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为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及时防制可能出现新的流行,我省在广州、韶关、清远三市设立了流脑监测点,现将1990年我省流脑疫情及各监测点工作情况整理如下:一、疫情概况1,发病率:1990年全省疫情较为平静,各地未见有暴发点报告。全年发病109例,死

  • 标签: 三市 疫情监测 监测点 暴发点 流行菌群 抗体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粮油产品和儿童食品安全状况,为日常监管提供信息,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方法在广东不同经济层次(发达、中等、不发达地区)的五大城市中选择38个批发市场,重复3次采集大米96份、小麦粉80份、大豆油68份、菜籽油104份、婴儿奶粉179份、乳饮料175份共703份,进行产品关键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总合格率为98.7%(694/703),其中乳饮料合格率较低(95.4%),主要为细菌总数超标。结论该次调查粮油、儿童食品合格率高,抽检样品量大,连续性好,提示本次调查广东粮油、儿童食品安全性高。

  • 标签: 食品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广东2001年卫生资源现状分析,为制定全省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不同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多项指标进行绝对数、均数、百分构成的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结果2001年,广东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638所,床位172735张,卫生人员总数为330418,其中卫技人员占81.21%,全省每千人口平均拥有卫技人员数、医生数、护士数、药剂人员数分别为3.55、1.50、1.13及0.39人,拥有病床数为2.14张,万人拥有一般仪器和大型设备分别为7.62、1.18台.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投入差异较大;卫生资源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结论广东卫生资源较丰富,但配置不合理.要做好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存量,合理布局,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 标签: 卫生资源 配置
  • 简介:目的:研究湖北省政府2007—2011年卫生投入水平和配置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筹资来源法对2007—2011年湖北省政府卫生支出进行测算,并和全国(大陆地区)水平比较。结果:2007—2011年,湖北省政府卫生支出从80.82亿元上升至278.0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卫生总费用和财政支出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结论:近几年湖北省政府卫生投入发展趋势较好,政府卫生投入与经济水平基本协调;与全国各省份比较,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较低。下一步工作中,需优化政府卫生投入结构,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针对性,实现政府卫生投入的公平性。

  • 标签: 卫生总费用 政府卫生支出 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05年广东政府卫生经费的变化趋势及卫生经费中卫生事业费的执行情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卫生统计年鉴等基本资料,对广东2000~2005年政府卫生投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0~2005年间政府对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卫生事业费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政府卫生事业实际执行费用551840万元,卫生事业执行费占财政支出的2.2%,与2000年相比,我省投入的卫生事业费总量增加明显。结论广东2000~2005年政府卫生投入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低于国民经济及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且低于在其它方面的投入,广东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 标签: 卫生投入 卫生事业费 比重
  • 简介:本文对1987~1989年广东城乡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年总死亡率为5.75‰,男女、城乡死亡率比较,经标化后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7.87‰、10.00‰。平均期望寿命为73.39岁,死因顺位显示,前六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传染病、消化道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顺位男女、城乡比较,主要表现在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位次替换。提示防治重点有所侧重,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人群寿命。为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我们连续三年(1987~1989年)系统对我省人群死亡谱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死亡资料 死因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 平均期望寿命 新生儿死亡率 死亡谱
  • 简介:该文应用基尼系数对广东卫生资源供给、利用和需求分布现状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供给看,医生和病床总量分布均较公平,但三级医院医生和病床的分布不公平(基尼系数>0.5);(2)从利用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三级医院,医生、病床分布的基尼系数均>0.6,说明考虑利用后的不公平性增加;(3)需求和需要总量基本上公平,但对三级医院医生和病床的需求不公平性较高,基尼系数均在0.6以上。

  • 标签: 卫生资源 公平性 基尼系数 医生 床位 广东
  • 简介:为给饮料真菌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广东内的饮料厂抽取八类饮料共133份进行真菌污染试验,结果有33%的样品没有检出真菌;60%的样品每毫升有1~9个霉菌或酵母菌;7%的样品每毫升有10个以上的霉菌或酵母菌。参照美国部分饮料限定酵母菌<10个/ml,霉菌<10个/ml的标准,被检饮料合格率为93%。说明广东饮料真菌污染率虽高,但污染真菌数量并不多。污染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只有少量的毛霉、镰刀菌、芽枝霉。

  • 标签: 饮料 污染 真菌 菌相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城市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反应以及事件过后对政府的评价,为完善政府的相关健康教育和促进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配额抽样的方法,采取拦截访问的方式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和深圳市罗湖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电视、报纸、广播传统媒体和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中贡献的作用巨大,合计85.1%;42.8%的民众心理感受倾向于紧张和缺乏安全感,18.5%表现为平和;居民采取的行为中,93.4%是减少外出、改变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76.7%的民众认为政府在控制甲型H1N1流感时的措施比2003年SARS流行期间有效.结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趋于理性,但心理感受仍倾向于紧张和缺乏安全感,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相应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反应 评价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蚊虫消长及种群构成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蚊虫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法及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监测,对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2012年广东蚊虫密度年平均为10.77只/灯,高峰在4-5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9.9%,伊蚊布雷图指数(BI)年平均为12.6。近5年来库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白纹伊蚊则逐年有所上升。结论致倦库蚊、伊蚊是广东蚊虫密度控制的重点,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蚊虫 密度消长 种群构成
  • 简介:目的通过收集、分析2008年广东发生的消毒产品违法案件,阐述违法案件的特征和发生规律,为规范消毒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结果消毒产品的违法案件50%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发生的地点多在药店,其中以抗抑菌洗液的标签说明书不规范为主,占62.79%,收集的数据显示违法产品的生产地在外省的案件仅有28.57%得到了外省相关部门的协查反馈。讨论建议为降低消毒产品违法案件的发生率,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监督管理,1.加强消毒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2.分类明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3.加强对流通市场的监督执法力度4.建立省与省之间联动反应机制

  • 标签: 消毒产品 案件 特征 监督管理
  • 简介:对1988~1997年广东新发生的各种职业病进行了分析,10年间广东共发生各类职业病4314例,其中左肺病2527例,急性职业中毒754例,慢性职业中毒611例,职业性皮肤病322例,物理因素职业病26例,其它74例。高发病种为尘肺病,占58.58%.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系统。

  • 标签: 职业病 新发病例 病种分布 行业分布
  • 简介:目的研究了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我们根据1997~2002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外省流动人口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与本地发病数比为0.16:1,而且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从1997年13625例增长至2002年18465例,增加了35.52%,其中疟疾病例比本地的还多,麻疹、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为本地发病的近半数.结论对流动人口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广东 1997~2002年 流动人口 发病趋势 疟疾 麻疹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HIV感染孕产妇所娩儿童的早期诊断检测(简称"早诊检测")情况,以期为改进广东早诊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监测随访2014年7月-2017年9月在广东各级助产机构出生的HIV暴露儿童,满6周龄时采集干血斑(DBS)进行雅培RealTimeHIV-1定性检测扩增试验,结果阳性立即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结果阴性即3月龄时采集第二份DBS进行检测,判定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采用SAS和SPSS比较不同检测年度早诊检测情况和两次早诊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早诊检测1242人次,2016年检测样本占比最多(42.11%,523/1242),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14年标本接收至检测所需时间最长(12.5天),其次为2017年(5天),2014年标本检测至结果反馈所需时间最长(0.5天);进行了第一次早诊检测的680例儿童中,562人进行了第二次早诊检测(82.65%,562/680),第一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3.38%(23/680),第二次早诊检测阳性率为4.09%(23/562)。暴露儿童第一次早诊检测的年龄为44天,第二次为95天,第一次检测阳性儿童的第二次检测年龄为84天。配对卡方分析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早诊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两次早诊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4%。结论我国的早诊策略有助于及早发现HIV感染儿童,两次检测有助于从第一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儿童中进一步发现漏诊或新发感染的儿童。随着项目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东能够按照项目要求为HIV暴露儿童提供规范的早诊检测服务,并保障标本和信息安全及时的流转,但第一次早诊检测结果阳性的儿童,其第二次检测时间明显滞后,其规范性有待加强。

  • 标签: 艾滋病 早期诊断 差异性
  • 简介:将1992~1997年期间我们获样进行的化妆品卫生质量检验结果分为三个时期;对这三个期间检验的样品分别用t检验统计分析抽检和送检样品的合格率差异以及这三个期间合格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2~1993年度和1996~1997年度的检验样品中,送检产品的合格率与抽检产品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1994~1995年度的检验样品中,送检产品的合格率与抽检产品的合格率没有明显差异(p>0.1);这三个期间的送检样品合格率没有显著性变化(P>0.1),但抽检样品的合格率是显著增加的(P<0.005)。这些结果反映出:随着化妆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正规化和管理条例的实施,广东化妆品卫生质量确实是在不断的显著提高.产品检验的样品来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化妆品 获样方法 合格率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大中专学生因病休退学和死亡情况,为做好大中专院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994~2001年,每年抽取10~12所普通高校和中等专科学校的全部在校学生进行因病休退学及死亡情况调查分析.结果1994~2001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因病休退学率平均为1.58‰、死亡率平均为0.13‰.大中专学生因病休退学率以1994年为最高(2.48‰),2000年为最低(0.56‰),总体呈下降趋势.死亡率以1995年为最高(0.23‰),1994年为最低(0.03‰).造成学生休退学的疾病以传染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为主,分别占46.17%和31.42%.大中专学生均以一年级的休退学人数最多,分别占54.7%、32.6%.意外死亡是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以降低大中专学生的因病休退学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广东 大中专学生 因病休学 因病退学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某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并评价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不同专业为整体,在干预前后抽取该校2015级医药营销、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商物流4个专业的40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青年学生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大部分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仅有40.0%的研究对象知晓目前我国艾滋病毒病感染者及患者可得到免费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干预后,研究对象该项题目的知晓率为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态度”“是否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应该公开身份”“是否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应离开工作单位或离校”和“是否愿意参加艾滋病宣传活动”这4项题目答案选择分布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希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学校健康讲座、教师授课、报刊杂志、网络和相关宣传资料。结论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高校应抓好新生关,把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采用学校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反复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 标签: 高等职业院校 大学新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系统掌握广东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东选择广州、深圳、肇庆等11个地级市23家哨点医院,每家哨点医院每周至少收集≤5岁和〉5岁门诊就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各3份进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2年广东11个哨点监测市23家哨点医院共采集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4644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94%(645/4627)和22.14%(1028/4644)。轮状病毒≤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18.60%(445/2393),〉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8.95%(20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诺如病毒≤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1.88%(524/2395),〉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2.41%(504/224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为41.50%(105/253);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月份是10月,为40.15%(218/543)。从1028份诺如病毒阳性样本中随机抽取226份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诺如病毒基因型GII型203份、GI型23份。203份GIL型中,GIL4型172份(其中GIL4Sydney2012变异株87份、GIL42006b变异株78份、GIL42010变异株4份、未分型3份)。结论2012年广东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毒是诺如病毒,而诺如病毒占优势与出现新的诺如病毒GIL4Sydney2012变异株有关。

  • 标签: 病毒性疾病 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清远市连山少数民族地区阿米巴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阿米巴痢疾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76例腹泻患者,采用病原学检查联合血清阿米巴抗体,ELISA法检测确诊阿米巴痢疾,并对阿米巴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粪便病原菌镜检和血清ELISA检测确诊阿米巴痢疾患者73例,感染率为12.67%。0~6岁儿童患病比率为68.4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节患病比率为75.34%,冬春季节病比率为2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巴痢疾患者所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且存在不良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外界环境有利于阿米巴原虫包囊和滋养体的传播。结论广东连山少数民族地区阿米巴痢疾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儿童,且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较冬春季节升高,较差的环境卫生状况和不良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是促进阿米巴原虫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连山少数民族地区 阿米巴痢疾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