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试验通过10种蚕药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试验表明:3~5龄起蚕进行较高浓度连续接种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后,连续添食供试药物,不同药物间虫蛹生命率各有差异,其中蚕病杀星1号其虫蛹生命率高达73.26%,而蚕病杀星3号及新药C虫蛹生命率为0,经与对照区方差分析比较得出:蚕病杀星1号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极显著;新药A、红霉素+蚕病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显著;而其它药物效果不显著.

  • 标签: 抑制试验 家蚕 脓病 多角体病毒 药物 药效试验
  • 简介: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效果的评价是以活的寄主体内病原发育阶段的活力为基础的。多数药物治疗的研究是以防治微粒子病(如蜜蜂微粒子病)或是消除昆虫实验室克隆的微孢子虫为目标的。烟曲霉素B(FumidiLB)是烟曲霉酸(C26H34O7)二环乙基胺盐的商业制品,这种药物已被推广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药物治疗 烟曲霉素 昆虫 苯来特 防治
  • 简介:截至2012年10月底,厄瓜多尔已有7万hm2香蕉种植园感染香蕉叶斑病,这直接导致香蕉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500万箱。厄瓜多尔区域香蕉公司(Agroban)负责人Marun称,农民们担心这种病菌明年还会影响香蕉产量,而且由于资源缺乏,农民们没有办法防止病菌的侵染。在瓜亚基尔召开的第一届叶斑病论坛上,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 标签: 香蕉叶斑病 厄瓜多尔 感染 种植园 负责人 病菌
  • 简介:桑叶全程消毒能够从源头杀灭家蚕微孢子虫,杜绝食下传染,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场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漂白粉在使用过程中溶解不充分、沉淀多,对环境污染大,同时存在有效氯容易散失、渗透性差、释放不彻底等缺点,影响消毒效果。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对家蚕微粒子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等病原亦有强大的杀灭效果。同时次氯酸钠具有无沉淀、渗透性强、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

  • 标签: 家蚕病毒病 沉淀多 蚕微粒子 消毒药物 微孢子虫 杀灭效果
  • 简介:高职药学专业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的现状,从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突出实训课程教学的优势,为今后实训教学的发展提供方向。

  • 标签: 高职药学专业 天然药物化学 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桑白皮具有降血压、利尿利泻、杀菌消炎、止咳、抗浮肿、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中医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糖尿病、传染性肝炎、产后出血不止,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桑根酮C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通过提取桑白皮中的有效成分桑根酮C,对提取出来的浸膏得率为10.6%,先后用丙酮,苯,乙醚萃取,得率分别为:62.7%、45%、20%。然后将乙醚萃取后的初产品过聚酰胺层析柱,得到比较纯的桑根酮C的初产品,将桑根酮C粉末与FeCl3,乙醇溶液反应显紫红色,测得桑根酮C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有羟基(3369cm^-1),共轭羰基(1629cm^-1),环氧键(1261cm^-1,796.5cm^-1),双键(1680~1620cm^-1)等特征吸收峰。测得桑根酮C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在220nm,230nm,280nm,310nm有最大吸收,说明有共轭体系,其中283~288nm的紫外吸收验证分子中有共轭羰基,分子中有苯环。测得的官能团结构与桑根酮C的结构式基本一致。

  • 标签: 桑白皮 桑根酮C 提取 结构测定
  • 简介:文章对日本学者三谷贤三郎曾提出的家蚕微粒子导入卵内并感染蚕卵的过程进行了质疑,对深入开展微粒子孢子感染蚕卵并进入胚胎的机理研究表达了强烈的期待.

  • 标签: 家蚕 微粒子病 微粒子孢子 胚胎感染 感染机理
  • 简介:本文报道了家蚕受不同种微粒子感染引起血液蛋白质组成发生变化,并对此做了比较研究。以蒸馏水做对照,添食微粒子正常种Nosemabombcis)(N.b)和变种MG1,且在添食后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以几条蚕血液混合做为平均值,用SDS-PAGE检测其蛋白质变化,添食MG1孢子与对照、N.b相比,家蚕血液中出现两条分子量较大的不同蛋白带,确定为脂酶同功酶蛋白A-1,A-2。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80nm处的吸收值,添食后不同日数内,脂酶同功酶蛋白活力是不规则曲线,有两个活力高峰。

  • 标签: 微粒子 家蚕 脂酶同功酶
  • 简介:在蓖麻蚕生产中,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和细菌性败血病的总称)发生得比较多,尤其在五龄期发病严重,对生产威胁较大.本试验用消特灵、绿迪奥、蚕用绿霉素、大蒜白酒液(自制)蚕药在蓖麻蚕五龄期分别添食,结果表明以上药液添食后,五龄蚕期病死蚕率比对照区明显降低.

  • 标签: 蓖麻蚕 药物添食 防病效果 软化病
  • 简介:以桑蚕抗性品种桂蚕N2和常规品种两广二号为对象,用昆虫针在蚕体表制造创口接种新采集的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研究它们感染BmNPV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广二号的BmNPV创伤感染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2.46×10~6PDV/mL,相当于脓病末期蚕血液稀释264倍的值,属于易感品种。而同等条件下桂蚕N2的LC_(50)为2.21×108PDV/mL,相当于稀释不到3倍的值,对核型多角体病毒耐受度显著高于前者,具有很强的抗核型多角体病毒创伤感染的能力。饲养桂蚕N2能显著减少蚕期创伤感染BmNPV的几率。

  • 标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创伤感染 穿刺 桂蚕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