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中韩两国在当代文学转型期均受到了萨特思想与文学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萨特存在主义“变异”与“误读”的历史语境和知识分子立场,分析了两国的萨特接受形态。两国对萨特的“变异”与“误读”,一部分归因于萨特思想与文学本身的复杂性与变化性,但更为重要的是源自两国知识分子对所处社会政治文化境遇的现实解读与应对。

  • 标签: 中韩当代文学 转型期 萨特 变异 误读
  • 简介:本文是对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在中韩两国评介情况的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对存在主义的介绍基本上都始于20世纪20-30年代。40年代中后期是存在主义评介比较活跃的时期。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的存在主义评介基本停滞。战后,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符合时宜”的文学形态,被新一代批评家们所接纳,老一辈批评家则对法国存在主义文学脱离历史的主观主义色彩持否定态度。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评介受萨特政治立场的影响,时断时续。文革期间,有关存在主义的介绍仅供内部参考,直到改革开放,才重新出现,并进入自觉接受阶段,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话题性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有一部分学者、评论家认为,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资产阶级文学性质与中国的现实不符,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批评家认为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作为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辨证地去对待,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中韩两国的评介对法国存在主义文学褒贬不一,与其时代特征有密切的联系,也和学者、批评家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存在主义本身具有的现代性和现实性两方面给予不同的关注有关。

  • 标签: 萨特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 接受 评介比较
  • 简介:20世纪50年代的韩国战后批评可以根据对“传统”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分为否定论和继承论两大块。不论是对传统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作为战后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民族文学论、新一代论、现代主义论等问题的讨论都无法回避传统二字。有鉴于此,本文以历史认识为切入点,对韩国战后批评围绕着传统展开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历史认识出发,能够发现在围绕着传统展开的讨论中,分歧主要出现在将现代单纯视为接续近代的转型期还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合理性视其为特殊的历史阶段,以及将传统看作一成不变的化石还是与历史相生相长的有机体的问题上。然而,不论各方立场如何,都表现出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希望与追求。

  • 标签: 战后批评 传统 民族文学 现代 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