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富集制备白及活性部位,测定其活性。方法:以聚酰胺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富集白及活性成分,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其活性。结果:白及醇提取物与聚酰胺按重量比1:4混合,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混悬物装柱,20%乙醇洗脱去杂,收集40%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得白及药效部位。该药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和TNF-α表达,表现出较好活性。结论:聚酰胺柱色谱法对白及活性成分具有较好富集作用,所制备的药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活性,这为今后白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白及 聚酰胺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部位
  • 简介:太阳辐射是影响人类皮肤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的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的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的穿透率,能达到表皮的最深层,相对应的,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直接损伤;人们对UVA的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 标签: 人表皮 活性成分 光老化 氧化应激反应 UVA UVB
  • 简介:本文介绍云南山竹子(Garciniacowa),甜味山竹子(Garciniadulcis)和托雷猪笼草(Nepenthesthorelii)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分离与鉴定,并对酮类,萘醌类化合物活性进行评价,对从植物中寻找新活性成分研究有参考价值。

  • 标签: 云南山竹子 甜味山竹子 托雷猪笼草 萘醌 抗疟活性
  • 简介: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老年性痴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高效、低毒、专一的补体抑制剂。国内外已完成部分天然产物的筛选,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某些多糖、黄酮、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补体活性。本文对天然产物类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已发现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天然产物类补体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补体抑制剂 天然产物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 标签: 菝葜 羟自由基 DPPH FRAP 抗氧化
  • 简介:而且还发现刺楸属多种皂苷化合物中只有刺楸皂苷A能明显抑制NO的产生,药理研究表明皂苷具有显著的活性,达玛烷型皂苷研究人参皂苷Rb1和Rg1能抑制巨噬细胞TNF-α产生

  • 标签: 抗炎 炎研究进展 皂苷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秦岭龙胆的体内外抗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实验和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评价秦岭龙胆的活性;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热板实验验证秦岭龙胆的镇痛作用。结果:实验表明,秦岭龙胆能显著抑制由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释放和盲肠结扎穿孔实验抑制的炎症反应,并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结论:秦岭龙胆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柘木提取物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的耳肿胀实验和伊文斯兰渗透实验,考察柘木不同提取物的作用。结果柘木不同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以柘木黄酮和柘木多糖的作用效果最好。结论柘木的不同提取物都具有作用。

  • 标签: 柘木 抗炎 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 筛选金疮小草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通过观察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RAW 264.7增殖的影响,筛选出金疮小草活性部位。结果 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具有明显的活性。结论 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金疮小草有效部位。

  • 标签: 金疮小草 抗炎作用 活性部位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RAW 264.7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方法先分析了绿脓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材料与方法对于拮抗绿脓杆菌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重复筛选的技术要求。结果经RDP研究与拮抗绿脓杆菌分离菌形态研究,结果显示,B1506菌株同源性达到了100%,其余4种同源性为99%。且B1506与B1505为不动杆菌属,其余3项为假单胞菌属。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点采集的方法采集各类土壤样品,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来源。经过优化的方法在筛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结果灵敏准确。

  • 标签: 抗绿脓杆菌 活性物质 筛选 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羌活醇提物的镇痛、抗炎药理活性。方法采用醋酸致痛的小鼠扭体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结果羌活醇提物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的疼痛扭曲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程度。结论羌活醇提物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

  • 标签: 镇痛 抗炎活性 羌活醇提物
  • 简介:舍他康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微生物作用及活性。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舍他康唑活性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舍他康唑 抗真菌 抗炎活性
  • 简介:目的:对鱼腥草中生物碱及其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所得生物碱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缺碳金线吊乌龟二酮B(1)、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2)、cepharadioneB(3)、马兜铃内酰胺BⅡ(4)、马兜铃内酰胺AⅡ(5)、三白草内酰胺(6)、胡椒内酰胺A(7)、Splendidine(8)、马兜铃内酰胺FⅡ(9)。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化合物1,2,4~7,9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2,4,7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6,7,9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鱼腥草 生物碱 抗血小板聚集
  • 简介:多方位探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糖尿病中药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有增加胰岛素受体作用

  • 标签: 中药成分 作用机制 成分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红活麻的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红活麻不同提取部位对NO释放量的影响,考察其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技术对红活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利用SAS9.30软件对给药组和LPS组NO的含量进行t检验,比较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与LPS组相比,石油醚部位对NO的释放量影响不明显(P〈0.05)。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浓度为15.5、31.25、62.5μg/mL时,均表现出对NO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给药浓度都在62.5μg/mL时,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对NO释放量的抑制为11.42%、21.01%、33%、26.96%,故乙酸乙酯部位对NO释放量影响最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从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3)4-hydroxy-5-methoxy-benzoicacid;(4)Isomeranzin;(5)Dioctylphthalate;(6)Dibutylphthalate;(7)Caffeicacid。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红活麻活性部位。2,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红活麻 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中活性成分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獐芽菜苷进样量在6.85~548.00ng、獐牙菜苦苷进样量在64.50~1032.00n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4955347X-21311(r=0.9994);Y=1596561X-24132(r=0.9999)。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可作为金银花中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金银花 抗炎活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獐芽菜苷 獐牙菜苦苷
  • 简介:摘要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有利于提升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市场占有率,对促进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甾体抗炎药物的镇痛活性,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物 抗炎镇痛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汤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制备液相、重结晶等仪器方法,对复方苦参汤水煎液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通过考察各化合物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NO的抑制作用,对各化合物的NO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复方苦参汤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化合物1~7经鉴定分别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靛蓝、靛玉红、没食子酸、甘草苷和甘草酸。并筛选出4个活性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复方苦参汤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靛蓝及靛玉红。

  • 标签: 复方苦参汤 溃疡性结肠炎 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