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中孕期通过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脏,并最终引产的病例。该孕妇28岁,因外院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异常,于孕25周+3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就诊。孕25周+4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儿心包囊肿可能性大,MRI检查提示胎儿左侧心腔结构紊乱。孕25周+5再次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胎儿左心室侧心包腔内可见囊性回声,与左心室相通,左心室壁搏动明显减弱,同时存在胎儿水肿。多学科会诊考虑为心脏。孕妇于孕26周行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引产术。引产儿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胎儿左心室。全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11号染色体p15.3p15.2区存在744 kb重复,致病性不明确。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憩室 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对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治的4例气管导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胸部高分辨HRCT检查显示,胸廓入口处气管旁右侧后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囊状或柱状气体影,连续横断薄层扫描或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发现气囊与气管之间无或有一较细的管道相连,气管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通道,术后病理报告示气管。经颈部沿皮纹横弧形切口顺利切除气管,术后慢性咳嗽症状消退,随访2~8个月,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是指结肠黏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结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而随着亚洲国家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逐步西方化,人口老龄化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该病发病率也在增长。该病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非特异,易出现漏诊或延误诊断。本文报道1例隐匿型升结肠穿孔,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思路。

  • 标签: 憩室,结肠 肠穿孔 结肠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对麦克尔的术前诊断价值和合理的诊断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72例麦克尔患者的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资料,按不同年龄(儿童组和成人组)和症状(出血组和腹痛组)分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各检查对麦克尔的诊断率分别为:异位胃黏膜显像50.00%(3/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2.50%(1/8), CT平扫7.14%(1/14),CT增强14.29%(1/7),CT小肠造影(CTE)57.45%(27/47),胶囊内镜(CE)16.00%(4/25),双气囊小肠镜(DBE)95.83%(46/48)。CTE对麦克尔的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均P<0.05)。CTE对出血组的诊断率高于腹痛组(χ2=6.27,P<0.05),但儿童组和成人组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DBE的诊断率高于CE和CTE(χ2=36.54,16.47;P<0.01),CTE的诊断率高于CE(χ2=8.13,P<0.01)。结论诊断率高的3种检查依次为DBE、CTE、CE,CTE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且对出血性的诊断率高。宜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诊断路径。

  • 标签: 麦克尔憩室 手术前期 诊断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结肠炎是指结肠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炎的发生与年龄、低纤维饮食及结肠动力紊乱有一定联系,临床上可有左下腹痛、发热、膀胱刺激征甚至梗阻表现。乙状结肠炎主要依据CT检查来进行疾病分级,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抗生素治疗、脓肿穿刺引流以及手术治疗等。本文将梳理乙状结肠炎的临床诊疗现状及进展,以期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疾病和规范治疗。

  • 标签: 憩室 结肠 乙状结肠憩室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MD)的超声图像,总结漏误诊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对MD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梅克尔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总结本病的超声图像特点及漏误诊原因。结果本组36例,术前超声准确诊断28例,包括单纯性梅克尔6例,梅克尔炎14例,梅克尔继发肠套叠6例,梅克尔炎并穿孔2例,超声诊断准确率77.78%(28/36);超声漏诊6例,2例因继发肠套叠而漏诊,2例因合并肠旋转不良而漏诊,1例因顶端索带压迫造成肠梗阻而漏诊,1例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脓肿形成而漏诊;误诊2例,1例误诊为肠重复畸形,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超声漏误诊率22.22%(8/36)。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梅克尔有较高的检出率,当与其他消化道畸形并存时,应仔细观察病变处的形态特征,结合病史及放射性核素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放射性核素 小儿梅克尔憩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分析、总结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名食管出血漏诊病例,以期使更多临床消化内镜医生了解、熟知该类疾病,从而减少漏诊及误诊。

  • 标签: 憩室,食管 胃肠出血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微创治疗膈上食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治疗的31例食管患者,分析其中13例膈上食管。术前辅助诊断检查包括钡餐造影、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以及食道Manometry测压。手术方式包括病例1~2经左胸开放,病例3经右胸腔镜,病例4~13经腹腔镜裂孔完成。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3例膈上食管中男7名(53.8%),年龄(64.08±5.9)岁,10例(76.9%)朝向食管左侧壁,颈上缘距门齿距离(35.8±2.0)cm,体直径(4.5±1.7)cm。1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22.1±45.7)min,手术失血量(115.4±60.5)mL,住院时间(10.0±3.4) d。术后发生食管瘘3例,左胸(50%)、右胸(100%)、经腹(10%)路径各1例,其中2例经胸瘘患者均需二次手术。无院内死亡。远期随访可见左胸路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食管狭窄,右胸路径术后1例患者出现反流,腹腔镜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食管狭窄。结论腹腔镜经裂孔治疗膈上食管,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通过解除远端梗阻,极大地降低术后瘘和复发的发生率。

  • 标签: 膈上食管憩室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腹腔镜微创手术 Heller肌层切开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女性盆腔囊肿主要来源于卵巢或输卵管,也可来源于泌尿系统或胃肠道等。膀胱(BD)是部分膀胱黏膜经膀胱壁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的囊状结构。女性BD发病率较低,由于妇科医师对BD认识不足,可能将BD误诊为附件囊肿。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为附件囊肿的BD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BD的认识,提供附件囊肿鉴别诊断的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膨出,形成类似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时机与子宫切口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63例,根据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时宫口扩张情况分组,A组150例产妇宫口开<6 cm且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6分,B组96例产妇宫口开≥6 cm,C组117例产妇宫口未开且宫颈Bishop评分≤6分。统计子宫切口状况,应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剖宫产时机与子宫切口形成的关系。结果A组子宫切口发生率(2.67%,4/150)低于B组(8.33%,8/96)、C组(10.26%,1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肌层厚度小于A组、大小大于A组,C组肌层厚度小于B组、大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示,宫口扩张情况与子宫切口形成相关(肌层厚度β=-0.590、P<0.001,大小β=1.979、P<0.001)。结论不同剖宫产时机与子宫切口形成有一定关系,合理选择剖宫产时机可提高肌层厚度,减小憩大小。

  • 标签: 剖宫产 宫口扩张 子宫切口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缝合修补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经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切口,且顶端浆肌层厚度<3 mm、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35例,排除二次手术修补及多次盆腔手术史患者10例,剩余2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n=8):在保留剖宫产切口部位完整性的基础上行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B组(n=17):接受了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切开并完全剪除瘢痕后缝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症状及顶端肌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如期出院,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等情况。2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诊,并电话随访后续生育情况,随访时间6~18个月。A、B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72±15)min,出血量分别为(40±9)、(66±10)ml,治愈率分别为87.5%、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8、4.057,χ2=5.651,均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6±6)、(18±7)h,手术有效率分别为100.0%、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67、χ2=0.725,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两种不同的缝合修补方式对剖宫产切口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其中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手术时间短,且不破坏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对于年龄偏大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憩室 腹腔镜检查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所有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共有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47.0±8.4)岁。结果Kommerell平均最大直径(21.8±7.7)mm。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开胸孙氏手术。Kommerell消除方式为缝闭Kommerell开口3例,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9例,缝闭开口并结扎主干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近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肾脓肿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中支架人工血管Ⅱ型内漏行介入封堵。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心肺转流、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Kommerell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胸 Kommerell憩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向肠腔内突出的结肠,形态上类似肠息肉,易被误诊而切除,导致术后医源性肠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拟行新型冷切除术治疗的"肠息肉"病例,术中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的溶液后抬举不良且无明显界线,继续注射后病灶处的内镜下表现异常,最终诊断为"息肉样"肠,从而避免了误切。

  • 标签: 结肠内窥镜 肠息肉 肠憩室 冷切除术 黏膜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修补术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5)和研究组(n=45),对常规组实施宫腔镜下行子宫切口修补术,对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行子宫切口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11±10.37)min、手术时间为(40.23±9.26)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5.84±4.55)h、术后住院时间为(5.28±2.10)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术中损伤膀胱,1例术中子宫穿孔,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44,要远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切口修补术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行子宫切口修补术相比,后者具有显著优越性,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剖宫产 术后子宫憩室修补术
  • 简介:摘要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部发育畸形,其病因是由于早期胚胎弓动脉系统发育过程异常导致,约60%合并Kommerell。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出现锁骨下动脉开口瘤样扩张或有压迫症状时需外科干预治疗。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杂交及全腔内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从杂交及全腔内治疗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作一简述。

  • 标签: 憩室 主动脉 外科手术 迷走 右锁骨下动脉 杂交手术 血管腔内手术
  • 简介:摘要1例患儿在胎儿期诊断为巨大左心耳,未予特殊处理,接受产前-产后一体化随访,无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大血管CT成像评估,1岁时采取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儿童巨大左心耳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基底部较窄者可避免体外循环下手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