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筛选天然抗氧化剂,以酵母抽提物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酵母蛋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酶解液的抗氧化,得到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酵母添加量2.0%,酶添加量4%,温度55℃,pH值6.5,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4.7%,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此外,将酶解液应用于食用油保鲜,一周后测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结果表明:酵母酶解液能延缓油脂的氧化酸败作用,效果与抗坏血酸相当.

  • 标签: 酵母 中性蛋白酶 酶解 抗氧化性
  • 简介:为了优化微波辅助法提取地笋多糖的工艺条件及研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了地笋多糖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物清除·OH,O2^-·,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料比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温度,最佳组合为A2B2C3,即取地笋样品,按40:1(mL·g)的液料比,在80℃下微波提取8min,最终地笋多糖提取率的平均值为57.89%。对地笋多糖的体外抗氧亿陆进行探讨的结果显示,地笋多糖样品液对·OH,O2^-·,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

  • 标签: 多糖提取 地笋 抗氧化性
  • 简介:对不同产地大蒜抗氧化能进行测定.亚铜离子和过氧化氢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当加入大蒜时,羟基自由基和水杨酸反应产物荧光强度发生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方法.得出不同产地大蒜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大蒜抗氧化能因产地不同而不同的结论.

  • 标签: 大蒜 抗氧化性 水杨酸 荧光法
  • 简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缬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缬草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2.6h、提取温度81℃、料液比1:27(g:mL)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7.00%,与理论值17.24%相差较小;不同浓度多糖(0.2~1mg/mL)对DPPH(62.9%~82.5%)和羟基自由基(45.6%~80.2%)都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性。由此可知,所得回归模型可用于缬草多糖提取工艺预测,且缬草多糖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缬草 多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性
  • 简介:以巨峰葡萄籽为原料,用乙醇提取其中的原花青素,并采用猪油POV值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用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猪油具有抗氧化作用,12d时,添加1.2%葡萄籽原花青素粗粉的猪油的POV值与添加TBHQ的猪油的POV值相差不大.通过对DPPH·的清除作用的实验,得知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半抑制浓度为4.25μg/mL,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49倍,是TBHQ的3.38倍,测得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羟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为0.690mg/mL,对超氧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为0.069mg/mL,说明葡萄籽原花青素是一种强天然抗氧化剂.

  • 标签: 葡萄籽 原花青素 抗氧化性 自由基
  • 简介: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山贡菊不同部位(根茎、花、叶)的挥发油,以4种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2种真菌(酿酒酵母、突变木霉)作为供试菌种,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了黄山贡菊挥发油的抑菌性能。实验表明贡菊的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4种细菌的抑制更加明显。从贡菊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其抑菌性能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从黄山贡菊叶中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性能最强。同时对从黄山贡菊叶中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贡菊挥发油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地清除羟自由基和脂过氧自由基,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升高其清除能力呈上升趋势。

  • 标签: 黄山贡菊 挥发油 抑菌 抗氧化 自由基
  • 简介:采用超声波法从迎春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建立了迎春花中总黄酮的光谱分析方法.本法的回收率为93.1%~96.4%,RSD0.51%.并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迎春花的抗氧化能,实验结果表明:迎春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

  • 标签: 迎春花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性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 简介:摘要:通过实验对产品的抗氧化、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定检测紫苏粕对鸡肉丸感官品质、抗氧化能及抑菌效果的影响。鸡肉丸的脂肪氧化程度测定显示紫苏粕0.4%添加有利于提高鸡肉丸的抗氧化能力,鸡肉丸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增强,并且口感较好。菌落总数测定显示紫苏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具有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作用。

  • 标签: 紫苏 鸡肉丸 抗氧化 抑菌效果
  • 简介: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上对气相和溶剂中天竺葵素和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合H原子转移机理(HAT)、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机理(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SPLET)对其抗氧化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天竺葵素的3-OH、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的5-OH为其可能的活性位点;在气相中HAT机制是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最主要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PLET机制是热力学上最有利的途径,而在所有环境中SET-PT机制都不是最主要的机制。此外,还发现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对-香豆酸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强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尤其是在SET-PT机制中;在极性溶剂中,则略弱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可能与溶剂有关。

  • 标签: 酰基化 密度泛函理论 键解离焓 电离势 质子亲和势
  • 简介:合成了2-氨甲基吡啶缩2,4-二羟基苯甲醛Schiff碱及其Cd(II)、Ni(II)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表征结果推测化合物的组成为[CdL(H2O)3]NO3、[NiL(H2O)]NO3(HL=C13H13N2O2),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和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合成表征 吡啶希夫 希夫碱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涂层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设计C/C复合材料SiC-MoSi2-TiSi2复合涂层,在实验室分二次进行包埋,制作该复合材料表面完整的多组分复合多层涂层,测试该涂层在1773K高温下的抗氧化能并对其高温抗氧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二次包埋法制备的C/C复合材料SiC-MoSi2-TiSi2复合涂层在1773K有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失效时间可以延长至79h。该涂层抗氧化能的提高是因为涂层SiC结构中的孔洞和裂纹有效地被MoSi2和TiSi2所填充,而且高温氧化时在涂层表面形成致密、连续、稳定的玻璃质氧化物。

  • 标签: C/C复合材料 复合涂层 抗氧化性能
  • 简介:摘要添加抗氧剂是高聚物稳定化处理最简单通用的方法,抗氧剂是抑制或延缓高聚物受大气中氧或臭氧作用而降解的添加剂,是塑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助剂。论述了塑料抗氧剂的种类、生产现状。

  • 标签: 塑料抗氧剂种类
  • 简介:采用超声法提取工艺,从安康绿茶中提取茶多酚,并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和Fenton反应对比分析了茶多酚和食品抗氧化添加剂—维生素C(VC)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0.05-0.4mg/mL的低浓度区,茶多酚的对超氧根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质量浓度大于0.4mg/mL时,VC高于茶多酚,但茶多酚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的VC。

  • 标签: 安康绿茶 茶多酚 VC 抗氧化活性
  • 简介:以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番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塑料大棚栽培番茄产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另一方面,大棚栽培樱桃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维生素C、总酚酸、谷胱甘肽含量及总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β-胡萝h素和维生素E含量却与之相反,总黄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同样,普通番茄大棚栽培果实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β-胡萝h素、维生素E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却呈相反趋势,总黄酮、总酚酸和谷吡甘肽含量在两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番茄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不仅受栽培方式的影响,而且也受品种的影响。

  • 标签: 大棚 番茄 抗氧化物质 抗氧化活性
  • 简介:有些维生素、矿物质、天然色素、酶,以及某些蔬菜成分,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被称为抗氧化剂,它们能阻止自由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标签: 抗氧化剂 自由基 维生素 初中 化学
  • 简介:本文讨论了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作用,抗氧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在重金属胁迫下,活性氧与抗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之间保持着平衡,当植物处于重金属胁迫时势必打破活性氧清除与产生之间的平衡,造成活性氧分子向积累方向推进,对植物产生严重的伤害.其中包括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细胞膜透性、细胞生理变化等的伤害效应.

  • 标签: 重金属胁迫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 伤害效应 细胞分裂 植物
  • 简介:运动引起组织氧耗的增加可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加,当自由基数量超过体内抗氧化防御能力,可导致细胞生物分子的损伤。简要讨论了急性和慢性运动对于主要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以及非酶类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并综述了抗氧化剂在预防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研究证实,运动训练可引起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以及谷胱甘肽浓度增高;抗氧化剂的补充可预防和缓解运

  • 标签: 运动 自由基 抗氧化剂 抗氧化能力
  • 简介:摘要:为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硝酸、硫酸氧化”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

  • 标签: 氧化性 教学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