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四肢长骨骨折,多为高能量造成的复杂性胫骨骨折,由于胫骨的特殊解剖结构,术后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这便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患者对功能有了更高要求,使得医师对生物力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促进了内固定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髓内钉的适应证得到了扩展并逐渐取代钢板内固定用于对胫骨骨折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阐述髓内钉在胫骨近端、中段、远端及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用及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开放性 内固定器 髓内钉 阻挡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复位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医院下肢病区手术治疗的50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16例;年龄27~56岁,平均42.3岁。将患者按照术中复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新复位方法组(n=23):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以骨折远端为基础骨块,其他骨块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一复位,最后复位压缩的骨折并固定;传统复位方法组(n=27):先复位关节面再将关节面骨块与胫骨骨折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根据TPA在±5°内被认为可接受,超过±5°被认为不可接受,比较两组患者的TPA可接受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7±0.4)、(3.0±0.6)h]和术中出血量[(215±56)、(221±52)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复位方法组患者的TPA可接受率为78.2%(18/23)高于传统复位方法组的48.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复位方法相比,新复位方法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可以提高术中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的可接受率,但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胫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复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