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T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率以及降低肺癌死亡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采用美国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并在患者进行一次屏气时间内将扫描完成。先进行常规扫描,再对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经过CT扫描,清晰地显示出了肿瘤的实际大小和不张的肺。结论CT技术发现和诊断肺癌的手段相比于常规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有着明显的优点,并且为了解癌症的发展提供了医学影像学的证据。

  • 标签: CT技术 早期肺癌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名,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3.47±2.41)、护理满意度评分(96.92±2.2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74.24±2.58)、护理满意度评分(82.42±2.37),(P<0.05)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情感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差,早期康复阶段临床实施集束化护理,功能障碍改善显著,住院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ADL评分明显提高。得出早期康复实施集束化护理的重要性结论。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耳廓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应用百多邦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间应用百多邦治疗耳廓Ⅱ度烧伤创面共6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清创后及时采用百多邦外涂保护烧伤创面,外敷纱布覆盖。结果65例患者共113个数耳廓Ⅱ度烧伤创面入院后规律多次应用百多邦换药治疗,除5个数耳廓创面轻度瘢痕愈合外,其余108个数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外观光滑,质地柔软,平均愈合时间为(16.23±1.53)。结论治疗耳廓Ⅱ度烧伤创面时,早期应用百多邦百多邦外涂保护烧伤创面,不容易发生创面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外观良好。

  • 标签: 百多邦 耳廓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提供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3.2%。结论把握住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时机,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站进行儿童保健的3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比两种保健方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可有效促进儿童的智能发育,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术后3d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于术后24h内即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然后将两组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机体状态相关方面包括胃肠功能方面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中超声检测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肿块在2cm以下患者共1762例,将其按早期、非早期、良性肿块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共345例,B组患者共162例,C组患者共1255例。对三组患者肿块取出前乳腺状态进行超声诊断,与其他相关检测措施结合,对检测结果数值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检测准确度。结果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其超声图像差异无明显不同,且诊断准确率在78.12%,与临床外科检测以及钼靶X-线检查相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在96.68%。与单项检测相比有明显提升。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测有重要意义,与其他检测项目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乳腺癌预防与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诊断 早期乳腺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来我院妇科体检的1200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宫颈刮片检查(Pap)、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TCT、HPV+Pap以及HPV+TCT+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等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接受TCT检测的358例受检女性检测阳性7例(1.96%),接受Pap检测的368例受检女性检测阳性10例(2.72%),接受TCT+HPV联合检测的162例受检女性检测阳性30例(18.52%),接受Pap+HPV联合检测的138例受检女性检测阳性28例(20.29%),接受HPV+TCT+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联合检测的174例受检女性检测阳性48例(27.59%)。HPV联合TCT、Pap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TCT、Pap单独检测,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检测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单独检测及两组联合检测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HPV+TCT+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联合检测的符合率为所有检测方法中最高,且与之前的检查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CT、Pap以及HPV等均为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当联合联测使用时检出率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宫颈癌筛查 妇科体检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宫颈刮片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早期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小儿脑瘫高危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运动疗法主要作用是通过运动训练控制肌肉与异常肌张力,缓解或增强其紧张度,增加肌肉活动能力,改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运动模式的发育,又因小儿神经发育半成熟性,又在不断生长发育,且损伤属非进行性,具有可塑性,所以运动疗法广泛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且治疗越早越好,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必要手段。

  • 标签: 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早期诊断中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诊断以及铂靶X线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0%,铂靶X线诊断符合率72.5%,超声联合铂靶X线诊断符合率95%,组间对比,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诊断中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诊断技术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0例急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评分分诊,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因首次分诊后出现病情变化而进行转诊的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1.25%,分诊准确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98.75%(79/8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我院成功分娩的12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为7.38±1.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8±2.19,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缩短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我院收治的10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根治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和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78%)和复发率(2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新型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对筛查后确诊及疑似孤独症患儿进行专门治疗,实行早期干预。结果在进行早期干预后,确诊的9例孤独症儿童显效8例,有效1例;语言迟缓、社交问题、象征行为问题等症状显著好转,未发展为孤独症儿童。结论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孤独症的发生,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诊断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的护理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康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患者护理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的预后作用及意义重大。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塞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后肢体偏瘫病人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随机筛选自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脑硬塞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无太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后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肢体偏瘫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