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康复期烧伤患者的营养现状。方法:首次烧伤康复科住院的年龄 18~ 65岁的患者共 99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问答电子病历收集营养生化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烧伤患者营养知识得分 (K分 )35.96±23.64,及格率 22.22%。结论:当前烧伤患者对营养治疗有积极的态度,但营养知识和行为较差,亟需进一步提高,非常有必要对烧伤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培训 ;同时烧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非常有必要对所有入院的烧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 标签: 烧伤患者 营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科研训练质量提出建议。方法选取150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收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类型、对科研训练的态度、对科研条件的评价、与导师的关系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内容。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回收率87.3%。科研工作类型上,70人(53.4%)从事基础研究、30人(22.9%)从事临床研究。对科研训练的态度上,69人(52.7%)认为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相互促进。调查对象对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科研压力的评分分别为3.13±0.84、3.04±0.84和4.14 ± 0.71;对实验室硬件条件(3.30 ± 0.92)、科研经费(3.54 ± 1.06)、科研氛围(3.89 ± 0.85)和奖惩机制(3.82 ± 0.76)评价较为正面,对学校开设的科研训练课程(2.89 ± 0.88)和科研训练时间(2.79 ± 0.94)评价偏向负面。受访者普遍与导师关系融洽(4.29 ± 0.77),111名调查对象(84.7%)对本人与导师的导学关系有正确的认识。66名调查对象(50.4%)希望毕业后在医学院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61人(46.6%)希望只从事临床工作。结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内容以基础研究为主、科研压力较大。建议结合临床进行科研选题,明确科研工作的意义,优化科研条件,坚持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将"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

  • 标签: 口腔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科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城区居民伤害预防的态度行为现状,为城区居民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长沙市2个城区共8个社区的504名居民,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结果城区居民伤害预防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3.35 ± 14.29)分(同意率为76.63%)、(38.92 ± 3.75)分(执行率为43.10%)。不同年龄、学历、受伤次数等背景居民的伤害预防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815、4.740、4.153,P<0.05);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运动频率、受伤次数等背景居民的伤害预防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030~8.162,P<0.01或0.05)。结论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伤害预防态度较正向,但预防伤害行为执行率低,不同背景下城区居民对避免伤害行为态度执行不一。

  • 标签: 伤害 行为 态度 城区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父亲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0名新生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父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9.80 ± 2.61)、(38.71 ± 4.45)、(39.72 ± 6.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妻子文化程度和妻子产次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2.016、2.068、2.988,P<0.05),父亲知识总分、妻子分娩方式是态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3.029、5.225,P<0.05),态度总分、婴儿所处年龄阶段是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1.985、2.633,P<0.05)。结论父亲对母乳喂养态度较积极,但仍有错误认知,行为也存在较多不足。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父亲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父亲行为的改善,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父亲 母乳喂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态度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化暴力行为改善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个人活动、社会功能、自我照料评分高于对照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舒适护理,能够促进其治疗依从性提升,对患者暴力行为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舒适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治疗依从性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 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 方法:调查时间: 2019 年 9 月 -12 月,调查对象为 600 名中专学生,对其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行为予以调查。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中专学生对艾滋病排斥占 37.50% 、恐惧占 36.33% ,同情有 17.50% ,接受的 8.67% ;调查对象中 20.00% 中专学生存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68.00% 中专学生拒绝婚前性行为, 64.16% 中专学生认为性行为需要使用安全套。 结论:中专学生 缺乏 艾滋病相关知识, 影响到对艾滋病的态度,少量中专学生存在性行为,需要加强对中专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干预,预防艾滋病。

  • 标签: 中专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彩色眼底照相法,通过方便抽样,调查2018年12月—2019年6月某三级医院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267例有视网膜病变,其中需要治疗者123例。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良好者20.9%(82/392),态度积极者10.5%(41/392),行为良好者7.9%(31/392)。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P<0.01);知识的相关因素为性别、视网膜病变分期(P<0.01);态度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治疗方式、视网膜病变分组和糖尿病病程(P<0.01);行为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组(P<0.01)。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良好率偏低,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提高,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糖尿病病程较短和尚未发生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群,做到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改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态度,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良好眼底检查行为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知识 态度 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并分析各因素与KAP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318例DR患者,对其一般情况和KAP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AP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结果315例DR患者的KAP总分值为(19.26±5.77)分,DR防治知识得分为(9.37±4.08)分,准确率43.81%。DR患者获取知识最常见途径是"手机/微信/其他网络渠道",其次是"患者交流";DR患者最希望获取知识途径是"医生/护士的健康讲座",最希望获得与DR有关的服务是"免费血糖眼底检查"。DR态度得分为(4.61±1.33)分;"血糖监测控制对DR很重要,所有患者都要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回答肯定率最高,为86.03%;"愿意进接受心理指导"回答肯定率最低,为19.68%。DR行为得分为(5.28±1.96)分;"出现视力问题寻找家人、朋友或专业医务人员帮忙"回答肯定率最高,为89.52%;"在假日、生日或外出时能遵守糖尿病饮食原则"回答肯定率最低,为34.2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与KAP总分呈正相关(r=0.510,P=0.032),文化程度(r=0.171,P=0.011)与DR防治知识,家庭平均月收入(r=0.922,P=0.021)、有无并发症(r=0.671,P=0.027)与DR态度,居住方式(r=0.381,P=0.013)、家庭平均月收入(r=0.884,P=0.024)与DR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DR患者KAP水平整体偏低,医务人员对DR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KAP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方式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应从多方面提高DR患者的KAP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信念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做好ICU气囊管理规范化培训,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ICU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ICU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评估问卷》对2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8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理论得分为(33.93±12.47)分,信念得分为(7.41±2.63)分,行为得分为(22.63±5.64)分。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为:护士层级、性别在ICU工作年限均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专科类别与性别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信念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与性别均是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论有待提高且个体差异大,信念一般,行为差,应多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加强ICU护士执行行为的依从性与规范性,促进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在ICU护理临床中开展与落实。

  • 标签: 重症监护 ICU护士 气囊管理 知信行
  • 简介:摘要:分析将前馈控制方式应用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还有护理失误产生的影响。本文从我院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手术室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一般手术室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前馈控制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态度和护理过程中的失误进行详细的估测,比较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经实验发现,在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概率方面观察组会明显的比对照组更低一些(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士在护理工作的态度评分以及其护理失误评分方面会显然的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适当的运用前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进护士在护理过程当中的态度,使得其导致失误的概率降低,让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 标签: 提前准备 护理管理 护理失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干预对潜艇官兵营养状况和体检结果的干预效果,为促进潜艇官兵身体健康、强健体质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64名潜艇官兵进行营养KAP干预1年,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和健康状况检查。结果干预1年后潜艇官兵营养KAP得分(36.17±5.72)较干预前(32.18±5.16)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营养状况:干预后油脂类摄入量为(82.78±26.38) g,较干预前(121.24±21.32) g显著降低;干预后奶类摄入量为(220.36±20.57) g,较干预前(112.26±46.48) g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状况:干预后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为45.18%,较干预前的73.3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潜艇官兵进行营养KAP干预,官兵膳食营养状况体检结果得到改善,营养KAP干预可有效保障官兵健康。

  • 标签: 潜艇官兵 膳食营养状况 体检结果 营养KAP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识-态度-行为理论(KAP)联合健康信念模式(HBM)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KAP联合HBM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血压控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脂饮食、合理运动等行为方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45.85±4.98)mmHg、(120.23±5.42)mmHg,舒张压分别为(88.96±4.87)mmHg、(75.42±6.43)mmH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62,P=0.000;t=3.399,P=0.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χ2=13.817,P=0.000)。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KAP、HBM模式联合干预,可改善患者行为方式,控制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 健康信念模式 生活质量 收缩压 舒张压 心血管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疗养院护士经营养健康教育对自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 50名护士 的作为研究对象,由等量电脑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 营养健康教育,而对照组未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对比教育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营养基础知识、疾病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营养态度评分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比 对照组营养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更高,分别为95.00%和 77.50%, 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 标签: 营养知识 态度 行为 营养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影响因素,为早期活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0—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240名泌尿外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泌尿外科护士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2±1.23)、(30.40±3.18)、(10.65±2.2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在泌尿外科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所在科室是否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对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态度较好,但知识储备较为薄弱,行为现状不理想。应加强护士对早期活动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制订早期活动方案,促进早期活动在临床上科学、有效的实施。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泌尿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活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非手术科室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情况,以便提高非手术科室护士预防DVT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部非手术科室1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结果调查问卷平均得分56.25分(满分100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非手术科室护士在不同学历、职称、岗位都对DVT知识认知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岗位护士的基础知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护士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评估与护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手术科室护士对DVT知识掌握欠佳,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初责护士,但护士学习意愿强烈,可采取多途径多形式且有侧重点的培训,并积极开展DVT风险评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知识态度和行为 调查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态度行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5~11月随机抽取哈尔滨市南岗疾控中心辖区某社区600名≥1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态度和实际行为。将所有统计数据进行总体计算,并依据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等情况对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全体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得分为(39.04±13.68)分,态度得分为(4.33±1.66)分,行为得分为(10.32±3.70)分。男女常住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行为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失眠患者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 +针灸法对患者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以临床 2018.1 ~2019.12收治的 54例慢性失眠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针灸)、联合组(认知行为疗法 +针灸),每组 27例。 结果:联合组DBAS- 16评分高于对照组,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为慢性失眠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认知行为疗法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信念、态度

  • 标签: 针灸 认知行为 慢性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徽省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方法利用问卷星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调查,以安徽省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研究,共调查对象4 016名。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居民对COVID-19的认知、态度、心理和防控行为等,以及居民对政府卫生部门采取防控措施的满意度和对今后防控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不涉及任何隐私信息,所有题目限定为必填项,以保证应答率。结果4 016名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21(19,24)岁,范围为7~80岁;男性为1 431名(35.6%)。网络社交工具(97.8%,3 929名)是调查对象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渠道;调查对象对COVID-19咳嗽(99.5%,3 997名)和发烧(96.0%,3 857名)症状,飞沫传播(99.5%,3 995名)、气溶胶传播(81.1%,3 258名)、接触传播(92.3%,3 708名)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肌肉疼痛或疲劳(62.7%,2 518名)的症状知晓率较低。92.6%(3 720名)的对象认为此次疫情比较可怕或非常可怕。在心理行为得分上,女性(9.38±4.81)高于男性(8.45±5.00),城市(9.37±5.02)高于农村(8.71±4.75),医务工作者(10.79±5.19)高于非医务工作者(学生:8.85±4.83;事业单位人员:9.02±5.08;其他:8.97±5.39)(P值均<0.05)。71.9%(2 887名)的对象对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表示满意;调查对象不聚会、少出门,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的行为执行率较高,分别为97.4%(3 913名)、93.6%(3 758名)和91.5%(3 673名)。结论安徽省居民对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宣传、居民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

  • 标签: 知识 态度 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新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掌握大学新生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新生开学1 w后,向其发放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并通过调查问卷比较发放前后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学生在入学前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肺结核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在发放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前后,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学生对其余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且与发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在发放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后,对该疾病的防治态度行为也显著提高,与发放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希望进一步了解肺结核相关知识"、"结核病治疗后能够痊愈"等态度"与结核病患者接触后,是否主动筛检"、"冬季注意室内通风""公共场所是否随地吐痰"等行为方面,其正确率达90%以上,另外,学生在入校前获取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以宣传资料为主,占71.08%,之后为电视网络,分别占其55.40%52.36%,与其他获取渠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大学新生发放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掌握情况,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园内肺结核爆发等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 标签: 肺结核防治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