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4年3月,收治1例双手10缺损的患者,采用双足甲瓣联合髂骨再造双手拇指、双足第2足趾再造右示及左中指、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F)修复双足供区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根据DASH上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术后6年半,双手功能改善明显,而双足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 标签: 拇指缺损 指缺损 甲瓣 再造 显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背筋膜蒂皮瓣修复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4例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7~63岁,平均49岁。缺损创面面积1.6 cm × 1.4 cm~2.5 cm × 1.6 cm,以患背侧筋膜为蒂部设计皮瓣,旋转点不超过中节指骨的中点水平。倒L形切断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筋膜组织后翻转筋膜蒂及皮瓣,修复缺损。近节供区以前臂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皮瓣术后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两点辨距觉,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对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小1.8 cm × 1.6 cm~2.7 cm× 1.8 cm,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抽液换药后自行愈合。14例均获得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外观满意,末次随访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5例。皮瓣两点辨距觉8~11 mm,平均9.9 mm。结论改良背筋膜蒂皮瓣切取简单、重建效果满意,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指动脉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某供电公司检修环节发现的隔离开关触头故障案例,基于稳态热分析理论对于触缺损状态进行分析,选取回路阻值、接触压力与温升数值作为研究参量建立各参数关系的分析模型,并引入仿真分析方法进行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路阻值大小、接触压力数值与温升数值变化量成正比,因此在实际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需注意合理调节上述指标,并针对现有组件接触位置、接触面积、原材料类型等进行优化,借此有效解决隔离开关触缺损故障,维护隔离开关的安全运行。

  • 标签: 隔离开关 触指缺损 状态分析 检修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侧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DBPPDN)的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13例113。临床应用4种带双侧DBPPDN的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皮瓣29例29。②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DBPPDA)皮瓣43例43。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④背游离皮瓣18例18。采用带单侧DBPPDN的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侧撕脱的掌侧固有神经仅修复一侧。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侧DBPPDN的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侧DBPPDN的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侧与带单侧DBPPDN的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侧DBPPDN的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侧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鹅湖镇卫生院)在远端缺损中开展V—Y推进皮瓣修复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 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44例(44) 远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V-Y组(22)及岛状瓣术组(22)。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瓣存活情况及手指恢复情况。结果:2组均修复成功,皮瓣存活率均为100%,无差异(P>0.05),但腹部带蒂皮瓣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V-Y组长(P

  • 标签: 指远端缺损 V—Y推进皮瓣 腹部带蒂皮瓣术 残端修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侧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携带背神经与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侧前臂尺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侧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示3例3,中指2例2。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7皮瓣及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腓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30例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09月,30例患者均给予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治疗,分析30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28±0.45)h,恢复或者是愈合时间为(12.46±2.15)d;30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局灶性坏死表现,给予患者局部换药处理后,3例患者均成功愈合。 结论 在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中应用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治疗,可以获取到显著效果,患者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单,预后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端缺损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21年1月,对15例16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在示尺侧、中指两侧、环桡侧近节侧方设计切取,切取面积1.8 cm×1.2 cm~4.5 cm×2.2 cm,皮瓣内携带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及0.5~4.5 cm的掌侧固有动脉主干,皮瓣切取后,供区掌侧固有动脉再重新吻合者3例3,移植吻合者2例2,不吻合者10例11,将皮瓣内携带的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手指残端的掌侧固有神经缝接,恢复皮瓣的感觉,供区均切取腕横纹或肘横纹处皮肤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16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饱满,TPD达7~11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手指活动度按照TAM评定标准,15例均为优。结论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游离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创伤小,皮瓣切取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和桡骨远端骨瓣,皮瓣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瓣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功能及长度,改善患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男17例17,女6例6,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3例。均为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11例,中指9例,环2例。均为软组织及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8 cm~4.2 cm×2.6 cm,肌腱缺损长度1.6~2.6 cm;其中1例伴有伸肌腱终腱止点及中央腱止点缺损,5例伴有终腱止点缺损。3例为急诊手术修复,20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体功能恢复情况和供区外形。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近侧及远侧指骨间关节总活动度145°~170°,平均162.6°,按Strickland手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全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修复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动脉化静脉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掌长肌腱 复合组织缺损 指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SDMA)供血的示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1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大小为2.0 cm×2.4 cm~5.5 cm×3.0 cm,采用SDMA供血的示近节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2.6 cm~6.0 cm×3.3 cm,供区取伤肢前臂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观、皮瓣质地和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8.8个月,皮瓣外观和感觉功能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供区及手背切口未见瘢痕挛缩,无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1例。结论SDMA供血的示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血恒定、血管蒂旋转角度大、变异率低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第2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示指 拇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与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7例,趾腓侧皮瓣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皮瓣优良程度依据皮瓣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皮瓣均成活,趾腓侧皮瓣修复组TPD为4~7(5.3±1.2)mm,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优17,良6,可4,优良率85.1%;趾腓侧皮瓣修复组:优8,良5,可9,差3,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和趾腓侧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及趾腓侧皮瓣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趾腓侧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 趾腓侧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同时修复同手多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同时修复同手多软组织缺损28例65。其中2损伤19例38,3损伤9例27。创面均伴不同程度污染,伴血管、神经损伤10例,伴肌腱、指骨外露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4.5 cm×5.6 cm,皮瓣切取面积1.9 cm×2.3 cm~5.4 cm×6.6 cm。术后6个月内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电话或微信随访。结果28例65块皮瓣均成活,有1例术后1 d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好转;有1例出现感染,经过换药后愈合;有8例术后2 d出现张力性水疱,未经特殊处理,5~10 d自行消退。随访9~1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质地、色泽、外观及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4%。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同手多软组织缺损伤,皮瓣质地、色泽好且不臃肿;供、受区在同一肢体的邻近位置,组织结构接近;可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手术便捷,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 联合移植 多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21年2月,收治1例因火碱烧伤致右手示背侧两处软组织坏死的患者,皮肤呈皮革样改变,边界清晰,肌腱外露且手指屈、伸受限。一期采用同侧带神经的第1跖背动脉(FDMA)分叶皮瓣修复,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示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示指 软组织缺损 第1跖背动脉皮瓣 微型皮瓣 分叶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修复,利用尺动脉腕上支及分出的下行支桥接掌侧固有动脉重建指端血供,上行支穿支皮瓣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例皮瓣及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水疱予换药处理后好转。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优良,供区线形瘢痕,愈合良好,无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充分利用其上行支及下行支,可作桥接血管重建指端血供,同时覆盖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伴有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创面远端的固有动脉吻合,取手背桡神经浅支桥接修复固有神经,重建手指末梢血运及感觉。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个月,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伤末梢血运好,腹的温度、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腹皮肤两点分辨觉为7~10 mm,平均8.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SDMA皮瓣及神经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固有动脉、神经缺损,在一期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的同时重建患末梢血运及感觉,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第二掌背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指端缺损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患者对外观、功能恢复的要求较高,尤其儿童患者,因此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皮瓣修复是目前治疗指端缺损的常用治疗手段,包括V-Y推移皮瓣、邻皮瓣、腹部皮瓣、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背筋膜瓣等,疗效各异。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们使用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技术修复儿童指端缺损28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终末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甲床扩大 儿童 指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掌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40例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筋膜皮瓣修复与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掌侧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相比,观察组(95.00%)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游离带肌腱 尺动脉腕上掌侧穿支皮瓣 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病例报道的文献系统评价,探讨骨盆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系统评价。结果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28篇中英文报道,大多数病例为偶然发现,少数病例可导致与其相关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骨盆大多数为发生于髂骨呈指骨样或肋骨样外观骨性结构,绝大多数表面光整且骨节具有完整的皮髓质结构,在各骨节或骨盆起始部位具有一个或多个假关节结构。结论骨盆大多无特征临床表现而被偶然发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发生于骨盆且具有假关节的样或肋骨样骨突起。识别这种良性异常并进行鉴别诊断对于避免不必要的临床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骨盆指 解剖 磁共振成像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