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金属铌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生物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磷酸氢钙溶液对纯铌进行热钙化表面改性。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经过200℃热处理24h后,铌表面形成了Nb2O5-磷酸钙的纳米颗粒薄膜。热处理试样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耐蚀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两周后可诱导生成磷灰石层,表现出生物活性。该方法可用于铌、铌合金及其多孔材料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

  • 标签: 水热 钙化 腐蚀 生物活性
  • 简介:金属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之一.临床应用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合金及记忆合金等[1~2].传统的不锈钢、钴基合金,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组织反应严重;耐磨性差,金属离子出,导致金属离子的致敏、致癌反应;弹性模量高,易产生应力遮挡等.近几年来,钛合金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相近的弹性模量及在生物环境下优良的抗腐蚀性,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Co-Cr合金、不锈钢在临床应用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有逐步取代Co-Cr合金、不锈钢内植入物的趋势[1~2].

  • 标签: 医用钛合金 表面改性 抗腐蚀性 生物材料
  • 简介:1972年Mtras博士采用冷沉淀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人纤维蛋白原在粘合和止血实验中获得了成功。80年代欧洲首先开发出由人血提取的此类商品,制成可吸收性生物止血。90年代初期我国的科技人员将这一产品应用到临床。它将取代创伤后针线缝和的过程和生物蛋白,减少愈合后的疤痕。

  • 标签: 生物蛋白胶 防止脏器粘连功效 止血胶 合理使用
  • 简介:本文讨论了纤维蛋白的配方、工具和使用方法,并报告了6例临床经验。纤维蛋白原浓度需>40mg/ml,凝血酶浓度>500U/ml能立即凝固,<50U/ml,凝固时间>60秒。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工具和配方。抑肽酶并非必要成份。通过6例初步临应用总结使用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标签: 纤维蛋白胶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化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的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仿生磷脂化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的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利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微珠,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牛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制备条件对微珠载药的影响。结果表明:Hb在10℃下能稳定存在,1.8%(w/v)Na-Alg与4.5%(w/v)CaCl2制备的微珠载药量较大,真空干燥的微殊彼此粘连破坏严重,冷冻干燥则表面出现明显的内陷,乙醇梯度洗脱-真空干燥球形度较好。凝胶态的微珠载药后球形度完好,是理想的载药方式,24h时载药量达28.4%,为干燥后的2~3倍。

  • 标签: 海藻酸钙 微胶珠 冷冻干燥 乙醇梯度脱水 载药量
  • 简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和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是造成假体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骨整合性是使假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骨整合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关注的热点。纳米银粒子(silvernanoparticles)的抗菌能力备受推崇,它可以有效减少假体周围感染;同时有研究指出它还具备一定的促成骨能力,这将对无菌性松动有改善作用。以上优点使纳米银改性种植体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银改性种植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环境监测 数据 可靠性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的5组胶原-PVA复合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表征.选出性能最优的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的胶原-PVA复合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的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凝胶的红外图谱可见明显的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的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镁及镁合金材料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其密度与人骨密度相当,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相对于非金属材料的更好的塑韧性和可加工性。因此,镁及镁合金有望用于承力部位的骨组织修复。本文综述了医用镁及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镁及镁合金 表面改性 生物医用材料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注射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成的室温自凝生物材料,可以用注射器或注射枪注射使用,含有硫酸钡显影剂,以利于术后观察,主要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作为充填修补材料。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成功地开发出了注射型骨水泥,于2005年3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产注册证书,已全面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对比:国产注射型骨水泥和几种进口骨水泥均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但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放热温度较进口产品低,这对于保护骨髓腔周围组织不受高温破坏十分有利。同时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几项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见下表1。

  • 标签: 丙烯酸树脂 型丙烯酸 树脂骨
  • 简介:目的为了改善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韧性,在PLLA中混合卵磷脂材料进行电纺丝,以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使用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卵磷脂材料,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观察其共混性能,使用电纺丝的方法制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并采用滴液法测定接触角和液体渗透法测定孔隙率,最后使用万能试验机考察卵磷脂浓度对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入卵磷脂对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材料经过物理混合后,材料保持了卵磷脂的生物活性。随着卵磷脂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接触角逐渐降低,由纯PLLA无纺布的75.2°。降至10%浓度卵磷脂的32.5°,证明材料的亲水性逐渐增加。而电纺丝支架的孔隙率为74.4%到81.8%,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最后,随着共混材料中卵磷脂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结论卵磷脂可以增加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和整体力学强度,使之更加适用于血管组织工程领域。

  • 标签: 血管组织工程支架 聚乳酸 卵磷脂
  • 简介:通过蠕变实验得出了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的蠕变数据、蠕变曲线,建立了各组试样的蠕变函数方程,对比分析三种材料的蠕变特性,为临床提供蠕变力学参数。取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各10个,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蠕变实验,模拟人体温在36.5±1℃的温度下,以0.1Mpa/s的应力增加速度对试样施加应力,每个试样采集100个实验数据,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蠕变数据,拟合蠕变曲线。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200s蠕变量为0.301%,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200s蠕变量为0.262%,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7200s蠕变量为0.230%,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200s蠕变量大于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200s蠕变量,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7200s蠕变量差异显著(P<0.05)。各组试样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由于采用了光化处理,改善了其蠕变特性。

  • 标签: 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 光固化复合树脂 蠕变特性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其他相关生物化学、临床指标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比较,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胆红素显著下降(P〈0.05),其他生物化学及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严重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1、IL-6和IL-8,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严重银屑病的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血浆灌流 银屑病 细胞因子 HB-H-6树脂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的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的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的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的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的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观察分析石榴皮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段运动的作用及其途径。大鼠实验前禁食24h,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取靠近起始部的结肠段1.5cm,浸在37℃恒温台氏液内。动物因给药不同(0.1,1.0,1.5,2.0,2.5mg/mL的石榴皮提物,乙酰胆碱(ACh),ACh与1.0mg/mL石榴皮提物的混合液)被分成7个组。观察给药前、后10min大鼠离体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的变化。1.0、1.5、2.0mg/mL的石榴皮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频率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关系(P〈0.05);1.0、2.0mg/mL的石榴皮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幅度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2.5mg/mL的石榴皮提物溶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频率(1.30±0.03次/min)较给药前(0.86±0.01次/min)有明显的加强作用(P〈0.05),但对幅度的作用不明显(P〈0.05);1.0mg/mL石榴皮提物与ACh的混合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幅度与给药前比较,抑制率为71.00%,乙酰胆碱的抑制率为-48.6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1.0~2.0mg/mL石榴皮提物对离体大鼠结肠段收缩的幅度、频率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Ch及其活动通路实现的。

  • 标签: 石榴皮水提物 结肠运动 大鼠 收缩频率 收缩幅度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A组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