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小儿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治疗问题,在手术后科学应用改良微量泵更换,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40例小儿先心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程序配备药物,应用改良微量泵科学给患儿更换使用药物,密切观察临床治疗问题和患儿身体的稳定状态。结果:选取进行研究的40例患儿在治疗中科学应用改良微量泵出现微量泵使用故障问题、护理不当问题、患儿不配合问题分别为0例、0例和0例,合计用微量泵辅助治疗问题引发问题为0,改良微量泵应用后患儿身体状态稳定。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患儿在临床监护中利用改良微量泵更换存在明显优势,帮助稳定患儿身体状态,避免出现临床治疗问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微量泵 更换药物法 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而难治性克罗恩病可能还需内镜甚至手术干预,尤其对于术后复发患者,如何权衡药物、内镜及再次手术的利弊,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报道1例(17岁男童)经激素、硫唑嘌呤、手术、阿达木单抗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克罗恩病患儿,在无症状、体重增加但炎症指标升高的情况下,内镜下仅发现肠吻合口小溃疡,此时如何调整药物、是否选择内镜干预或手术难以抉择。该患者最终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及医患共同决策,选择经内镜钳管道置入造影管,注入造影剂明确是短段狭窄后,行内镜下狭窄切开,发现吻合口口侧端活动期纵行溃疡,果断转换药,结合内镜干预,避免了再次手术。

  • 标签: 克罗恩病 吻合口小溃疡 狭窄 诊疗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 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组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方法换药:前三天采用碘伏纱条引流,三天后采用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能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 标签: 引流材料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组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方法换药前三天采用碘伏纱条引流,三天后采用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能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 标签: 引流材料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方法对50例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换药时伤口粘连少,疼痛减轻,愈合加快。结论正确的换药方法是保证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操作中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换药应在专门的换药室进行,住院患者视病情需要也可以在病房换药

  • 标签: 外科 不同伤口 伤口处理 换药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换药处理时,应用湿性敷料换药对于促进创口愈合所产生的积极价值。方法:分析护理对象确诊患有糖尿病足,选入组内90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对比指标:①创口愈合有效率;②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总有效率高,单次换药时间与创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数据与对照组形成对比,P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敷料换药法 换药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微量泵针筒更换的方法。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双泵更换法,对照组使用单泵更换法,比较两种更换方法操作所需的时间及患者更换前后收缩压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到1秒的时间即可完成药物更换,对照组需要10秒的时间才能完成注射器的更换;观察组更换前后收缩压波动的严重程度和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使用双泵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避免了因更换而造成药物的间断,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在更换注射器时不易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波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泵针筒 更换方法 血压
  • 简介:摘要盾尾密封系统是保障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生命线,一旦盾尾密封失效,轻则渗水漏浆、重则涌水涌泥、在长距离海底隧道施工中,盾尾密封失效这种风险是不可被接受。本文以某盾构法海底排水隧洞成功更换盾尾刷为例,结合长距离海底隧道施工的特点与风险。得出以下结论1.海底长距离盾构隧道的盾尾刷选型时,需考虑海水腐蚀的工况,并在最后一道尾刷采用钢板刷,起到隔离泥沙的作用。。2.全部4道盾尾刷成功更换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3.管片脱出盾尾后的注浆固结措施,有效控制管片的变形,保障对接后管片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海底隧洞盾尾刷更换管片壁后固结
  • 简介:摘要船舶更换压载水的方法有很多,到目前为止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排空。排空作为船舶更换压载水的最主要方法,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从压载水的危害、排空的优势与不足、改善排空的方法与策略三方面出发,加以说明研究,希望对排空的改进有所帮助。

  • 标签: 排空法 压载水 方法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旁路作业方式替代熔断器的新方案,并根据旁路作业的最优替换点,设定了绝缘屏蔽隔离和控制措施,并根据熔断器后端的有负荷和无负荷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单独的分析。经过试验比较,表明这种新的控制方式能够确保电力系统中的电流进出,从而使维护工作的影响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 标签: 旁路作业法 带负荷 熔断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换药在骨牵引针眼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进行骨牵引治疗的针眼患者110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外科换药进行护理,分析研究护理的结果。结果11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未坚持外科换药进行护理,提前汇总至牵引治疗外,其与均按照外科换药进行针眼护理的108例患者,都坚持完成了骨牵引的全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骨牵引针眼治疗中采用外科换药,可以有效保障骨牵引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针眼感染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科换药法 骨牵引 针眼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工作中皮下引流与开放换药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 18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 90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皮下引流和开放性换药,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更少、瘢痕宽度更少, P< 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感染率更低,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预防手术感染的工作中,运用皮下引流能够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 标签: [ ]皮下引流 开放换药 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换药室共接诊各种患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实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物品清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及时正确处理创口。结果患者伤口愈合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护理满意98例(98.00%,98/100),同时发放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达标89例(89%,89/100),无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对门诊换药室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身心均处于良好治疗状态,提高换药的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门诊换药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侧卧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114例Norton评分5~8分难免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7例患者行30°侧卧更换体位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2.28%,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7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侧卧更换体位有利于减少骨突部位压力,降低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30° 侧卧 更换体位 压疮
  • 简介:摘 要 冷冻管片更换盾尾刷在国内的应用案例比较少,通过环向冻结管传冷至钢管片进而对周围土体进行冻结的方式进行冻结土体更换盾尾刷。冻结法更换尾刷的工艺全过程主要包括冷冻管片的设计、冷冻管片的安装和积极冻结、维护冻结和更换尾刷、解冻、恢复掘进的过程。此次总结将侧重于冻结相关的工艺流程、过程中的管控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 标签: 换尾刷 冷冻法 软弱地层
  • 简介:摘要绝缘杆带负荷更换边相隔离开关作业不受地形、交通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使用广泛,所需工器具简单、投资少,能够解决绝缘斗臂车不能到达区域的架空线路带负荷更换边相隔离开关难题,是对绝缘斗臂车作业位置受限不能完成作业的有效补充,创造了一种新的带电更换边相隔离开关作业方式。

  • 标签: 绝缘杆作业法,带负荷检修,边相隔离开关
  • 简介:近数十年来,真前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新抗真菌药物也大批涌现,耐药菌株在临床上亦时有发生。因此,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成为临床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然而,与抗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有所不同,在国内外至今尚未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测试方法可被公众接受,这可能与真菌本身生长缓慢,体积大又具厚的胞壁等有关。1992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组首先提出一个初步方案,规定了有关酵母样菌的抗菌药物敏感

  • 标签: 药物敏感试验 抗真菌药物 培养基 分生孢子 灭菌蒸馏水 二性霉素B
  • 简介:目的调查移动换药换药前后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6月26日和2017年8月8日—9月13日对某院整形烧伤病房的一辆换药车进行采样,换药车使用前、后及消毒静置3h后分别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细菌菌落数,比较不同采样时机菌落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样303份,其中换药前样本90份,换药后样本123份,消毒静置3h后样本90份。不同采样时机换药车顶层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换药后车顶层菌落数较换药前及消毒静置3h后均增加(均P〈0.05)。不同换药时机车把手、抽屉把手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采样时间点换药车各部位间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换药车3个部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换药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样本合格率分别为100.00%、97.56%和97.56%,3个部位消毒静置3h后样本合格率也均为100.00%。结论移动换药车采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达到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于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标准,换药车消毒后在3h内移动使用基本安全。

  • 标签: 换药车 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细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门诊换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伤口感染的多种原因,并推出一系列细节管理措施。结果降低伤口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门诊换药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换药室 细节管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