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三维塑形与传统修补颅骨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选入标准选取2008年3月1日—2017年2月1日到我院行颅骨修补术的100例患者,抽签法将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43例、5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进行修补,实验组采用三维塑形修补,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4±13.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6)d,对照组分别为(132.9±14.8)min、(18.2±3.2)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实验组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修补颅骨相比,使用三维塑形修补,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低,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益。

  • 标签: 颅骨/损伤 颅骨修补 颅骨/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术式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的对照组(n=20例)和实验组(n=20例)。将颞肌下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颞肌外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患者采用颞肌外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额颞顶部 颅骨缺损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弯对机动镍器械使用安全性及根管成型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将m3镍器械进行90度弧形预弯,对照组不进行器械预弯,使用两组器械预备模拟根管,比较两组预备后根管偏移情况及器械的折断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预备模拟根管后,根管中下段的切削量无统计学差异,但根管口的切削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器械分离。结论预弯不影响m3镍锉对根管中下段的预备效果,对根管口的预备有少量偏移,不会对m3镍器械的折断率造成影响。

  • 标签: 预弯 机动镍钛锉 器械分离 根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维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骨修补 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 三维钛网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作为喉支架进行喉功能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喉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先行喉垂直额侧部分切除,在术中根据喉部缺损的需要应用制作恰当的喉支架,保留胸骨舌骨肌及其筋膜,作为喉支架的衬里,肩胛舌骨肌覆盖喉支架的外侧,进行三明治式的喉腔重建。术后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呼吸、发音等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呼吸困难,术后吞咽、呼吸、发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合适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可以应用作为喉支架进行喉腔重建。

  • 标签: 喉部分切除 钛网支架 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作为喉支架进行喉功能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于合适的喉癌患者,先行喉垂直额侧部分切除,在术中根据喉部缺损的需要应用制作恰当的喉支架,保留胸骨舌骨肌及其筋膜,作为喉支架的衬里,肩胛舌骨肌覆盖喉支架的外侧,进行三明治式的喉腔重建。术后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呼吸、发音等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呼吸困难,术后吞咽、呼吸、发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合适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可以应用作为喉支架进行喉腔重建。

  • 标签: 喉部分切除 钛网支架 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建立数字校园生活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资源、服务协调地整合在一起,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改变了学校的办公方式,提高了学校的办事效率,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各方面工作提供全面的服务。

  • 标签: 数字校园网教学办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维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骨修补 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 三维钛网 早期
  • 简介:摘要经过磷酸溶样和过氧化钠熔样的数据比对以及对影响测定的因素的讨论和选择,采用热浓磷酸分解和滴定法测定钒磁铁矿中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对钒磁铁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25、GBW07226a进行分析验证,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8)均小于1.5%,符合地质样品分析的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 标签: 磷酸 铝片 二氧化钛 硫酸高铁铵 滴定法
  • 简介:随着大宽带时代的到来,广电网络正面临运营商及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只有加快业务转型,建设一张具有广电特色且满足增值业务发展的承载,才能将网络传输能力、网络安全和网络可靠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考虑到网络建设成本等因素,1550nm光传输系统应是广电网络当前条件下首选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建设方案。本文就当前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采用的1550nm外调制技术,结合南京广电自身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建设情况加以介绍。

  • 标签: 数字电视 1550nm 光传输 建设
  • 简介:[摘要]在阐述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 标签: []高校 数字化 图书馆 网络建设
  • 简介:摘要介绍了某新建电厂调试过程中,凝汽器管泄漏事件分析及处理过程。为同类机组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和探讨。

  • 标签: 凝汽器 钛管泄漏 分析处理
  • 简介:成形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大势所趋以及发动机增压导致的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歧管过去采用铸造制品,现在正在用耐热性高的薄板不锈钢制管或冲压制品代替,不锈钢排气歧管已经被大量的应用于汽油机中。结合国内外不锈钢歧管的最新成形研究成果及其工业应用,针对目前国内不锈钢歧管冲压成形对接口部缺损现状,提出不锈钢歧管板料冲压成形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改进的若干问题。

  • 标签: 歧管 板料成形 冲压 对接口部缺损
  • 简介:摘要航空航天领域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成形性能差、回弹不易控制等问题,导致冲压成形难度大。针对变速/变载成形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问题。提出成形载荷控制板料弯曲回弹的方法,建立了回弹预测模型。本文将应用上述结论指导变速/变载下的拉深实验工艺设计,深入研究变速/变载提高板料成形极限的规律,分析变速/变载提高板料成形极限的机理。

  • 标签: 变速/变载 拉深成型 规律 研究
  • 简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经过阳极氧化、循环预矿化、加热处理膜(APHTM)的生物活性,采用组织学分析和显微CT扫描(Micro-CT)比较APHTM和未处理膜(NTTM)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材料与方法:制备APHTM样品并浸泡于模拟体液中2天,然后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着用X射线能谱分析钙和磷酸盐的沉淀情况。体内实验中,在大鼠颅骨构造临界尺寸缺损(直径8mm).用APHTM或NTTM覆盖处理(每一组n=14)。在2周和4周后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n=3)。将骨荧光标记物在第3周(茜素红)和第5周(钙黄绿素)分别注射入每组三只大鼠,在第7周进行组织学分析,第8周进行Micro-CT扫描(n=5)。结果:APHTM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于模拟体液浸泡2天后.APHTM表面特征性地遍布致密的纳米片状晶体、钙磷浓度增加。在2周和4周,APHTM组显示新生骨紧密贴附于膜上.而NTTM样品组在膜和新生骨之间形成结缔组织间隔。在荧光分析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Micro-CT分析显示.APHTM组较NTTM组骨量低,但骨矿化密度更高(P〈005)。结论:结果表明,用APH处理膜可促进膜与新成骨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高骨再生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该结论。

  • 标签: 引导骨再生 骨缺损模型 钛膜 Micro-CT扫描 大鼠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机用ProTaper镍锉与手用镍锉在成人磨牙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成人磨牙病人81例(磨100颗),随机分组41例予以机用ProTaper镍锉治疗的为甲组,40例予以手用镍锉治疗的为乙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展开不同治疗方法后,甲组41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12%(39/41),较乙组40例患者的77.50%(31/40)更高,2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成人磨牙病人进行专业治疗时,予以其机用ProTaper镍锉治疗的疗效,比手用镍锉更确切。

  • 标签: 机用ProTaper镍钛锉 手用镍钛锉 成人磨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金属及其合金因其具有其他金属元素所不具备的强度高、耐腐蚀等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精密生产领域,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虽然金属制造的前期投入非常的巨大,但其使用周期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在精密制造业领域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及钛合金的应用效率,我们必须要掌握好关于及钛合金的焊接工艺,了解其焊接的特性及工艺要点,确保在实际操作中有效的提高制设备的焊接质量。

  • 标签: 钛合金 焊接工艺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阐述了汽车起重机椭圆臂下槽板的成形过程控制要点和方法,从展开料调整、折弯检测两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椭圆臂 展开料 分型角度 折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