发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 标签: 农业干旱 干旱灾害 广西 变态 水利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
  • 简介:利用天山西部地区9个县市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气温和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确定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区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方法统计,研究区的气候类型为半湿润一半干旱区,其年干旱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和年际变化。近50年来,各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各分级年干旱指数发生的频次及频率也不尽相同,半湿润区湿润化程度较高,而半干旱区的年度和夏季的干旱化程度高,春、秋两季干湿化程度则基本相近。研究区50年以来的平均年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干旱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可以初步认为,水面蒸发量的显著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演变特征 趋势分析 天山西部地区
  • 简介:文章基于四川省甘孜州近45年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I指数,并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旱年际、季节、和月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孜州的干旱状况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年均SPI指数降低率为0.02;该地区出现秋旱的概率最高,达29.63%;大多数月份的干旱状况呈恶化趋势,且演变幅度不同,其中3月份的SPI指数下降速度最快。分析结论可为四川高原藏区的干旱研究提供经验,并为甘孜州的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甘孜州 干旱 演变规律 SPI指数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漳县处干旱干旱山区,荒山造林地块交通不便,多为远山、高山、瘦山,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不但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短、负积温多,无霜期长,而且受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低、保存率少.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山区 荒山造林
  • 简介:摘要: 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情况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处我国中部平原区域,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中水分较少,这一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鉴于此,在本文研究进程中将针对干旱干旱地区水文特点展开研究,指出现阶段水文治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水文治理模型,促进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治理进程。

  • 标签: 黄河中游 干旱 半干旱 水文
  • 简介: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其中可耕种土地占总面积的14%左右,而超过一半可耕种面积为干旱干旱地区,其地表大多数裸露在外,表面无植物或只有极少数植物覆盖,土地沙漠化问题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沙漠范围逐渐的扩增。因此,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干旱干旱地区环境治理,应扩展森林面积,加大植被覆盖率,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优化当地环境与气候。本文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优化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 标签: 干旱 半干旱 抗旱造林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干旱干旱地区是指年均降水量在200~500mm的地区,其中,干旱地区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干旱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荒漠、沙地、草原为主,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实施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区域生态系统逐渐失衡,不仅导致地表植被不断衰退,直至消失,而且加速了风沙运动,形成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探讨了干旱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使干旱干旱地区的环境恶化进一步缓解。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山造林 生态环境
  • 简介: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干旱使供水水源匮乏,除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

  • 标签: 干旱 知识 作物生长 降水异常 土壤水分 地下水量
  • 简介:在1998~2002年期间,发生在美国、欧洲南部以及亚洲西南部的干旱事件,都与海洋的影响有关.在此期间,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SSTs)明显持续偏冷,而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SSTs明显持续偏暖.气候模式表明由这些不同海域海温强迫的气候响应是相互作用的,对于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同步持续干旱,每一个海域都有所贡献.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增温是少见的,且这种增温与温室气体的强迫一致.本文也对未来的干旱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海洋学 干旱 太平洋 温室气体
  • 简介:2010-2012年连续3年春季至夏季的干旱,让有着绿色王国之称的云南成为了缺水地区之一.生活在干旱缺水的压力下,那些与人们自身密切相关的干旱信息是否更易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的“特质焦虑问卷”,在有着干旱经历的昆明大学生中筛选76名被试,将其分为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考察在不同干旱信息类型下,特质焦虑对干旱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干旱信息是否与自身相关对被试的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干旱信息是否与自身相关与词语性质2个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干旱信息与自身关系越密切,加工速度越快;特质焦虑水平不同的被试,在干旱有关信息的加工上不存在差异.

  • 标签: 干旱Stroop 干旱信息类型 特质焦虑 信息加工
  • 简介:摘要通常在干旱干旱地区造林,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主要是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国的林业研究界以干旱干旱地区造林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以期扩大森林覆盖面,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干旱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并根据林业发展特点,从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地区 抗旱 造林技术
  • 简介: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心分别位于北方的辽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东部、海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东南部等地,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北方江河流域干旱面积一般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干旱面积出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连续数年出现大范围干旱,南方大多数江河流域干旱面积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只有西南诸河流域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 标签: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江河流域 干旱面积 气候趋势 中国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的苗圃种植经验,总结出了干旱干旱地区林业苗圃的管理养护关键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青海高原植树造林,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然而青海高原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造林成活率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造林技术优化措施,根据青海高原地理环境特点确定造林模式,不断提升青海高原造地成活率。本文以青海高原干旱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青海高原干旱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质特点和造林条件和整地技术、育苗技术、栽植技术和种苗质量管理技术等造林技术,以期为当地造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环境特点 造林技术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2月10—13日,第2届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环境演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CAS)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XIEG)与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TUM)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 标签: 可持续管理 生态系统 环境演变 干旱区 中亚 慕尼黑市
  • 简介:干旱气象》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学科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干旱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具体包括:国内外重大干旱事件分析、全球及干旱区气候变化、干旱气象灾害评估及对策研究、水文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农业与气象、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等。本刊还免费刊载干旱气象研究成果、研究报道、学术活动、会议消息等。

  • 标签: 干旱气象 征稿简则 可再生能源开发 学术论文 学术活动 动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