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防护知识教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北4病区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对疾病相关防护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比较教育前后对疾病防护知识的知晓度。结果 教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疾病相关防护知识方面有了明显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教育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人数已超过百万,其中医疗专业人员的比例很高。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州卫生部门的初期报告,感染者中多达20%是医疗专业人员。本文就2019-nCoV的特性、致病传染的特点、易感人群、个人及神经科专业人员的防护介绍了美国的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的防护方法。方法:针对40名新冠肺炎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总结对照组的防护和护理经验后,采用针对新的防护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作者: 姜利 李六亿 吴安华 蒋荣猛 郑瑞强 李绪言 桑岭 潘纯 郑霞 钟鸣 张伟 管向东 童朝晖 杜斌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 100034,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长沙 41000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 100015,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扬州 225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1000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51012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09,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3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急
  • 简介:摘要对支援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医疗队来讲,正确防护是保证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被感染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多数医疗队员对防护流程不熟悉,加之各地制定的要求亦不一致,出现了过度防护与不正确防护的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专家组和院感专家组的部分成员,就近期在武汉及周边城市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肠道排毒情况,为探索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潜在靶器官和排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3月4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病程中多次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共190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2019-nCoV可读框1ab基因和N基因,观察病程中病毒核酸动态变化。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粪便标本与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结果14例COVID-19患者的年龄为43.0(31.2, 57.7)岁,潜伏期为9.0(5.0, 12.2) d,1例患者出现腹泻、恶心、腹胀、厌食,1例腹泻、厌食,1例腹胀、厌食,1例仅有恶心。粪便标本中均能检测到2019-nCoV核酸。粪便2019-nCoV核酸阳性最早出现在病程第6天,核酸阳性最长可持续至病程第32天。患者粪便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为病程第21.0(17.5, 24.5)天,鼻咽拭子转阴时间为病程第20.0(17.0, 30.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9,P=0.969)。其中6例患者在鼻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后粪便标本中仍能检测到病毒核酸,最长可持续至鼻咽拭子转阴后10 d。结论COVID-19患者能够经消化道排泄2019-nCoV核酸,但经消化道传播的风险及机制尚不明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粪便 消化道
  • 作者: 李艺 刘彤 刘鸣 吴明祥 陶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 430022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30021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功能科 430022 ,武汉亚心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430056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导致潜在心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10~26日武汉亚心总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男51例,女42例,中位年龄为65岁。12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ICU组)。48.4%(45/93)患者存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ST-T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占40.9%(38/93),其次为心律失常30.1%(28/93)。入院患者中23.7%(22/93)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升高,其中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的患者比例为7.5%。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比例更高(33.3%对3.9%,P=0.006)。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脏损伤,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电图改变和潜在心律失常,预防不良临床事件发生。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心性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防护和消毒相关舆情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从舆情角度探讨了疫情防控中健康防护和消毒工作取得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加强重点场所和单位的健康防护和消毒工作;开展健康防护和消毒效果评价及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建立专业的健康防护和消毒应急科普机制和信息发布渠道;加快疫情相关健康防护和消毒标准的制修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环境卫生 消毒 健康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及防护。方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同时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积极开展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了解防护措施,以获得最佳防控效果。结果:临床中,视病毒培养为金标准,确诊依据是核酸检测,通常情况下,上呼吸道标本检出率低于下呼吸道标本。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测定抗体,是一种辅助筛查方式,经过对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确定患者感染情况,从而控制病毒传播情况。结论: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作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一定要对新冠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了解其实验室指标变化,实施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以获得最佳防控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实验室检测 防护
  • 简介:摘要 :我国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WHO 命名为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β 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 nm。 WHO 将其病原体命名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当前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24 日确诊 77 269 例,疑似患者 3 434例,由于人群对 2019-nCoV 普遍易感,确诊和疑似患者人数数量仍然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加,对于 NCP 患者需要骨科手术时,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骨科手术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后骨科病房的防护管理。新型冠状病毒已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针对医院这一特殊场所,如人员流动量大,患者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易受感染等,必须做好院内疫情防控,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合科室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管理、加强住院病患、陪护及医护人员的防护管理、院感防控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 骨科病房 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2019128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该病呈现快速蔓延。由于其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程变化快等特点,国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加上境外输入感染病例,当前全国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的紧张阶段,尿毒症患者的免疫机能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更加易感。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做好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个人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患者居家防护及饮食指导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特殊时期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维持性透析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国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导致公众严重的心理问题,其造成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长远的影响。COVID-19患者康复后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是我们亟待进行的工作。结合国内外既往重大疫情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经验,我们针对COVID-19患者康复后可能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提出了COVID-19患者康复后的心理学评估工具,阐述了开展分级、有针对性、三级网络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的管理理念,并对COVID-19患者康复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行了展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19年底,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来,展现了我国对未知病原鉴定的能力。目前,报道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其他传播途径还有待证实。本文讨论了2019-nCoV的可能传播途径,现有研究证实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可能性比较大,气溶胶传播、泪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仍有待证实,为2019-nCoV的防控及公众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途径 病毒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4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前常见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其结膜充血等症状联系在一起,并对传播途径或眼科高危病种及高危工作状态进行猜测的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结膜充血或与结膜相关的症状等,一定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吗?本文指出结膜充血是各种类型结膜炎的共同临床体征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不应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将结膜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联系在一起。(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71-572)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结膜炎 结膜炎,病毒性 充血 诊断,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3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15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以来对人类整体健康水平、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均有所降低,但患者仍存在诸多症状,且康复后长期的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需要配合护理加以改善。护士在本场抗“疫”战争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项护理措施,分此类疾病的干预提供参考,旨在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