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文章以直流系统交流窜故障监测技术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直流系统交流窜故障进行了阐述,最后重点讨论了直流系统交流窜故障监测技术,进而关于直流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迅速有效的解决故障等问题,得到了研究、设计、检修及维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直流系统 交流窜电 故障监测技术
  • 简介:8月26—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电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在本次论坛上,成立了“护士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孙芸芸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陈长瑛、杨晓云、韩卫星、姜琳、林丽霞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于在临床第一线察看和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的大多是监护室或心血管病房的护士,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电图监测水平在整个临床诊断、治疗环节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心电学 护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电图监测 主任委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脑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脑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 标签: 专职监测护士 视频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与脑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Narcotrend监测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障碍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对产科收治的300例高危妊娠产妇给予胎儿脐血流S/D值监测和胎监护监测,对分娩后胎儿窘迫发生率、脐带绕颈率、羊水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脐动脉血流与胎监护异常时,产妇羊水过少、羊水污染、胎儿窘迫、脐带绕颈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脐动脉血流与胎监护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流正常、胎异常组产妇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脐动脉血流和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流正常、胎异常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脐动脉血流异常、胎正常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检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可提高产前检查胎儿窘迫的准确率,指导产科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脐血流监测 胎心监护监测 高危妊娠
  • 简介:摘要随着无线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无线监测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受到的有害干扰逐年增加,无线监测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可以保障无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发挥无线监测技术的作用。笔者就对当前无线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无线监测技术发展的措施。

  • 标签: 无线电 监测技术 现状与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监测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单胎头位胎监测异常孕妇40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本院接收的单胎头位胎监测正常的孕妇4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胎儿窘迫率、羊水Ⅱ-Ⅲ粪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率、羊水Ⅱ-Ⅲ粪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40%、30%、10%,对照组分别为7.5%、5%、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胎儿窘迫过程中,胎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窘迫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胎心监测 胎儿窘迫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引言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的热点问题。1957年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发明,给心脏病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传统的监测设备中,通常使用线缆来传输数据,线缆连接到专用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患者需佩戴全套设备才可以接受监测治疗。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突发心脏病的检出率。但是其体积与复杂度,限制了其在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应用。

  • 标签: 全套设备 检测传感器 穿戴式 心电监测 心血管疾病 突发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对电量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些企业或者个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窃取电能。而这在扰乱正常供电秩序的同时,也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这种现状,采用反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电力系统 窃电特点 反窃电技术
  • 简介:电极片是医院为了检测方面专用的医疗用具,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目前常用的电极片直接将电极片粘贴在人体皮肤上,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使用者皮肤不适、出现过敏现象、严重者甚至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且揭除电极贴片时使用者会有疼痛现象。为此,笔者对电极片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电极片 过敏现象 铜扣 导电胶 临床应用 打孔器
  • 简介:摘要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对反窃技术进行运用时人员要对电力系统建设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要依照该环境实施对应反窃设备和装置的构建,形成完善系统结构。

  • 标签: 反窃电技术 电力系统 窃电控制
  • 简介:摘要光纤式热点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的某种特性,实现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新技术,对光纤沿线场所的温度进行分布式连续检测,本文介绍了光纤式热点温度监测系统的原理、结构、安装及功能的实现。韶钢第二热电站35kV开关柜自采用了FET-8801C光纤式热点温度监测系统以来,已在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作用,避免了2起重大生产事故。

  • 标签: 温度监测 韶钢第二热电站 生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