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Burmester在Nature上首次报道在人和小鼠脑内存在一类新的携氧蛋白——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而今NGB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尤其在基因序列、定位和蛋白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标签: 脑红蛋白 继发性脑损伤 缺血缺氧性损伤
  • 简介:发性脑脊液漏引起颅内低压的病因逐渐增多,并需要神经外科治疗。本文作者报告了外科治疗自发性脑脊液漏的经验。1992~1997年对10例伴颅内低压的自发性脑脊液漏进行了手术治疗。女性7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2.3(22~61)岁。术前影像扫描示单个脑膜憩室2例,复杂性憩室1例,单纯局限性脑脊液漏7例。行手术探查的7例病人中仅1例证实为脑膜憩室,其余6例脑脊液漏的来源不清。本组病例的治疗包括结扎憩室,用肌肉或明胶海绵填塞硬膜外间隙。3例病人同时存在多处脑脊液漏。

  • 标签: 自发性脑脊液漏 治疗 外科手术 明胶海绵填塞
  • 简介:病例报告:男,22岁,因左额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左额颞约10cm×12cm大小包块,质软,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温度高,表浅静脉怒张。CT示左额颞颅内外占位性病变,颅骨反应性增生,轻度脑水肿。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质硬,部分组织坏死呈魄乳糜状,侵犯颞肌深层及颅骨,颅骨增生,翼点处骨质破坏约1.5cm×2cm,头皮下肿瘤通过其与颅内肿瘤相连。

  • 标签: 肉瘤 EWING 颅骨
  • 简介: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inclusionbodymyositis,sIBM)为一组老年慢性、进行性骨骼肌炎性疾病。1971年由Yunis等首先提出,1978年Carpenter等正式确立该病为一独立疾病实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以屈指、屈腕及伸膝力弱最为显著。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内镶边空泡(RV)和淀粉样物质沉积,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管丝样包涵体为特点。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是该病的特点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国外文献报道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进行性骨骼肌疾病,但目前国内对这一疾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仅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进行性四肢无力 糖皮质激素治疗 骨骼肌疾病 淀粉样物质沉积 炎性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病死率为69.6I%。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脑干出血的预后与既往史、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和行发症有关。

  • 标签: 脑干出血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以髓鞘脱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不同程度的轴索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上具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复发-缓解、时间和空间上多发以及激素治疗有效等特点。免疫学因素在MS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MS的免疫学主要发病环节、免疫干预治疗两方面来阐述MS的免疫研究进展。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突聋远期预后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差异,评价当前综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分别于入院、出院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检测。以出院时听力状态为近期预后指标,出院后〉6个月时听力状态为远期预后指标。远期预后与近期预后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近期有效率为45.8%,远期好转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突聋远期预后与近期预后不同,远期预后优于近期预后,患者的听力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标签: 特发性突聋 预后 远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Vim核中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与特发性震颤(ET)的关系,总结Vim核射频毁损(切开)术治疗ET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72例ET行CT定位微电极导向Vim核射频,并进行FAHN评分。结果Vim核中存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细胞电活动,毁损这些细胞后震颤立即消失,有效率100%。整体评分改善率60.2%;震颤程度和部位改善率53.1%;特殊动作和功能改善率51.6%;功能残疾改善率76.2%。暂时性并发症19例,3—36个月随访疗效稳定。结论丘脑Vim核中存在与ET密切相关的细胞,射频毁损Vim核是治疗ET安全有效措施。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微电极导向 丘脑切开术
  • 简介:颅脑损伤一般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其中单纯颅内血肿疗效较好,但颅内多发性血肿病情急重,如果诊断治疗不当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本组从1995年以来收治124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多发性血肿 治疗 诊断 CT表现 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肿瘤继发癫癎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致癎脑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类型、癫癎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结果引起癫癎发作的儿童脑肿瘤主要来源于额叶和颞叶,而顶叶、枕叶、岛叶相对少见(P〈0.05)。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见,其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额叶肿瘤主要引起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颞叶肿瘤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头皮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或尖-慢波。手术方式以肿瘤全切加致癎灶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15个月,治愈32例,肿瘤复发4例,死亡2例。术后癫癎控制达到EngelⅠ级28例,EngelⅡ~Ⅳ级8例。结论儿童继发性癫癎发作的脑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治疗策略应早期行肿瘤加致癎灶切除手术,临床预后较好。

  • 标签: 癫癎 脑肿瘤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的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的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通过及时行颅底重建和硬脑膜修补,预后良好。结论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临床十分罕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颅腔积气 张力性 迟发性 颅脑损伤 颅底重建 硬脑膜修补
  • 简介: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intracerebralhemorrhage)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因此找到自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血糖对自发性脑出血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6月收治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糖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46例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起病形式以急性(58.70%,27/46)或亚急性(34.78%,16/46)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95.65%,44/46)、感觉障碍(84.78%,39/46)和尿潴留(67.39%,31/46)。MRI受累部位以颈髓最常见(45.65%,21/46),其次为胸髓(28.26%,13/46),呈脊髓内单一或散在多发长T。、长T:斑片状异常信号影,病灶长度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节段(84.78%,39/46),个别患者(15.22%,7/46)病灶长度超过2个椎体节段;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78.26%,36/46)。结论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脊髓受累可呈现单一或散在多发病灶,病灶长度较少超过2个椎体节段,但病灶节段延长不能排除多发性硬化。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最敏感和最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脊髓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枕骨开窗血肿清除术,7例行脑室外引流+环枕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6个月后按GOS标准评估预后,死亡4例,重残3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早期动态CT扫描和积极的手术干预是降低自发性小脑出血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小脑 高血压 手术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右肩背部剧痛1d入内科.查体:T5-8压痛(十),双下肢肌力V级.第2天出现双下肢乏力、尿潴留及第二肋以下平面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零.CT检查示C7~T2硬脊膜外血肿,脊髓向左侧移位,CT值为73Hu.MRI示C7~T2硬脊膜外有一肿影,约2.2cm×4.1cm×2.0cm,T;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

  • 标签: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3例病人,他们都曾经接受过3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血压均没有被很好地控制.术前经头DSA、MRI检查,提示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有血管压迫,均进行了Ⅸ和Ⅹ颅神经入脑区的MVD,并且对术前术后的血压及激素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例病人术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下降.结论有这样一组原发性高血压,他们的高血压与延髓腹外侧的血管压迫有关,而且可能通过延髓MVD被治疗.

  • 标签: 延髓显微血管减压术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