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力扬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诗人,他的长诗《劈开》是其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有着强烈的超验主义色彩,它以中国饮食为中心意象,通过拼贴的手法展示一系列族裔标记(包括中国菜肴及种族特征),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寻求与定位。李力扬的《劈开》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族裔书写,但实际上,它是诗人表达“宇宙心灵”及表述自我的一种手段。李力扬通过对中国饮食的描写,在消解族裔性的同时建构了自己无名的文化身份

  • 标签: 饮食 族裔性 宇宙心灵 无名身份
  • 简介:华裔文学作家以文本的方式描写了各个时期华裔进行文化身份建构的努力。早期的华裔在美国社会,只能以落叶归根式的心态来进行文化身份建构,这一时期的文化身份建构是种族身份建构期;新一代华裔逐渐从边缘化到以熔炉的同化方式迅速建构自我文化身份,他们对移民国文化采取落地生根的态度,这样的文化身份建构是单维的,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宰制文化的单面人,新华裔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双重身份的困惑以及相应的身份建构矛盾。身份建构的矛盾性和模糊性引领华裔新一代对美国多元文化景观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杂糅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块茎式的随风飘散式的多元文化身份新建构。

  • 标签: 块茎 单面人 飘散 文化身份建构
  • 简介: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存在一些偏狭倾向,尤其是选择性地突出乡村风景地貌和防护主义或保护主义传统、忽视环境正义等其它环境主义主张这两点,造成了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几近缺席。研究范式的转型克服了这些偏狭倾向,迎来了生态批评第二波,也迎来了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新兴勃发。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研究范式初见端倪,但仍存在发展失衡、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有待完善的缺憾。进一步推进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对于发展美国生态批评乃至世界范围的生态批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 标签: 少数族裔 生态批评 历史 现状
  • 简介:<正>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所有社会的进化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身份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依据是身份,在契约社会中权利和义务则主要通过契约来设定。现代社会正处于契约社会的进化过程之中,尽管自由、平等已成为各国社会的主导观念,反特权、反歧视、强调公平成为国家立法的基本原则,但身份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长期存在。

  • 标签: 身份犯 危害行为 犯罪主体 梅因 身份问题 社会危害性
  • 简介: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发展始终处在迟缓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迎来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之后,大量的联邦法律和政策,充足的资金支持,再加上诸如纽约市的预先准备项目(PrepforPrep)、德州的'前10%计划'(10PercentPlan)等众多地方性项目和政策,构成了美国当前联邦和地方上下联系、保护与鼓励相互结合的少数族裔教育体系。从美国的政策之中能否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重点分析了美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整体情况,并结合美国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 标签: 美国少数族裔 教育政策 肯定性行动
  • 简介: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发生了转移。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少数族裔文学提供了多样性主体选择的可能:以差异性的表述描绘了同一性的中国,正是多元的主体建构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 标签: 少数族裔文学 文化认同 主体 同一性 多元化
  • 简介:摘要: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次大潮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得奖最多且声望最高的印第安女作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她共创作了17部长篇小说,多与印第安族裔生活有关。《圆屋》是厄德里克的第14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3岁的印第安男孩乔在为母亲被强奸案伸张正义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故事。本文从成长主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主人公乔作为族裔少年所面临的成长困境,探讨他对族裔身份的认知和确立过程以及他的成长模式。

  • 标签: 《圆屋》 路易斯·厄德里克 印第安人 族裔身份 成长
  • 简介:我和昭明一起去辛集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满月宴,因为第二天昭明还有事情。为了能及时赶回去,我们就开车去了。满月宴上遇见几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这酒从中午喝到晚上,到最后还是恋恋不舍。昭明要开车,没沾酒,一直伺候局。我的酒量本来就浅,但遇到这场合硬着头皮也得喝,没办法,感情深,一口闷。散场的时候,都已经半夜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南山上的水顺着西壕沟下来了,拉南村低低洼洼的坑里涨满了水,即将成熟的稻子被缠绵的秋雨打得褪了色,整个拉南村都在雨中失去了秋日的风采。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身份》
  • 简介:主持人按语:论及当代叙事理论的发展,国际叙事学研究权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詹姆斯.费伦说:当代叙事理论是一项充满活力和具有多样性的事业,其特征不仅表现为理论方法(认知的,修辞的,女性主义的,反-模仿的,后殖民的等等)的多元,而且还表现为研究对象范畴的日益扩大”

  • 标签: 叙事 研究 多元 国际
  • 简介:短篇小说《生日》在叙事手法上别具一格,它将华裔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一个个片段勾勒出华裔男青年与白人女性之间多舛的跨种族恋情.小说重点突出了华裔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折射出华裔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化处境以及他们主体性的建构.

  • 标签: 《生日》 心理空间 华裔
  • 简介:美国的少数族裔主要包括黑人、拉美裔人、亚裔人和原土著印第安人.20世纪是美国少数族裔经历重大命运转折的历史时期:20世纪上半期,各少数族裔深受种族歧视之苦,毫无权利可言,生活一贫如洗;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少数族裔开展了民权运动,自此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种族问题在美国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9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矛盾再次激化.可见,在将来很长时间里,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国内最棘手的社会问题,少数族裔要在美国社会取得真正的平等,其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 标签: 少数族裔 美国社会 年代 土著 经历 民权运动
  • 简介:由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就是美国的少数族裔高校。

  • 标签: 金融危机 美国 少数族裔 高校
  • 简介:幼儿园教师既是一种职业类型,也是一种社会身份。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得身份的过程,它包括称谓上的身份化、法律权利上的身份化、专业能力上的身份化与阶层意义上的身份化。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师不断遭遇被动的去身份化。国家宏观层面的结构性调整,教育培训体制造成的结构惰性,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身份惰性、职业依附与职业惯性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被动去身份化的重要原因。契约型教师身份的确立是幼儿园教师再身份化的可能途径。

  • 标签: 身份化 变迁 重构 幼儿园教师 契约型教师
  • 简介:我们提倡干部要“能上能下”。欧美国家的一些“干部”却做到了“上中有下”,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 标签: 市长 欧美国家 干部
  • 简介:它剩余的辉煌,把夕光的长针深深炙入人们的眼睛道路上满铺着黄金和它的灰烬这是明亮的时刻,但不是最后这是温暖的时刻,但不是最后在下一刻,它是辛波丝卡的海参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女性身份》
  • 简介:由于亚太裔学生在大学的注册率超高,所以美国大学圈内流行了一些“校名新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被解读为“UCLA:UnitedCaucasiansLostAmongAsians”(白人失落在亚裔中),麻省理工学院简称为“台湾制造”(MIT:MadeInTaiw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友会杂志竟有文章标题叫做《面对亚裔的入侵》。

  • 标签: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少数族裔 亚裔 神话 模范 专家
  • 简介:当地时间2009年12月6日,美国加州华裔众议员伍国庆和南加州华人侨团的代表一起在洛杉矶华美博物馆举行座谈会,一是为了纪念废除排华法案66周年,二是为了庆祝由加州众议院ACR76法案新近通过的“包容日”。

  • 标签: 南加州 包容 华人 和谐美 族裔 美国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