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选取定空间范围内相关数据完整均较好的邻近站降水资料,构建参考序列,结合标准正态检验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2342个台站年、月降水资料进行均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和阶差分方法相结合得到参考序列,以降低因计算方法和邻近站序列长度不致等引起的参考序列不确定性.最终结果显示:98个台站降水序列存在断点,仅占总站数的4.2%.采用比值法订正上述非均的降水序列,订正后的序列在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台站降水量变化趋势(1960-2009年)异常的问题得到改善.

  • 标签: 降水量 均一性 标准正态检验 比值订正
  • 简介:龙岩新代天气雷达按雷达系统的设置方案,在红尖山雷达主阵地设置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系统(RPG)和主用户处理系统(PUP)两个子系统设置在龙岩市气象局防灾大楼内。红尖山顶至市局大楼直线距离16KM,垂直高差1150米。经省道围禾线至山顶盘山公路35公里,乘车1个小时。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龙岩市 通信方案 数据网 光纤 微波
  • 简介:利用SNHT和t检验方法对临河站1956—2008年逐年、季平均气温和地面温度序列进行均化检验,结果表明:站址迁移和周围高大建筑是造成资料非均的主要原因。年平均温度的不连续点分别为1980、1995年,与站点迁移和高大建筑的建设时间吻合,表现在季节上为冬、夏季明显,春秋次之。

  • 标签: 台站迁址 SNHT方法 t检验方法 均一性检验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剔除非均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气象的“流装备”标准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动态的、相对的。从狭义上理解,主要体现在装备自身采用的技术手段、总体功能、性能指标、自动化程度、运行可靠等方面;从广义上诠释,还应包括装备的总体布局规模、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应用效益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总的结论是:目前我国气象装备在性能、功能、规模、效率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结论是:气象卫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代天气雷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高空气象探测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地面气象观测装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成分观测网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观测装备进展迅速;技术保障装备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计算机接近国际流水平;通信网络达到国际流水平。文中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主要发展思路和任务及保障措施。

  • 标签: 气象装备 新一代天气雷达 性能指标 自主知识产权 高空气象探测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的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的非均,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观测设备的更换以及自动站的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的连续产生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的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致,订正后的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的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的均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的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的均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
  • 简介:在大量规划和多项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流气象技术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及阶段重点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建议。

  • 标签: 气象技术 现代化 气象事业 发展
  • 简介: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陕西气象档案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挑战,从气象档案数据的存储管理、开放共享、平台研发、安全防范系统构建、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做好陕西气象档案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大数据 气象档案数据 管理与应用
  • 简介:本软件系统采用C++和Fortran语言开发,定位于15部左右的新代天气雷达区域基数据拼图,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微机上运行。在雷达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完成省或区域中心的新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组网,实时提供经纬度、海拔高度网格的回波强度资料,并生成部分产品,为中小尺度天气分析、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水文等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软件系统 基数 产品 拼图 FORTRAN语言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的次对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的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根据中国气象局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的内容,自2012年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方式中取消了天气预报,改用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文件即新长Z文件。由于新长Z文件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缺测,数据异常等情况,要求观测员在出现此情况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相关数据做质量控制,因此简要介绍新长Z文件和新长Z文件形成时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的如何正确合理的维护方法,以保证观测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是及时、有效、正确的上传自动站正点新长Z文件数据

  • 标签: 新长Z文件 异常数据 维护方法
  • 简介:针对气象数据文章,用大数据的4V特征标准逐做了分析,并思考了气象数据是否无法用传统方法分析的问题,给出气象大数据较为理性的认识。根据大数据技术和气象数据的特点,列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与气象数据结合,发挥积极作用的几个方向。

  • 标签: 气象 大数据 分析
  • 简介:高空槽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在渤海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使锡林郭勒盟南部产生大雨天气。

  • 标签: 切变线 大气层结 不稳定
  • 简介:目前我区很多盟市安装的区域天气站已经运行年多了,但经常因数据收集中心服务器的SOL数据库日志文件满而无法写入文件,造成数据丢失,给用户带来很多困扰,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以下简单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 标签: SQL数据库 中心服务器 日志文件 天气 空区 数据收集
  • 简介:在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流台站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阐述了建立流台站标准模式的必要,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成就、分析提炼了重要经验,查找了差距,尝试对流台站的阶段标准进行了设计,探索了“十二五”时期流台站的建设思路。

  • 标签: 基层气象台站 标准模式 “十一五” 统计分析
  • 简介:利用甘肃省自动站降水、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甘肃东部发生的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高空天气形势、多种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数据从不同角度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大陆高压的快速发展西进,切断高原东部的短波槽造成切断低压引起的;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造成累计大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台风"灿都"的存在也在定程度上加强了暴雨量级。

  • 标签: 暴雨 自动站 卫星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