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人临床资料,探究影响ARD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用2012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151名ARDS病人,有49人死亡,对所有病人进行ARDS分级、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测量等,选取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ARDS分级、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等对病人预后都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年龄、ARDS分级、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都是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结论影响ARDS病人预后的不利因素有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和ARDS分级等,有利因素是BMI。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利钠肽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观察早期呼吸机在临床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70人,为这些病患提供呼吸机通气辅助治疗,并为其提供常规治疗,包括补充体液、对症与抗炎治疗,观察7天后本次研究病患脱离呼吸机的几率和死亡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有关病患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70例病患中有56例病患成功与呼吸机脱离,脱离呼吸机的几率为80%,带机平均时间为(7.2±2.4)天,与呼吸机脱离后没有发生脱氧现象,可以自主呼吸;剩余14例病患均病死,病死率为20%,带机平均时间为(11.5±5.8)天。相较于治疗前,病患治疗后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等都得到明显好转,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患时,早期使用呼吸机能够提高病患脱离呼吸机的几率,减少死亡发生率,并且治疗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呼吸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共计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53.8±25.8)岁,其中男性22人,女性28人。采取精心优质护理,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本次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死亡率。结果50例患者呼吸困难12例,在经过吸氧、机械通气后,症状改善,5例患者进行气管切辅助通气,治疗后45例患者治疗有效出院,5例死亡。结论我们认为精心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1-01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通过对24例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配合采用呼吸系统监测、注重拔除气管插管的程序、气道湿化、辅助排痰、重视口腔护理等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使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气道管理方法全方面有效的落实,是保证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 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组织氧合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14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每日连续给予床边HVHF(置换液流量80ml?kg?-1h-1)治疗12~18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通过PiCCO导管的置入与热稀释法测定获得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WL)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HVHF24h后,EVWL、PVPI明显下降(P<0.05),CI明显升高(P<0.05)。HVHF72h后,TNF-α、IL-6和IL-8含量较HVHF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2)、PaO2/FiO2、气道峰压(Ppeak)及乳酸清除率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降低EVWL,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呼吸和氧合功能。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珂立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78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CPAP,观察组患者进行珂立苏联合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气值变化。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联合CPAP能有效的提高对患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血气之情况,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珂立苏 CPAP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血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儿治疗后总有效30例(93.8%);患儿PaO2、PaCO2、a/APO2、OI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和治疗前相比也明显好转(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足月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死亡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成功脱机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为NRDS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106例NRDS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气管插管率、缺氧并发症和2w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气管插管率、缺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2)d、26.8%、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0.614,χ2=19.265、9.503,均P<0.05);治疗组的2w后NBNA结果为(38.2±2.3),显著高于对照组(t=0.487,P<0.05)。治疗组治疗2w后的显效率64.3%,总有效率91.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30、5.346,均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可有效治疗NRDS,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溴索注射液 综合疗法 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研究组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吸氧措施治疗,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更显著,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呼吸道防御能力,避免发病诱因。方法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结果在流感好发季节,给易并发流感的高危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多发,一般短期可恢复,多数预后好。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与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讨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对2014年9月~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选对合适用药以及精心护理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mg/kg,24小时内分4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4小时后改为7.5mg/次、bid共5天,并与30例未用氨溴索治疗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是否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3.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7.5mg?kg-1,静脉注射,6h/次,5d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NRDS发生率为14.63%,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p<0.05;对照组死亡1例,占2.44%,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7.72%,p<0.05;治疗组呼吸窘迫消失时间、平均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8例),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确切,显著缩短呼吸窘迫消失时间、平均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氨溴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