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卤代是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属于的衍生物,它的官能团为卤素原子,因此卤素原子决定了卤代的化学性质.卤代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大于碳原子,碳原子和卤素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卤素原子一边,c—x键是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所以卤代的化学性质通常比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从而转化成其他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它常常作为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原料,也必将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 标签: 卤代烃 有机合成 桥梁 氢原子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 简介:通过对中原油田轻有机氯超标原因调查分析,确定了采油助剂中油基清蜡剂、原油降粘剂是造成原油中有机氯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经过控制油基清蜡剂、原油降粘剂使用量,调整配方降低原料中有机氯成分,并对油基清蜡剂实行停加、优化淘汰制度,保证轻有机氯含量低于10.0ug/g。

  • 标签: 中原油田 轻烃 有机氯 采油助剂 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有机物中有关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 标签: 有机物 燃烧 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有机物中有关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 标签: 有机物 燃烧 规律
  • 作者: 1段继英 2黄振刚 3吕亮亮 4陈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14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5期
  • 机构:1浙江鸿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2浙江蓝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3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市314000  4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市314000
  • 简介:摘要:结合各行业排放标准和检测标准中非甲烷总与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不同,探讨非甲烷总与挥发性有机物之间定量差异性的原因。对非甲烷总和挥发性有机物的表征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非甲烷总烃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标准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的衍生物是职高化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这部分内容初中化学涉及很少,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所以这部分知识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就这部分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烃和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代表物
  • 简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本题共42分.1.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标签: 自测题 衍生物 碳氢化合物 专题 欧洲航天局
  • 简介: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上奥陶统和下寒武统地层中;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能力较强,未丧失生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是区内的主力源岩;下志留统下部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有利的源岩发育层段。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界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上扬子地台北缘
  • 简介:摘要:在环境监测及评价过程中,非甲烷总(NMHC)、VOCs是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表征指标。这些指标对于环境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含义、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等的差异又极易混淆。而在不同的环境监测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监测指标,进而采用正确的监测方法及评价体系,其监测结果才具有可信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之一,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臭氧(O3)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也是细颗粒物(PM2.5)中的重要组分,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前体物,也是治理空气污染的关键。2021年2月,生态环境部指出,VOCs取代二氧化硫(SO2)成为“十四五”城市空气质量考核新指标。精准监测是污染治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方法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2015)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环办监测函〔2017〕2024号),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在监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细节要求和注意事项并没有体现在方法文本中,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现在大量实验室分析经验和对全国多个环境监测中心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浅析了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VOCs在多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以供VOCs监测人员参考。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非甲烷总烃 环境管理
  • 简介: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困难而形成很厚的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的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的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的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的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裂解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岩中游离的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的深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烃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 简介:摘要以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和大量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板桥凹陷古近系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古近系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为主,沙三段为主力源岩层。板桥凹陷具有“双段式”演化特征一是微生物对源岩生母质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发育低演化阶段生的重要母质类型;二是深部异常超压发育,使有机质热演化滞后,大量生油深度下移,有效生油井段长,有效生气深度大,排效率高。

  • 标签: 成烃环境 生烃 排烃 热演化 板桥凹陷
  • 简介:本文在国内首次模拟了野外露头的埋藏史和地热史,并通过人工改变埋藏轨迹,预测了盆地内中侏罗统地下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西宁盆地现今出露的中侏罗统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59%,刚进入生油门限。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同层位、同深度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82%,达到了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

  • 标签: 盆地模拟 预测 含油气盆地 野外露头 烃源岩 埋藏史
  • 简介:关于完全燃烧的问题有许多规律可寻找,笔者这里就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作总结并结合例题帮助大家进行应用.

  • 标签: 燃烧规律 应用 完全燃烧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