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脑膜血肿(CSDH)是指位于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1990年10月~99年6月对130例慢性脑膜血肿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CT
  • 简介:慢性脑膜血肿病人,年龄较大,外伤史大多较轻,临床上体征也较模糊,所以病史与体征的不典型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常带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从1998.11~2001.2收集了14例慢性脑膜血肿病人的脑电图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2.9岁;均无明显外伤史(8例有外伤史者是在诊断明确后再追问病史而获得)。所有14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头痛症状,12例伴有呕吐。6例意识清楚,7例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另1例表现为欣快。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电图分析 病人 患者 体征 不典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脑膜血肿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一经诊断,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 标签: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因此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基本与蛛网膜颗粒在脑膜上的分布情况一致。脑膜瘤的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部分病例与颅脑外伤有一定关系。我们报道1例与创伤密切相关的脑膜瘤病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治疗慢性血肿(CS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MA栓塞治疗的11例(16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7侧血肿)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6例(9侧血肿)采用Onyx-18胶栓塞。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治疗后降低≥1分为症状改善;采用影像学评估血肿的吸收情况。结果11例患者(16侧血肿)的MMA均成功超选到位,MMA额顶支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完全闭塞。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随访(70.0±29.5)d(30~120 d)。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mRS均降低1~2分)。影像学随访显示,4侧血肿完全吸收,5侧血肿吸收率≥90%,2侧≥80%,5侧为30%~50%。其中随访60~120 d的8例(12侧)患者除1例(1侧)血肿吸收率为50%外,其余为80%~100%;随访30 d的3例(4侧)患者血肿吸收率为30%~40%。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CSDH复发。结论初步观察显示,MMA栓塞治疗CSDH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血肿随时间逐渐吸收,并可预防血肿的复发。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栓塞,治疗性 脑膜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治疗慢性血肿(CS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MA栓塞治疗的11例(16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7侧血肿)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6例(9侧血肿)采用Onyx-18胶栓塞。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治疗后降低≥1分为症状改善;采用影像学评估血肿的吸收情况。结果11例患者(16侧血肿)的MMA均成功超选到位,MMA额顶支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完全闭塞。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随访(70.0±29.5)d(30~120 d)。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mRS均降低1~2分)。影像学随访显示,4侧血肿完全吸收,5侧血肿吸收率≥90%,2侧≥80%,5侧为30%~50%。其中随访60~120 d的8例(12侧)患者除1例(1侧)血肿吸收率为50%外,其余为80%~100%;随访30 d的3例(4侧)患者血肿吸收率为30%~40%。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CSDH复发。结论初步观察显示,MMA栓塞治疗CSDH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血肿随时间逐渐吸收,并可预防血肿的复发。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栓塞,治疗性 脑膜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膜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BHID)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行BHID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2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肿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与术后未复发组。分析CSDH患者BHID术后血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CSDH患者中,复发14例(22.58%),未复发48例(77.42%)。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高/混杂血肿密度、血肿厚度较大、双侧血肿是CSDH患者BHI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高/混杂血肿密度、血肿厚度较大、双侧血肿会提升CSDH患者BHID术后血肿复发风险,临床可据此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血肿复发率。

  • 标签: 血肿,硬脑膜,慢性 钻孔引流术 复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所受理的2例外伤性慢性脑膜血肿的案例,2例外伤性慢性脑膜血肿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痊愈,另1例手术治疗后出现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探寻外伤性慢性脑膜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 标签: 外伤性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法医学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并颞肌筋膜减张缝合在治疗急性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缝合头皮,观察组50例,术后取颞肌筋膜后,减张缝合脑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脑积液切口漏和头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血肿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同时进行颞肌筋膜减张缝合脑膜,扩大脑腔容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脑膜减张缝合 急性硬膜下血肿 去骨瓣减压
  • 简介:急性脑膜血肿是最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脑膜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Hispeed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脑膜腔所致。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膜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