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5岁,已婚,育1子1女.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50年入院.患者自童年开始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初始时如鸡蛋大小,因肿块无特殊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进一步诊治.30年前发现"右隐睾"并行"右隐睾切除术".近年来发现左腹股沟肿块有明显增大并出现局部坠胀感而就诊,诊断为"左腹股沟斜疝"后拟手术住院.

  • 标签: 左双输精管畸形 弥漫性平滑肌增生 病例报告 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子宫平滑瘤病(DUL)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6例弥漫子宫平滑瘤病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诊情况,探讨DUL适宜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初次诊断DUL年龄为(27±3)岁。所有患者主诉月经量增多,3例伴有中重度贫血,3例不孕。术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子宫对称增大,弥漫分布大小不等肌瘤结节,瘤体间几乎无正常层组织。4例患者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5例既往共行6次肌瘤剔除术,此次3例行开腹肌瘤剔除手术,剔除大小不等肌瘤188~300个,出血1 200~2 500 ml。2例分别于术后第51个月、第40个月复发,1例术后应用西罗莫司至今20个月暂无复发。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因盆腔粘连严重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及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术中出血2 000 ml。结论盆腔影像检查尤其是MRI有助于DUL早期识别及术前评估。保留生育功能是DUL治疗难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风险高,全子宫切除是目前治愈DUL的最后方法。

  • 标签: 子宫 平滑肌瘤病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弥漫子宫平滑瘤病(DUL)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特征是子宫呈弥漫、对称增大,伴痛经、月经量多、不孕等。彩超检查常提示大量直径<3 cm的小肌瘤播散于整个子宫层和子宫腔。治疗方式以子宫切除为主,其他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等。目前报道的病例数越来越多,但典型病例不多。本文报道了1例30岁同卵双胎姐妹同患DUL的诊疗过程,同时对本病相关的最新文献进行总结,积累相关诊疗经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平滑肿瘤增殖细胞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40例子宫平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肿瘤增殖细胞活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usMT患者中PCNA阳性率处于85%~100%,且具有显著不同,患者的LMS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对BLM患者与LM患者比较,核仁直径与核仁颗粒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LM与LMS之间无显著差异,LM是单一型,CL为单一型,BL为单一型与混合型混合,LMS则为弥散型与聚集型;结论在usMT患者由良性过渡到恶性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CNA的阳性表达在usMT中没有鉴别意义,但可参考其阳性率进行鉴别。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增殖细胞 活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1例弥漫肺泡出血的钩端螺旋体病例,展示了该病影像上从少量出血到大量出血,直至病变吸收消散的动态演变过程,简述重型钩端螺旋体肺出血综合征(SPFL)的发病、影像及治疗,分析并总结了疾病的诊断思路,为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凶险的弥漫肺泡出血,从影像学可看到病变急起、进展迅速且弥漫分布,经俯卧位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后病变较快吸收的动态演变过程,并结合文献讨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肺泡出血的发病、影像和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子宫平滑肿瘤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子宫切除标本的30%。绝大多数为通常组织学图象的良性肿瘤,病理学诊断并不困难。然而,特殊类型的平滑瘤、平滑肉瘤与富于细胞有较多核分裂的平滑瘤的区别有时颇为棘手,再者子宫平滑瘤的组织学亚型和变异型很多,彼此的诊断标准又不相同,如果能很好掌握,则可避免误诊。对临床复发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类型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诊断 平滑肌瘤 组织学 常见
  • 简介:以等长收缩的形式观察并记录了不同浓度的白术对小鼠小肠平滑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术能显著增强小肠平滑收缩幅度、收缩频率,能显著延长小肠平滑在缺氧情况下的收缩时间.40mL台氏液中分别添加0.05g、0.10g、0.20g和0.50g白术的提取液,可使最大收缩幅度分别增强11.86%、45.85%、47.04%和44.66%;平均收缩幅度分别增强29.07%、73.84%、69.77%和63.37%;收缩频率分别增加12.94%、18.53%、34.27%和29.72%;抗缺氧的能力分别提高19.62%、39.62%、64.15%和71.32%.提示白术健胃益脾补肝理气药理作用的机理很可能是通过增强小肠平滑的收缩强度,提高小肠平滑的收缩频率,改善小肠平滑对抗缺氧的能力实现的.

  • 标签: 能力 等长收缩 收缩时间 活动 情况 对抗
  • 简介:摘要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临床上多见,但瘤体较大有临床症状者少见,本例超声呈等回声,不易与肾癌及肾脏分叶畸形鉴别。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弥漫混合型纤维发育不良1例。患者因意识障碍13 h入院。CT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至腹主动脉范围内全身大动脉、中动脉管腔弥漫扩张,伴多发局限性管腔狭窄及狭窄后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呈典型“串珠样”改变。头颅CT平扫示右侧丘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考虑为右侧丘脑急性梗死。综合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弥漫混合型纤维发育不良。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CT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干细胞分化为平滑的可能。方法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preplate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蛋白标志物a-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ng/ml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特异蛋白a-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方向分化。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平滑肌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患者女,65岁,绝经20年。因腹痛2年入院,B超示盆腔实质占位,体检左下腹触及一包块,即行剖腹探查,术中于宫底浆膜面见一圆形突起,剔除送检。大体椭圆形组织8.0×7.5×5.0㎝,表面见2个淡黄色圆形突起,有灰白色薄层包膜。切面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其间夹杂少量灰白色区。镜下瘤组织主由平滑和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子宫平滑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并且瘤体一般较小,而本例瘤体较大,平均直径6.8cm,实属罕见。且绝经近20年后发生,故可排除平滑瘤脂肪变性。

  • 标签: 子宫肌壁 平滑肌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平滑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胃平滑肿瘤患者5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分布。对55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其中进行胃肿瘤楔形切除术的患者共38例,进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7例。结果对55例胃平滑肿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有53例患者到随访结束仍存活,2例患者出现腹腔转移而死亡,存活时间或1.6年和2.2年。结论胃肠平滑肿瘤的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 胃平滑肌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