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综合(AAS)是致命性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通常将AAS分为主动夹层(AD)、主动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溃疡(PAU)等。Stanford A型AAS,因其累及升主动而首选外科开放手术。Stanford B型AAS,因不累及升主动,如近端锚定区足够,可首选单纯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如近端锚定区不够,可选择先外科弓上分流而后TEVAR的“杂交”手术,或纯腔内的方式施行烟囱、开窗技术或分支支架置入术。复杂型AAS指患者出现反复疼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器官灌注不良、濒临破裂等临床表现,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而非复杂型AAS可考虑延期至亚急性期进行手术。早期脑脊液引流可改善脊髓缺血患者的预后。术后发热的患者需考虑置入后综合,抗炎治疗或许有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胸痛 腔内修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主动造影(MSCTA)在主动综合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MSCT平扫+MSCTA检查的急性主动综合患者38例。结果MSCTA平扫发现急性主动综合42例,其中主动夹层36例主动壁内血肿2例,主动穿透性溃疡4例。结论MSCTA对主动综合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合并主动夹层药物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例马凡综合合并主动夹层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结果1例转往外院继续治疗,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有效的观察,措施及指导能提高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马凡综合症主动脉夹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夹层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根据术后是否合并ARDS将其分为ARDS组(46例)和非ARDS组(170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民族、居住地、吸烟史、糖尿病史、主动夹层病因]、围术期相关指标(主动阻断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记录术后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术后1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围术期输血量、术后48 hTNF-α、术后12 h APACHE-Ⅱ评分预测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价值,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与非ARDS组相比,ARDS组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ARDS组围术期输血量、术后48 h TNF-α、术后12 h APACHE-Ⅱ评分较高(P值均<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围术期输血量≥293.91 ml、术后48 h TNF-α≥112.34 ng/L、术后12 h APACHE-Ⅱ评分≥33.45分是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最佳截断值(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量≥293.91 ml、术后48 h TNF-α≥112.34 ng/L、术后12 h APACHE-Ⅱ评分≥33.45分是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量≥293.91 ml、术后48 h TNF-α≥112.34 ng/L、术后12 h APACHE-Ⅱ评分≥33.45分是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最佳截断值,此外肺部感染是主动夹层术后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符合以上指标和症状的患者。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 危险因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主动脉夹层 肺部感染
  • 简介:急性主动综合(AAS)包括主动夹层(AD)、主动壁内血肿(IMH)、主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尽管此3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机制、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近年来,AD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IMH、PAU知晓者相对较少,故临床诊断率相对较低,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现对AAS的CT表现概述,重点是对这3种疾病的诊断及辨别,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AAS的认识。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夹层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宁医大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共11例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的Stand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7例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患者9例,1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1例患者病史不详。9例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以背痛为首发症状,进展症状包括咯血、腹痛、偏瘫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9例患者初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包括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同时合并右室、正后壁心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6+2”现象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高危心绞痛1例。11例患者中10例行心脏彩超检查,2例合并主动瓣反流,2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纵膈增宽(包括X线,胸部CT,胸部CTA,冠脉造影透视),10例患者肌钙蛋白升高,11例患者D-二聚体全部升高。结论对临床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若不能轻易排除主动夹层,应需仔细询问胸痛特点,观察有无进展症状,分析心电图和相关辅助检查,强调床旁彩超对诊断A型主动夹层的重要性,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急性A型主动夹层(AADA)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灌注不良综合。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几乎影响所有的血管床,包括:大脑、冠状动脉、内脏、及肢体分支血管等等,各个器官灌注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临床上必须对灌注不良的做出及时诊断与处理。目前来说,对于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的临床管理策略尚未达到统一共识。本文总结了有关AADA合并灌注不良综合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胸主动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综合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行胸主动腔内修复术的急性主动综合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测量、腔内修复术方法及随访治疗效果。全部病例随访采用CT血管成像,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随访。结果:1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90±18)min,平均出血量为(35±11)ml;2近段锚定区平均长度为(14±4)mm,近段支架扩大率为(12.2±5.6)%;3627例患者共植入683枚覆膜支架;4627例患者有6例死亡,总生存率为99%;5坚持随访的443例(占70.7%)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率为86.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9例(占4.3%)患者进行了二次腔内修复术,2例(占0.5%)开放手术治疗。结论:胸主动腔内修复术是微创治疗急性主动综合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亚急性期、无合并症简单型急性主动综合主动穿通性溃疡预后效果最好。规律的随访是必要的,当需要时可进行二次腔内修复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穿通溃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影像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主动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58例急性冠脉综合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主动内球囊反搏治疗,总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探析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58例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出现,且护理满意度在95%以上。结论 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行主动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马方综合(MF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腹主动瘤是MFS的罕见症状[2,3,4,5]。该文报道了1例男性患者,22岁,3年前因腹主动瘤破裂入院,行腹主动+左侧髂动脉置换术,今再发主动夹层破裂和腹主动瘤。

  • 标签: 马方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脑保护、主动根部、弓部病变认识的不断提高,急性A型主动夹层的手术病死率逐渐降低,脏器灌注不良综合日益凸显为影响急性A型主动夹层近期疗效的主要问题。夹层可能导致各个脏器灌注不良,以脑、心脏、腹腔脏器、肾脏、下肢、脊髓6个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总的发病率在30%左右。主动夹层是否合并脏器灌注不良,手术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累及器官的数量增多,病死率明显增高。腹腔脏器(特别是肠),灌注不良是夹层外科关注的重中之重。目前值得探讨的内容有:(1)主动夹层脏器灌注不良综合的定义;(2)各个系统灌注不良的精准分型或分类;(3)建立更精准的的评分系统进行主动夹层术前风险评估;(4)脏器灌注不良综合的处理,是采取胸主动腔内修复优先或者时间优先或者个体化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瓣二瓣化畸形(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可能与遗传有关,目前已知基因包括NOTCH1、ROBO4、SMAD6、FBN1、ACTA2等。该文报道1例主动瓣二瓣化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室性期前收缩患儿,术前有急性心功能不全,行主动瓣成形术,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肾替代治疗(CRRT)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最终死亡。全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组低深度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MAD6基因两处杂合变异(c.165delC和c.248G>A),经家系验证均为新发变异,同时患者核型为45,X,为Turner综合

  • 标签: 主动脉瓣 Turner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 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
  • 简介:马凡综合(Marfan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结缔组织,最常见于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和眼球[1-3]。该病最早于1896年由法国儿科医师AntoineMarfan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4]。100多年来,人们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没有明显变化。本文就近年来MFS合并腹主动瘤(abdominalaortic

  • 标签: 马凡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 骨骼系统 器官系统 心血管系统 诊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