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指标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为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2例)的部位,并与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50例)的术后3d细胞免疫功能、Th1/Th2免疫平衡以及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作比较。结果:3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14例(占43.75%)、胃肠道感染9例(占28.13%)、泌尿道感染5例(占15.63%)、其他感染4例(占12.50%),发生感染平均时间为术后(2.02±0.71)d。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未感染组,Th1细胞百分比以及Th1/Th2比值低于未感染组,而Th2细胞百分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INF-γ、INF-γ/IL-10水平低于未感染组,IL-10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并发感染可导致耳鼻喉手术患者相关指标的降低,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针对耳鼻喉术后感染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耳鼻喉 术后并发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力低下的身体易于被感染或患癌症;免疫力超常也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方法将癌症病人因肿瘤的侵袭性破坏和多次的放化疗,常使其免疫机制受到严重抑制,发生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对此类病人在预防院内感染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结果良好的护理,规范的操作,可减少感染,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糜、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表现,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结论医院是各种疾病和病原体聚集的地方,也是体质衰弱、免疫功能不全、低抗力差的病人聚集的场所,所以护士的技能操作、医院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免疫功能低下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肝癌,是生活中非常易见的疾病之一,致死率非常高。而且该病容易复发和转移,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到预后的整个过程,都会给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巨大影响。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本文主要就微创介入综合治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的综述。

  • 标签: 综合介入治疗 免疫功能 肝癌 研究现状
  • 简介:银黄注射液主要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等多味中药组成,其单药分别的杀菌作用已得到证实,黄芩活血通经、散结消肿,能影响体细胞的代谢,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药理实验表明,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生成,增加机体免疫力。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连翘解热镇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作用。资料显示,银黄注射液既能通过抗菌消炎来达到防治乳房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节机体免疫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探讨银黄注射液治疗机理,本试验通过建立兔乳房炎模型,并通过血液白细胞计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来考察银黄注射液对乳房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白细胞总数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用药后,青链霉素组和银黄注射液组白细胞总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黄注射液组和青链霉素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在考察银黄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可以看出,注射银黄注射液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银黄注射液 乳房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正>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据报道全世界有5~10亿人受其感染。人患弓形虫病,其临床表现常因侵犯脏器不同而异,内,外、妇、儿、神经精神、传染病、肿瘤、眼、耳鼻喉科以及输血、器官移植、免疫缺陷等都与之密切关系,我们过去临床报道很少,主要与医院未开展弓形虫病检测以及手段落后有关。我们运用高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病 弓形虫抗原 淋巴细胞亚群 人兽共患 神经精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肺癌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肺癌术48h后接受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h内接受营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动能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接受早期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肺癌术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疗对不同部位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食管癌放疗治疗患者,按照患者不同发病部位将其分入发病部位在上中段的对照组与发病部位在下段的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比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要比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更大。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上中段 下段 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G、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N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免疫功能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微量元素锌是动物体的必需元素,其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而被称为“生命元素”。锌是体内40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200多种酶的激活因子,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免疫等过程。

  • 标签: 免疫功能 影响机制
  • 简介: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结直肠肝转移瘤患者7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FA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比例变化。1)外周血CD3^+T细胞数目RFA前后比较无显著变化。2)RFA后1、4周CD4^+细胞数目及CD4^+/CD8^+值均比RFA前显著增高(P〈0.05)。3)RFA后1、4周时CD8^+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RFA前(P〈0.05)。4)RFA术后完全灭火率高达85.71%局部复发率8.5%(9/105)新生转移率29.52%(31/105)。5)RFA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33.8个月,3年生存率为40.3%。RFA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瘤效果明确,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生命。

  • 标签: 肝转移瘤 结直肠肿瘤 射频消融 预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设C组,16例结直肠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B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和TNF-a),在术后1w、2w、3w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比A、B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

  • 标签: 缓释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结肠癌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机体免疫功能均升高,而观察组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 结肠癌患者 术后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进行运用对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以及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形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6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性抽选的形式,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不同强度功能锻炼)。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锻炼 机体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将其中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1组,将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1组术后7d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2组,术后1d对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术后7d的指标相比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增高的现象(p<0.05)。结论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不同。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肿瘤
  • 简介:免疫是指人体得以免除疾病的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功能。“免疫”一词最早见於明朝的《免疫类方》,意思是“免除疫疠”。长期以来,中医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就是从人体整体出发,选用具有补益、调节作用的药方,补充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力 机体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 整体出发 人体阴阳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加强肠内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70例进展期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辅助化疗期间试验组给予每日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整蛋白型营养粉安素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未给予积极营养干预。采用患者整体主观评分法(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化疗耐受性及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和辅助化疗前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营养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PG-SGA评分为(2.12±0.69),显著低于对照组(4.37±0.75)(P<0.01);试验组营养不良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化疗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症及血清转氨酸升高的发生率为14.3%(5/35),显著低于对照组51.4%(18/35)。试验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百分比以及IgM、IgG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6个月辅助化疗期间,患者予添加谷氨酰胺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安素)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辅助化疗及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胃切除 辅助化疗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血象与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较开腹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盆腔炎性包块 细胞免疫功能 术后恢复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卵巢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及IL-2影响。方法: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之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患者的VAS评分,血流动力学以及IL-2。结果:术后实验组卵巢癌患者术后1h和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IL-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卵巢癌患者IL-2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卵巢癌患者进行麻醉有利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降低,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IL-2的增加量得到控制,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对卵巢癌患者的手术麻醉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卵巢癌 机体免疫 I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