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青光(POA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21例(A组)、中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21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的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等相关指标,并分析A组患者的三维眼底照片的临床特点。结果经比较,A组患者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比例显著高于B组,矫正视力低于B组;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周围病变或者视网膜变化对青光的诊断具有很大影响;进行立体拍片利于青光的检出。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青光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便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 标签: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闭青光相关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82例患者展开研究,其中41例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41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41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治愈率分别为97.56%、9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眼压及前房角深度明显比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青光并白内障,具有操作简单、合理控制眼压、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并发原发性闭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临床收治的12例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并发原发性闭青光患者,通过与同期收治的100例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实现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并发原发性闭青光病症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效果的总结分析。结果与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对比显示,并发原发性闭青光患者的年龄、病程普遍较大、较长,并且患者的青光损害程度也相对较重;其次,在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中,采用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外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原发性闭青光全部治愈,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得到控制,但仍存在少数复发情况。结论把握患者的病症治疗时机以及治疗适应症,对于患者病症治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效果,采用激光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并发原发性闭青光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青光眼 睫状体炎综合征 原发性 闭角型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37例(45)闭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归性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无患者更换麻醉方式,在术后3~24月的随访过程中,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眼压由术前(31.5±4.3)mmHg恢复至(13.1±5.2)mmHg,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于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青光的效果,为眼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眼科在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160只)原发性青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行针刺球后穴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药水处理。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采取常规药水治疗的参照组患者68.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青光患者采取针刺球后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眼科推广。

  • 标签: 原发性开角性 针刺球后穴 青光眼 药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青光的临床效果,判断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的时候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前房深度、眼压力与视野.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力明显下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治疗后的患者前房深度与视野范围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时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予以治疗,对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闭青光;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青光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位患者实行了抗青光手术,并对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1例患者出院眼压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迅速有效的降低眼压可挽救视功能,护理干预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救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青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28例原发性急性闭青光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在急性发作期和围手术期给予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8例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的视力和眼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原发性急性闭青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而且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急性闭青光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在我科收治的患有急性闭青光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闭青光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其眼压能够明显的降低,并且能够稳定眼压,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青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青光患者5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接受颞侧隧道式角膜透明切口手术治疗,之后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全部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之后,经过随访得到,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于手术之前明显提升;患者的月平均眼压相比于手术之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手术之前的前房深度明显低于手术之后的前房深度,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于白内障合并急性闭青光的治疗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闭青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2013年,我院闭青光患者患者50例,分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他们进行治疗,然后在术后6月至2年的时间内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平均眼压为12.3±3.2mmHg,比患者接受手术前平均眼压(21.1±3.2mmHg)明显降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0.1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0.1)有明显提高,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58±0.32)mm增加到术后(2.32±0.25)mm,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闭青光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闭青光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青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00例青光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使用心理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的改善青光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闭青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闭青光患者90例,随机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结果在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闭青光患者来说,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和有效。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急性闭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干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闭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划分为平均的两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97.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以及护理满意度(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58%,18.42%,71.05%),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性闭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安全的临床手术护理方法。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青光的疗效。方法选择闭青光患者85例,95只,患者入院后均行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比(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0.001)。术后87只眼睛(91.6%)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治疗闭青光以及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使得房角开放、前房加深,避免青光发作。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范围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急性闭青光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青光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急性青光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S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闭青光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青光患者62例(74),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植入Ex-PRESS引流器,30例35)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32例39),于术后ld、lw、1m、3m、6m记录两组的眼压、抗青光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m眼压分别为17.5±1.1mmHg和17.9±1.2mmHg,抗青光药物数量分别为0.3±0.6和0.4±0.7,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0.0%和76.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m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Ex-PRESS植入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青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角膜轻度水肿,3瞳孔散大,1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青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