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自1967年朝北奈、鹤冈在日本本州西南的海洋气象站发现大群稻飞虱越海迁飞以来,关于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相继有些报道.1977年我国建立。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福建省亦建立了“福建省褐稻虱研究协作组”,他们根据广阔区域内。同期突发”现象,还进行了海面捕捉,飞机捕捉、高山网捕试验和标记释放回收试验,用多种手段证实了褐稻虱远距离连飞现象。

  • 标签: 褐稻虱 福建省 环流类型 迁飞 大气 回收试验
  • 简介:2011年8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法文"HistoireduClimat"("气候的历史")的中文译本(李孝琴等译)。这本20万字左右的著作由法国的历史科学家PascalAcot编写。全书分三大部分:从地球的形成到人类的出现、当气候遇见历史、全球变暖问题,分别占正文的20%、45%、35%。

  • 标签: 出版社 历史 气候 PASCAL 全球变暖问题 中文译本
  • 简介:内蒙古夏季降水类型划分及其旱涝成因与预报吴鸿宾,侯国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长期天气预报所预报的对象的表征和标准的划分,一直是预报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要预报较大范围、较长时间区域性的天气趋势,如内蒙古(或东部、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问题,如何表征夏...

  • 标签: 内蒙古 夏季 降水类型 旱涝成因 旱涝预报 500百帕环流
  • 简介:利用2009年TM卫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GIS)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地类型分布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出:草原总面积为164.93×104hm2,分布着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和低地草甸4个草原类,前三者在该旗由北向南呈地带性分布,后者在全旗零星分布;还分布着8个草原亚类,25个优势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优以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小针茅(Stipaglareosa)、多根葱(Alliumpolyrhizum)、红砂(Reaumuriasongarica)、垫状锦鸡儿(Caraganatibetica)、芨芨草(AchnaterumSibincum)等为主要建群植物.

  • 标签: 草地资源 遥感监测 草地类型 分布面积
  • 简介:自动能见度数据依据其不同的算法分为三类:1min平均能见度、10min平均能见度值、10min滑动能见度值。同类算法的自动能见度值不能出现矛盾记录,不同算法的能见度值可以有差异。用自动能见度值计算出的"人工能见度"不能直接服务客户。

  • 标签: 自动能见度 数据类型 质量控制
  • 简介: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资料,分析了2006—2016年池州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建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总结了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池州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汛期(5—8月),其中7月最活跃,其次分别是6、8月。强度≥20mm/h和≥30mm/h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强度≥50mm/h的短时强降水则呈现单峰型特征。东至县中南部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区域,其次是贵池南部山区和九华山东、西两侧区域。池州市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可分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北气流型和台风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缘型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天气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不同天气类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但相关物理量差异不明显。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台风型强降水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多表现低质心结构特征,西北气流型呈现高质心结构特征。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概念模型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天气 观测数据 气候学特征 环流类型
  • 简介:美国系统的气象观测记录要追溯到大革命前,当时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都在佛能山(MountVernon)和蒙提思鹿山(MountMonticello)开展最初始的观测。虽然观测和小型网络在大革命和19世纪中期之间有所扩张,

  • 标签: 气象观测 演化历史 美国 观测记录 小型网络 托马斯
  • 简介: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AerosolLidarandInfraredPathfinderSatellite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总云量和8类云的云量、云底高、云顶高、云厚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总云量为66.7%,其中卷云(Ci)和层积云(Sc)云量之和与其他6类云量总和相当,是全球云量最多的两类云。积状云云量呈现从赤道向极地递减的特征,层状云则相反,反映了二者不同的生成环境,同时下垫面地形和天气系统也严重影响云的分布。8类云的高度及厚度特征有显著差异。Ci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较高,厚度则较薄;高层云(As)和高积云(Ac)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位于大气中层,但As比Ac出现的高度高且厚度大;层云(St)、层积云和积云(Cu)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很低,属于薄的低云;雨层云(Ns)和深对流云(DC)云底较低但云顶伸展很高,归属于厚云类。总体而言,海洋上云底高度较陆地低;赤道等大气不稳定地区,云底较高,云厚度较大;高原地区则表现出"高云不高,低云不低,云厚较薄"的特征。

  • 标签: CloudSat–CALIPSO 资料 云类 分布特征
  • 简介: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气候变迁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对文明起源、王朝盛衰、民族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还是对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历史进程 气候变迁 文明起源 人口分布
  • 简介:卫星资料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识别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将有利于人影业务的发展。利用2005—2007年春季青海省东部地区FY-2卫星观测资料,针对不同形态、等级的降水过程,反演该区域降水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并与降水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部FY-2卫星反演的春季降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多为8~65μm,云顶温度大多为215~240K,云层厚度大都在1500~5200m之间,云水含量大多为10~150g·cm-2,但不同形态、量级降水过程反演的云特征参数值及其与地面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较明显。

  • 标签: FY-2 反演 云参数 青海东部
  • 简介:随着气象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气象行为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部门职能采取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气象部门领导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的产物。

  • 标签: 气象事业 行为文化 领导体制 讲座 中国 表征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湖北气象软实力的历史表明,湖北省气象事业发展与气象软实力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湖北气象软实力对湖北气象事业发展有七大具体作用。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升湖北气象软实力的基本对策、湖北未来气象软实力发展的战略领域及八大重点战略任务。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湖北省 历史 设计 正相关关系
  • 简介:“准”是气象文化之魂,不准难以成仁、不准无法就义、不准即是无礼、不准无异不智、不准等于失信,说明了气象文化的“准”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上。“准”是气象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准”文化要从求真、务实、改革、发展四个方面着手。

  • 标签: 气象文化 经济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 气象工作 失信 特征
  • 简介:1森林资源概况和火险历史资料统计本溪地区总面积为8348km~2,森林覆盖率为61%,森林面积为756万亩,森林总蓄积为2752.51万m~3,占全省1/4,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之一。1981~1992年,全区发生林火434次(荒火221次,火警163次,火灾50次),直接经济

  • 标签: 森林火灾次数 本溪地区 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要素 春季降水 本溪市
  • 简介: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基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历史气候 农业开发 开垦和弃耕 历史文献记载
  • 简介:在气象历史资料记录中与天气状况相关的记录有云量、云高、能见度、日照时数和天气现象等,没有直接的天气状况记录。特别是在记录异常情况下,判定历史天气状况要根据相关记录综合判断,以防误判。在向用户提供资料服务时,应根据用户需求区别对待。

  • 标签: 天气状况 历史资料 服务 气象 利用 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