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子如
  • 学科: 医药卫生 > 康复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泰兴225400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运动康复联合全对脊髓损伤骨质疏松效果、代谢指标骨密度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治疗,研究组30例使用早期运动康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Frankel指数(2.54±0.56)分、(4.03±0.29)分与骨密度(1.57±0.26)g/c㎡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钙素、血钙、骨碱性磷酸酶、血磷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80.35±16.96)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运动康复联合治疗,能缓解骨质疏松以及代谢指标,还能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运动康复;罗盖全;脊髓损伤;骨质疏松;代谢指标;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骨密度变化及其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7例(单纯T2DM组)和B组51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空腹血糖(FB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骨密度与以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组患者的骨密度、FINS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骨密度与HbA1c、FINS呈负相关(r=-0.185,P<0.05;r=-0.269,P<0.01),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患者应注重早期预防。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模式,研究组行MTM模式,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

  • 标签: 药物治疗管理(MTM)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用药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检查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检查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影像学检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脊髓损伤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力度,更会加大骨折的危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出,脊髓损伤骨质疏松会直接提升患者下肢骨折发生率,并且骨折机率已经超过35%。毫无疑问,骨质疏松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为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患者在发生脊髓损伤后,因损伤位置多在肢体负重区,神经损伤、进一步制动和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的废用导致骨量丢失。根据临床资料显示,骨量丢失的位置一半多发生于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者肢体承受重力的地方。文章主要对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的特征、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预防治疗骨质疏松进行探讨。

  • 标签: 脊髓损伤 继发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标准,分析骨质疏松的成因,探寻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治疗3个月后、治疗1年后的VAS评分、骨密度绝对值和T值以及骨折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VAS评分降低;治疗1年后,患者VAS评分较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绝对值和T值显著提升(P<0.05),骨折率显著降低,发生骨折例数明显减少。结论结合骨质疏松的成因,采取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措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心理状态骨密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 2020年7月我院骨质疏松患者64例,采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配合功能锻炼护理,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通过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开展相关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对骨密度的各项指标的改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醋酸戈舍瑞林(goserelinacetate,GA)联合作用对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以及跑台运动对DOX联合GA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64只,被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安静对照组(SED)、DOX干预组(SED+DOX)、GA干预组(SED+GA)、DOX和GA联合干预组(SED+DOX+GA)、跑台运动对照组(EX)、跑台运动结合DOX干预组(EX+DOX)、跑台运动结合GA干预组(EX+GA)、跑台运动结合DOX和GA联合干预组(EX+DOX+GA)。药物和跑台运动干预周期均为8周,8周后测试所有大鼠左侧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与其相对应的非药物干预各组相比较,药物干预各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形成指标ALP和BGP显著降低而骨吸收指标Ca2+和TRACP5b显著升高;与DOX单独干预组及GA单独干预组相比较,DOX和GA联合干预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形成指标ALP和BGP显著降低而骨吸收指标Ca2+和TRACP5b显著升高;与其相对应的安静组相比较,跑台运动各组大鼠骨密度显著升高、骨形成指标ALP和BGP显著升高而骨吸收指标Ca2+和TRACP5b显著降低。结论DOX和GA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导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且DOX和GA联合作用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显著大于DOX或GA单独作用的结果;跑台运动可以有效降低DOX和GA单独或联合作用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

  • 标签: 跑台运动 阿霉素 醋酸戈舍瑞林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配成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雌激素+三苯氧胺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1mg/kg)灌胃,1次/周;雌激素+三苯氧胺组给予尼尔雌醇(1mg/kg)和三苯氧胺(3mg/kg)灌胃,1次/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持续3个月.3个月后取材,检测大鼠左侧股骨BMD和股骨骨矿物盐含量、血清钙含量以及胫骨中骨骼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5b,TRAP-5b)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血清钙含量和血清TRAP-5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骨钙含量、BMD和骨矿物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血清钙含量、血清TRAP-5b含量以及胫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含量、血清ALP含量、BMD、骨矿物盐含量以及胫骨组织OPG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三苯氧胺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显著性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钙、ALP、股骨骨密度、骨矿物盐以及OPG的含量,抑制骨钙流失、TRAP-5b及RANKL蛋白表达,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骨质疏松老年妇女骨密度骨质量的多层螺旋CT相关参数,为骨质疏松椎骨骨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40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骨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骨密度骨质量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可准确地反映出骨质疏松脊椎骨折老年妇女与非脊椎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在骨密度以及骨质量方面的差异,进而为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 骨密度 多层螺旋CT
  • 作者: 沈力 徐杨 章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探讨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门诊就诊的40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4.86±7.21)岁。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骨钙素(osteocalcin)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上升4.84%、2.13%和2.89%(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患者β-CTX和骨钙素分别下降77.7%、42.3%和78.2%、49.5%(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时,β-CTX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417%、0.127%和0.213%;骨钙素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582%、0.258%和0.37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BTMs水平,BTMs对骨密度变化有早期预测作用,能够用于监测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预测
  • 简介: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测量骨密度(BMD)诊断OP和评价各种疾病状态下的骨量变化及预测发生骨折的风险,已在临床多种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MD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定量指标,它不但具有年龄、性别和种族特异性,而且还具有骨骼部位特异性。因此,判别其正常与否,必须采用种族、性别和骨骼部位相匹配的及年龄范围尽可能广泛的BMD拟合参考曲线(也称参考数据库)进行比较和评价。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诊断 曲线 合参 全身性骨骼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振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康复理疗科及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分为阿仑膦酸钠组(ALN组)和机械振动组(WBV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后测定骨密度。结果WBV组治疗6个月后L1~L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Ward's三角、左股骨大粗隆B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Ward's三角BMD变化率最大(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N组治疗6个月后L1~L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左股骨大粗隆B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L1~L4BMD变化率最大(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ard's三角BMD虽有增加,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WBV组左股骨(颈、上端、大粗隆)、Ward's三角的变化率均高于ALN组,而ALN组腰椎BMD变化率要高于WBV组。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增加腰椎骨密度;而机械振动对股骨、髋部骨密度提升明显,其中Ward's三角可以作为机械振动治疗指征和疗效判定指标;机械振动尤其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

  • 标签: 机械振动 临床试验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验证地舒单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针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以及疼痛情况的影响作具体论述。方法:入组样本涉及80例,均挑选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患者讲解研究目的后,引导其自行选择对照组(接受碳酸钙 D3联合骨化三醇口服治疗)及观察组(接受碳酸钙 D3联合骨化三醇口服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舒单抗治疗),收集记录两组患者资料后相关数据指标,引用统计学工具实施分析对比,观察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相关数据皆优于对照组,涉及组间P值均达到﹤0.05数值,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地舒单抗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骨密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可行性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地舒单抗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和针灸组各25例。针灸组予以温针灸治疗,治疗45次,而药物组采用口服维丁钙片治疗,为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MD、BGP和Ca/Cr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BMD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针灸组降低更显著(P〈0.05);Ca/Cr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口服维丁钙治疗,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温针灸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