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起肝炎,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乙型肝炎,而数次甲型肝炎大爆发,也让人们对甲肝有所了解。

  • 标签: 戊肝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甲肝抗体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生化仪对ALT进行检测,通过酶联法对、甲肝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300例体检者中检测出ALT阳性率为6.33%。结论在健康体检中,检测出与甲肝的阳性概率较小,可通过ALT筛选来进行检测,以节省人力、物力。

  • 标签: 戊肝抗体 甲肝抗体 丙氨酸转氨酶
  • 简介: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肝炎,尽管国内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对国产IgG抗体检测试剂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特别是应用ELISA试剂检测自然人群中IgG流行情况存在疑虑。现采用2种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北京市自然人群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对IgG检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供分析依据。

  • 标签: 自然人群 戊型肝炎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IgG抗体检测在从业人员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中心体检室2020年1月-2020年9月期间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本,从中选取100份型肝炎抗体阳性标本,100份型肝炎抗体可疑标本。使用IgG抗体ELISA试剂盒对所有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0份阳性标本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100份疑似标本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IgG抗体OD值方面,阳性标本IgG抗体OD值的组间分布有较大差异(P

  • 标签: 戊肝IgG抗体 从业人员 体检 应用价值
  • 简介:型肝炎病毒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它和甲型肝炎病毒一样,都是引起急性肝炎的病原体。它的传播途径也与甲型肝炎相似,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传播。这两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也差不多,都是急性发病,患病后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即可完全恢复正常,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 标签: 甲肝 戊肝 异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威海市从业人员体检甲肝和感染状况。方法抽取威海市从业人员9000人进行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000位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甲肝IgM抗体表现为阳性的从业人员有10例,阳性率为0.11%,IgM抗体表现为阳性的从业人员有9例,阳性率为0.1%。对所有进行体检从业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甲肝的多在青年群体中发生,多在青壮年中发生。结论根据威海市从业人员体检数据研究,其结果表明,威海市从业人员存在甲肝以及感染的人数较少,说明威海市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到位,能将病毒有效控制。

  • 标签: 甲肝 戊肝 感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从业人员甲、型肝炎IgM抗体检测结果。方法研究数据筛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饮食从业人员165人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人员进行病毒性肝炎抗体和转氨酶结果进行分析,全面了解甲、型肝炎感染情况以及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对165名饮食从业人员进行比较过程中可以发现甲、型肝炎发病率较高,达到16.36%。结论在饮食从业人员中进行甲、型肝炎检查较为重要,可及时发现感染源,提升食品安全。

  • 标签: 饮食从业人员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IgM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型病毒性肝炎内淤胆的疗效。方法64例老年型病毒性肝炎内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腺苷蛋氨酸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用前列地尔10u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和γ-GT值均下降;联合治疗组各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用于治疗老年型病毒性肝炎内淤胆的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体征、肝功能。

  • 标签: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内淤胆 腺苷蛋氨酸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疾病甲肝、的免疫学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546例进行体检的人员,有80例确诊为甲肝、患者。对80例感染性疾病甲肝、患者进行检测,常规组为胶体金法检验方法,观察组为酶联免疫法检验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进行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甲肝、患者应用免疫学检验,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适宜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有一定的优势性和客观性,酶联免疫法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一种检验方法。

  • 标签: 甲肝戊肝 感染性疾病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抗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于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筛查出的抗型肝炎IGM抗体阳性者36例,分析ELISA法检测结果。结果抗HEV-IgG与抗HEV-IgM同时阳性有27例(75.00%),抗HEV-IgG阳性而抗HEV-IgM阴性有8例(22.22%)。结论ELISA法检测HEV-IgM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在操作中避免各项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够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 标签: ELISA 抗戊型肝炎病毒 IgM抗体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目的认识乙肝重叠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乙肝重叠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生化学指标及神经电生理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纳差,乏力,尿黄,在肝功能好转的过程中,出现口、眼歪斜,间断流涎,双下肢及双足麻木感,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双下肢无力,对称性软瘫,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双侧面神经损害,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及相关检查,该患者诊断为乙肝重叠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乙肝抗病毒治疗,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患者病情基本缓解。结论乙肝重叠可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及早对重叠病毒感染的干预治疗及优化治疗能否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进行检查,并对其检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将本县疾控中心于2021年3-6月常规监测人群中的60例甲肝、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甲肝患者为参照组,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及灵敏性、特异性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参照组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73.33%,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0%,试验组中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80%,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6.67%,经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准确性差异较为显著,为此具备统计学意义。另外,参照组灵敏性及特异性依次为90%、93.33%,试验组分别为93.33%及96.67%,两种检测方式差异不明显,为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进行免疫学检验发现,化学发光法检验效果更加明显,有着较高准确性,具备较高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甲肝 戊肝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程序中BALB/c小鼠体内针对重组型肝炎疫苗的特异性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将型肝炎疫苗系列稀释后腹腔免疫BALB/c、C57BL/6、NIH和KM品系小鼠,筛选适宜的动物模型。将适宜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一针免疫组(0周免疫)、二针免疫组(0-4周免疫)、三针免疫组(0-4-12周免疫)和佐剂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免疫程序相同),眼内眦采血收集血清,对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结果C57BL/6和KM这两个品系小鼠在免疫型肝炎疫苗后各剂量组抗体阳转率较高,显示应答过于敏感。BALB/c和NIH品系小鼠对各剂量组疫苗免疫应答程度比较适宜,抗体阳转率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选用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一针免疫组的BALB/c小鼠体内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在第10周左右达到峰值,为44.35 U/ml,下降后维持在(5.52~13.28) U/ml;二针免疫组在加强免疫后抗体迅速上升于第8周达到峰值,从第10周开始血清抗体浓度开始缓慢下降至平稳期,最终维持在(16.50~32.54) U/ml;三针免疫组在1~12周的血清抗体变化趋势与二针免疫组相似,第三针加强免疫使小鼠体内抗体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延长了抗体的衰减周期,其特异性IgG含量维持在(62.65~72.61) U/ml,分别是一针免疫组和二针免疫组的9倍和3倍。结论本研究确定了BALB/c小鼠适宜作为动物模型探究不同免疫程序中型肝炎疫苗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该疫苗的体内效力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戊型肝炎疫苗 免疫程序 抗体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顺庆区从业人员甲肝和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甲肝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9年4月-2022年4月到顺庆区疾控中心办理健康证的从业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甲肝病毒IgM抗体(抗HAV-IgM)和肝病毒IgM抗体(抗HEV-IgM)。结果 共采集检测64021份血标本,阳性52人,总体阳性率为0.081%;检出甲肝阳性人数为2人,总阳性率为0.003%,其中男性为1人,阳性率0.005%,女性为1人,阳性率0.002%,男性甲肝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阳性人数为50人,总阳性率0.078%,其中男性为23人,阳性率0.11%,女性为27人,阳性率0.06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检出甲肝和检出率高于甲肝,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需对从业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教,增加男性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毒性肝炎传播扩散。

  • 标签: 从业人员 甲肝病毒 戊肝病毒 酶联免疫法 Ig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甲肝、的免疫学检验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患者为甲肝、患者,共计50例,对上述患者均实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病理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诊断低于病理结果,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数据均高于化学发光法诊断。结论:甲肝、实施免疫学检验是诊断、监测疾病重要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方法均较为理想,但是ELISA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以准确地检测出HAV和HEV抗体和抗原。

  • 标签: 甲肝 戊肝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厦门大学宁绍霞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其对戊型肝炎疫苗远期疗效测评的结果。世界上唯一的戊型肝炎疫苗于2011年在中国被批准使用。研究人员表示,此疫苗为防疫戊肝提供至少4.5年的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免疫学检验应用在感染性甲肝、肝疾病鉴别上,应用准确性,以为提供甲肝、肝疾病科学鉴别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于2019年9月10日/2020年10月30日(开始/结束)78例肝炎患者(甲肝40例、38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R组(采用肝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免疫学D组(采用免疫学检验法检测),观察两组检测准确性。结果 免疫学D组甲肝检测准确率[(97.50)%]、检测准确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