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拮抗药(MRA)是骨骼松弛药(SMR)的拮抗剂,主要包括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吡斯的明),K+通道阻滞剂和氨基甾类非去极化SMR的特异性拮抗药(舒更葡糖钠)。松监测是指连续监测肌肉松弛程度,客观反映SMR作用的消长过程。随着SMR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松药残余阻滞(RBMR)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关注。RBMR可能导致麻醉恢复期患儿麻醉苏醒延迟、呼吸减弱、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围术期使用MRA,并同时进行松监测,可有效预防术后患儿RBMR的发生。相较于成年患者,患儿对缺氧耐受性差,RBMR对麻醉恢复期患儿危害性更大,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降低术后RBMR对麻醉恢复期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麻醉医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拟就MRA的药理学特点,以及术中松监测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神经肌肉阻滞药 肌松弛 肌松监测 麻醉恢复期 麻醉品拮抗药 麻醉苏醒延迟 儿童
  • 简介:摘要: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需要麻醉用药,松药是全麻处理中辅助用药,可提升麻醉效果,促进手术安全完成。但在全麻术后,通常可见残余松作用,此时须使用拮抗剂,消除松作用的相关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全麻后使用拮抗药物的必要性,说明用药重点注意事项,并分析了拮抗药的发展进程。

  • 标签: 肌松拮抗 全麻 特殊患者 肌松残余作用
  • 简介:Sugammadex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甾体类非去极化松药掊抗药,它并不作用于胆碱脂酶,主要直接和氨基甾体类松药结合,通过其独特的化学螯合作用,可快速,安全、有效,并呈剂量相关性逆转由罗库溴铵等甾体类松药所导致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拮抗机制。

  • 标签: 特异性肌松拮抗药 SUGAMMADEX Org2596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拟解痉汤配合针刺拮抗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效果。方法:研究时间: 2016年 2月 --2018年 2月,研究对象: 60例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 n=30)、对照组( n=30),给予实验组患者自拟解痉汤 +针刺拮抗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拮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张力、日常生活能力、肌肉硬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 P<0.05。张力、肌肉硬度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拟解痉汤配合针刺拮抗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效果显著,日常生活能力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 自拟解痉汤 针刺拮抗肌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 简介:目的对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术毕直接新斯的明拮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90例,按照长托宁剂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0.010mg/kg,Ⅱ组0.015mg/kg,Ⅲ组0.02mg/kg,全麻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术毕给予新斯的明1.0mg用于拮抗松剂的残余作用。观察新斯的明给药前(T0)、给药后2min(T1)、给药后5min(T2)、给药后10min(T3)、拔管后(T4)、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气道分泌物。结果三组患者在给新斯的明前、后的Bp、HR和S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气道分泌物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剂量的长托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术毕直接新斯的明拮抗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减少了术毕松拈抗时合用阿托品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术前用药法 新斯的明 肌肉松弛 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点按拮抗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点按拮抗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按拮抗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期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上肢功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点按拮抗肌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上肢痉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残余松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5 kg/m2。根据肥胖程度分为2组(n=8):O组,25 kg/m2≤BMI<40 kg/m2;M组,BMI≥40 kg/m2。2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以闭环松注射系统静脉给予维库溴铵,维持中度松水平。术毕停止给药,松监测T2自然恢复时根据患者校正体重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松恢复时间和术后3 h残余松发生情况;于舒更葡糖钠给药后2、3、5、10、15、20、30、60、120、240、360和480 min时收集动脉血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使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残余松的发生,患者血浆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均适用线性非房室模型。与O组比较,M组表观清除率增加(P<0.05),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松恢复时间和不同时点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术后残余松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非房室模型,病态肥胖患者舒更葡糖钠的清除率更高。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肥胖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拮抗松药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至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推注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松监测仪(TOF)检测松,双腔导管气管内插管,单肺机械通气,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C组患者在关闭胸腔后且有自主呼吸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2 mg)联合阿托品(0.5~1.0 mg)逆转松药作用;S组在关闭胸腔后TOF计数≥2时(无论有无自主呼吸)静脉推注舒更葡糖钠(2 mg/kg);两组患者均参照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检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关闭胸腔后即刻(T2)、术后1 h(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V3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酐(Cre)]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呼吸功能障碍、过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和QT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拮抗剂前后血清组胺、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肾功能指标(BUN和C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血清组胺、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拮抗剂前后出/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和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出/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为(3.7±1.3)min,短于C组患者的(14.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6,P<0.05);两组术后48 h内均无呼吸功能障碍、过敏、皮肤瘙痒和感觉异常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C组呼吸抑制患者5例,S组无呼吸抑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应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的松作用是有效的,可以缩短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

  • 标签: 肺肿瘤 神经肌肉阻滞 血流动力学 舒更葡糖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针刺拮抗配合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张力及力测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治疗,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康复锻炼 针刺拮抗肌 痉挛性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些论文在阐述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抑制时所用的专业词汇是“颉颃”,经进一步查阅,多数论文使用了“拮抗(作用)”,但也有部分刊物使用了“颉颃”“颉颃菌”等,究竟在前面所提的条件下能否使用“颉颃(作用)”“颉颃菌”或“颉颃剂”此类词语?

  • 标签: 颉颃 拮抗 专业词汇 查阅 物质 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松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20~26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3~0.6 mg·kg-1·h-1,采用Veryark-TOF监测仪监测松,维持TOF比值=0且强直刺激后计数1或2。关闭腹膜时停用罗库溴铵。术后送入PACU,待松监测T2出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 mg/kg +阿托品0.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拔管后5和30 min(T2,3)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并于上述时点采用超声测量膈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膈运动幅度,计算膈厚度比率。记录T2出现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气管拔管后30 min内松残余(TOF比值<0.9)、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T2,3时PaO2升高,PaCO2降低,T2时膈运动幅度和膈厚度比率升高,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拔管后松残余、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T2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有效地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松,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舒更葡糖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电检查等。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拮抗肌 脑卒中 痉挛 足下垂
  • 简介:有些药物可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悖的作用,此即药物的拮抗效应。产生拮抗效应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用药不当,少数患者也可在正常用药时发生。对此倘若疏忽,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许多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拮抗效应。虽然目前对拮抗效应的发生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当,如长期用药,超剂量用药,突然停药等等。这就提醒我们,使用药物必须要合理,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本文论述药物及药物的拮抗效应等内容。

  • 标签: 药物 拮抗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脏病需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观察组(新斯的明)和对照组(不使用拮抗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与之相仿(P<0.05),而拔管时间(5.36±1.49)min<(13.64±2.85)min和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时间(17.72±3.14)min<(47.75±5.06)min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使用拮抗剂,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 标签: 心脏病 非心脏手术 麻醉恢复期 肌松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