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例藏族男性患者(例1,64岁;例2,51岁;例3,39岁)既往均有痛风病史,为行内镜下检查或治疗做肠道准备而服用磷酸盐口服溶液90 ml。服药后第2天均出现典型痛风发作,但血尿酸均比服药前下降(例1,526 μmol/L降至417 μmol/L;例2,566 μmol/L降至374 μmol/L;例3,465 μmol/L降至379 μmol/L)。考虑3例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磷酸盐口服溶液有关,是否与磷酸盐结晶相关尚不能确定。

  • 标签: 磷酸盐类 痛风 突发症状 尿酸 结晶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前为防止紫杉醇过敏反应,予以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1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滴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约2 h后,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尿急、尿痛,此后逐渐缓解。患者第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后2 h,尿失禁症状复现。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后尿失禁症状减轻。考虑患者的暂时性尿失禁很可能与地塞米松磷酸有关。

  • 标签: 地塞米松 尿失禁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仑磷酸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08例D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阿仑磷酸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及降糖治疗,阿仑磷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5b(TRAP-5b)水平分别为(7.52±3.20)μg/L、(6.24±2.22)U/L、(3.30±1.13)ng/ml,阿仑磷酸组分别为(9.41±3.32)μg/L、(7.73±2.34)U/L、(2.45±1.18)ng/ml;治疗后,两组BAP和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4.670,t=6.120,P<0.05),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t=3.390,P<0.01);两组TRAP-5b(t=4.780,t=5.620,P<0.0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分别为(0.82±0.06)g/cm2、(0.74±0.05)g/cm2,阿仑磷酸组分别为(0.91±0.04)g/cm2、(0.83±0.08)g/cm2,两组腰椎和股骨颈BMD(t=3.840,t=3.760,P<0.05)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9.170和7.010,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06±0.29)mmol/L、(8.02±3.17)mmol/L、(6.21±0.46)%,对照组FBG、2 hBG、HbA1c水平分别为(8.12±0.33)mmol/L、(9.98±0.54)mmol/L、(7.56±0.67)%,两组比较,阿仑磷酸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0,4.480,12.210,P<0.01)。阿仑磷酸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9.63%,P<0.05)。结论阿仑磷酸治疗DO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促进BMD水平增加,值得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仑磷酸钠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 MDZ)预处理对抑制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引起会阴部瘙痒的有效性。方法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M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03 mg/kg MDZ, C组患者则相应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in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10 mg。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会阴部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四分口头等级评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分级,记录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患者头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患者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瘙痒VAS评分、VRS分级中、重度瘙痒占比降低(P<0.05),瘙痒持续时间缩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C组中,女性患者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高于男性患者(P<0.05 );男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 );女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低于C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DZ可有效抑制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引起的会阴部瘙痒且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咪达唑仑 地塞米松 会阴部 瘙痒
  • 简介:摘要:关于果糖二磷酸的试验方法,《国家药品标准》 [1] 和前人都有 已有记载。 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果糖二磷酸的有关物质实验项目中,果糖二磷酸中的 6-磷酸葡萄糖容易受到其他条件的干扰而影响它的斑点显色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果糖二磷酸有关物质项目中 6-磷酸葡萄糖对不同显色剂的斑点显色效果的对比研究。

  • 标签: 6-磷酸葡萄糖 显色剂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58%;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治疗降温效果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合理用药。

  • 标签: 地塞米松磷酸钠 上呼吸感染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果糖二磷酸(FDP)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为10、8例,其中,甲组以常规方法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施以果糖二磷酸治疗,对比甲组与乙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甲组的住院时间及疗效显著较乙组差,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FDP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时间,还能够缓解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应用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果糖二磷酸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治疗心肌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入与治疗的 86 例 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儿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43 例患儿。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 式,对照组:在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剂量的维生素 C ,进而对 心肌炎患儿 进行治疗;观察组: 在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把 果糖二磷酸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 模式纳入治疗方案之中。 通过观察研究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 治疗前、后的心肌氧化应激各项指标水平 , 得出治疗结论。结果: ① 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95.35% ;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72.09% 。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②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 AOPP 、 MDA 指标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 SOD 指标高于对照组。 ③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 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 CK-MB 、 NT-proBNP 、 cTn 指标低于对照组。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果糖二磷酸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心肌炎患儿 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积极地宣传这种治疗模式。

  • 标签: 大剂量维生素 C 心肌炎 患儿 果糖二磷酸钠 效果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纳入 58 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间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行果糖二磷酸;试验组行果糖二磷酸联合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3.1% )、对照组( 68.9%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 )、对照组( 27.7%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果糖二磷酸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不良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HBO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果糖二磷酸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脑尿钠肽(BN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CS评分和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BO联合果糖二磷酸有利于促进急性CO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清醒,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高压氧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CO中毒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肌炎患者实施磷酸酸钠联合能量合剂作为治疗方案,分析应用成效。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9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心肌炎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分组调查。在分组上, 20例患者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对照组患者采用能量合剂措施,观察组则为磷酸酸钠联合能量合剂,分析治疗疗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上为( 14.36±1.22) U/L,对照组为( 18.43±2.16) U/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总疗效统计上,观察组患者为 90%( 9/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0%( 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磷酸酸钠联合能量合剂对心肌炎患者实施治疗,其可以改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鲜明,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能量合剂 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肌损害采用磷酸酸钠给药方案和1,6二磷酸果糖给药方案展开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对比情况。方法:对80例罹患心肌损害的患儿予以选取,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阶段内,我院儿科收治,随机予以分组,即A组(应用磷酸酸钠药物)和B组(应用1,6二磷酸果糖药物)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指标测验水平。结果:A组患儿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00%,B组经评定为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展治疗工作后,各指标水平经测验,均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且与B组进行比较,A组表现得更为显著(P

  • 标签: 小儿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1 6二磷酸果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心肌损害患儿进行磷酸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7月至2020.7月的8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4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n=4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磷酸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给予小儿心肌损害患儿磷酸酸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1 6-二磷酸果糖 小儿心肌损害 疗效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酸钠(PCr)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Cr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时两组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及血清学相关指标[氨基酸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并比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PCr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心功能,患者NT-proBNP、H-FABP水平降低,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磷酸肌酸钠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 84 例为研究对象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各有 42 例。两组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磷酸酸钠静脉滴注,研究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 6 min 步行实验 (6 MWT)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 LVEF 及 6MWT 均得到明显 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LVEF 及 6MWT 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丹参多酚酸盐 磷酸肌酸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 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对照组和联合 组,每组各有 40 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磷酸酸钠静脉滴注,联合 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采取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 6 min 步行实验 (6 MWT)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 LVEF 及 6MWT 均得到明显 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 LVEF 及 6MWT 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效果满意 ,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丹参多酚酸盐 磷酸肌酸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 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 44例。两组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酸钠静脉滴注,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6 min 步行实验 (6 MWT)。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 LVEF及 6MWT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 LVEF及 6MWT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磷酸肌酸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 作者: 蒋宸 韩琪 杨靖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41
  • 简介:摘要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天然植物类多酚。由于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抑菌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且安全无毒,不良反应小,使其在牙周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姜黄素在牙周炎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姜黄素 牙周炎 抑菌作用 抗炎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病因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心电图指标[心率、矫正QT间期(QTc)、P波离散度(Pd)]及心功能指标[正五聚蛋白-3(PTX-3)、磷酸肌酸激酶(CPK)、B型钠尿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T)]变化,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对照组的75.47%(40/53),P<0.05。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中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DA及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导联心电图指标中心率、Pd均较治疗前下降,QTc较治疗前增加(P<0.05);心功能指标中PTX-3、CPK、BNP均较治疗前下降,6-MWT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32%,6/53)与对照组(7.55%,4/5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磷酸肌酸钠 氧化应激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