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12月至 2017 年 12月来我院治疗上尿路梗阻的患者 56例,对磁共振( MRU)、多排螺旋 CT( MDCT)、静脉尿路造影( IVU)以及 B超的诊断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利用 MRU对尿路肿瘤性病变、结核、炎性病变、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 IVU、 B超诊断,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MDCT和 MRU对肿瘤性病变以及结核的诊断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MRU对于泌尿系统畸形以及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显著高于 MDCT,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磁共振尿路成像对于上尿路梗阻定位准确,对于上尿路梗阻的病变以及病变的形态可以清晰显示,对于上尿路梗阻诊断准确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上尿路梗阻性疾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位梗阻难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头位梗阻难产患者 76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剖宫产组 46例,阴道分娩组 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新生儿 Apgar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持续枕后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而阴道分娩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产道异常、持续枕后横位、肩难产,两组头位梗阻因素比较有差异( P< 0.05)。两组产妇均顺利娩出新生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05)。剖宫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等)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05)。结论:明确头位梗阻难产的影响因素,及时确诊头位梗阻难产,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可显著降低头位梗阻难产对围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头位梗阻性难产 持续性枕后横位 宫缩乏力 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胆囊炎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 48例急性梗阻型化脓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梗阻型化脓胆囊炎手术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黄疸行术前减黄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黄疸患者16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25.0~80.0(59.9±10.6)岁。依据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分为未引流组8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组56例、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组25例;根据术式分为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116例、姑息胆肠吻合术50例。分析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下术中抽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姑息胆肠吻合术不同术前引流方式下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22.4%(19/85)、28.6%(16/56)、100%(25/25),ERBD组阳性率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细菌占比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64.0%(16/25)比12.5%(2/16)比5.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比例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97.8%(45/46)比89.5%(17/19)比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ERBD组长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334.5±48.3)min比(289.4±39.5)min比(303.9±5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PTBD组少于ERBD组和未引流组[(268.8±128.4) ml比(388.2±181.6)ml比(366.1±22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引流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术后胰瘘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6.8%(4/59)、10.0%(4/40)、29.4%(5/17),ERBD组较未引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胆肠吻合术患者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并且需要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与ERBD比较,PTBD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结直肠癌的便捷与有效。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和有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肠梗阻导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16排螺旋 CT在泌尿系统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 213例泌尿系统梗阻疾病患者。分别采用 16排螺旋 CT薄层扫影技术与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针对泌尿系统梗阻疾病患者的诊断, 16排螺旋 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脉肾盂造影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肾盂造影, 16排螺旋 CT薄层扫影技术更加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等特点,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 CT 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
  • 简介:摘要无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的10%~15%,约占男性总体人群的1%,其中梗阻无精子症占40%。梗阻无精子症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包括男性生殖管道炎症及遗传学因素等,但是由于梗阻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内精子发生并无明显异常,睾丸穿刺取精结合辅助生育技术即可使患者生育自身子代,因此其遗传学病因常常被忽略,继而后期的辅助生殖策略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研究也常常被忽视。本文就梗阻无精子症的人群遗传学病因以及梗阻无精子症动物模型两方面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遗传咨询以及男性避孕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男性不育 梗阻性无精子症 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胰疾病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前非梗阻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ERCP术中发现非梗阻胃潴留患者109例为病例组,按照1∶2比例匹配未发生胃潴留的2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合并疾病、术前用药、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ERCP术前非梗阻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黄疸(OR=12.359,P<0.001)、阿片类药物使用(OR=3.009,P=0.001)、生长抑素使用(OR=2.445,P=0.033)、高血糖(OR=1.513,P=0.045)、低血钾(OR=4.634,P=0.001)及低血钠(OR=1.805,P=0.023),这6项因素与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非梗阻胃潴留的发生有关。结论除胃肠道器质梗阻外,术前黄疸、使用生长抑素、使用阿片类药物、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均为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有此类危险因素患者需及早干预。

  • 标签: 胆管疾病 胰腺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危险因素 非梗阻性胃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显微镜治疗输精管高位梗阻无精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6例幼儿时期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导致输精管远睾端梗阻无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腹腔镜将远睾端输精管自腹腔从外环拉出,显微镜下与近睾端输精管无张力下端端吻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 h,术后随访12个月,5例患者精液中可见精子。其中1例配偶自然妊娠。1例患者精液仍未见精子。结论双侧疝修补术后的无精症患者,输精管损伤引起的远端梗阻的可能应引起足够重视。双镜联合技术使该类患者拥有了自然生育的可能。

  • 标签: 无精子症 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 Raphy, ERCP)治疗后联合熊去氧胆酸的疗效。 方法 前瞻选取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 160例胆总管结石伴梗阻黄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 2组,对照组单纯 ERCP治疗,研究组采用 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ALT、 AST、 TBIL、 DBIL、 AKP、 γ-GT)水平以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ERCP术,无结石残留,研究组术后发热消退、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黄疸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2只。所有大鼠均进行胆总管结扎。实验组大鼠用3-0丝线双重结扎且于结间切断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d和7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不清,并且肝索解离。实验组血清TGF-β1水平术后2 d[(689.42±58.13) ng/L]和术后7 d[(867.53±45.62) ng/L]高于假手术组[(519.92±32.41) ng/L和(536.52±41.29) ng/L,t=8.822、18.6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术后2 d[(6.53±1.29)%]和术后7 d[(8.97±1.85)%]高于假手术组[(1.17±0.24)%和(1.54±0.39)%,t=14.151、13.6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术后2 d[(0.89±0.14)%]和术后7 d[(0.95±0.19)%]高于假手术组[(0.52±1.32)%和(0.31±1.76)%,t=14.693、18.3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术后2 d(0.62±0.13)和术后7 d(0.78±0.10)高于假手术组(0.21±0.05和0.23±0.06,t=10.197、16.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黄疸大鼠TGF-β1表达明显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

  • 标签: 胆总管结扎 梗阻性黄疸 成纤维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perCT技术在恶性梗阻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p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提高手术精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恶性梗阻黄疸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PTCD术中行XperCT检查;B组(45例),PTCD术中不行XperCT检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术前拟穿刺的段级胆管)、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包括肝内肿瘤)、穿刺次数及时间、暴露辐射剂量及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汁瘘、胰腺炎、感染等)。结果两组均穿刺成功,首次穿刺目标胆管成功率:A组达到88%,B组51%,P<0.05有统计学意义;成功规避重要器官率,A组可95%规避,B组78%(1例穿刺肿瘤大出血死亡),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时间及次数,A组(14.02±3.23)s、(1.09±0.29)次,B组(63.20±6.22)s、(1.75±0.90)次。暴露辐射剂量A组(6.21±1.35)mGy、B组(21.33±7.38)mGy,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胆汁瘘、胰腺炎等),A组(0.07±0.26)例,B组(0.17±0.38)例,以上A组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XperCT在PTCD中加以应用可以弥补单一透视的不足,指导介入医师实施精确治疗,同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改善PTCD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XperCT PTCD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的可行和有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急诊手术中输尿管硬镜进镜失败或结石移位,改行输尿管软镜手术,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或裸镜进镜,成功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软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软镜置入成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软镜手术时间、术后尿量、血清钾、肌酐、尿素氮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46.67%(21/45),软镜进镜成功率80%(36/45),Ⅰ期结石清除率80%(36/45);其中结石移位患者30例,导引鞘置入成功率70%(21/30),软镜进镜成功率90%(27/30),Ⅰ期结石清除率90%(27/30)。术中改软镜后手术时间(57.87±12.36)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血清钾、肌酐、尿素氮平稳下降。结论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尤其作为硬镜下结石移位后的补充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但对于输尿管狭窄或扭曲的患者,还应该慎重。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结石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镜检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 53 例梗阻大肠癌的临床效果 。 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53例梗阻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 27例)和实验组( 2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抗感染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参照组少( 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 P<0.05)。结论: 梗阻大肠癌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恢复周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治疗 梗阻性大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输卵管梗阻不孕症( TOI ),借助腹腔镜技术辅助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 TOI 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6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78% 的总发生率( P < 0.05 ) 。结论: 对 TOI ,临床中采取腹腔镜治疗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腹腔镜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妇产科腹腔镜应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方法:具体将我院收治的60名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本研究开始于2018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以常规开腹手术疗法为主的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以腹腔镜手术疗法为主的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由于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具体数据为实验组83.33%,对照组56.67%。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来说,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妇产科 腹腔镜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不孕症的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在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利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未有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 ,复发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妇产科腹腔镜治疗对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手术痛苦,有助于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腔镜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 Ⅳ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心肌病(HOCM)合并房颤(AF)患者4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生存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降低(P<0.01),SAM征均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1.88±12.09)个月,期间无死亡,无再次手术患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随访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75.61%(31/41),经药物控制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7.80%(36/41)。Morrow/Cox-maze Ⅳ术后1年AF免于复发率(82.1±6.2)%,3年免于复发率(71.8±7.7)%。应用药物控制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89.7±4.9)%, 3年AF免于复发率(83.3±7.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 Ⅳ手术治疗HOCM合并AF安全有效。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可维持在满意水平,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用药物控制可提高Morrow/Cox-maze Ⅳ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一例多囊肾并精道动力梗阻无精症的诊疗经过,探讨该类型无精症的治疗要点。方法29岁男性无精症患者,彩超资料显示精囊囊扩张、输精管阴囊段及盆腔段扩张,精液量0.2 ml,初诊射精管梗阻无精症,予行双侧输精管探查并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输精管及附睾管道通畅,左侧输精管往远睾端推注美蓝阻力大,予以行射精管切开,患者术后持续发热,再次行精囊镜检查冲洗控制感染。术后1年精液随访:精液量4.2 ml,无精子。结论多囊肾并发的无精症,往往为精道动力梗阻无精症,原因是多囊肾伴随引起的精囊囊改变、输精管长期扩张,导致精道动力缺乏,这种类型的无精症发病原因往往并不是射精管梗阻,采取射精管切开手术治疗,术后无法恢复精道正常蠕动能力,往往治疗无效。

  • 标签: 多囊肾 梗阻性无精症 精囊扩张 动力缺乏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因心悸胸闷就诊、以室心动过速为首诊时主要表现的老年女性患者。室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胸导联示ST段抬高,T波倒置,伴反复加速室自主心律发作;血肌钙蛋白I升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类似Takotsubo综合征表现。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左心室压力测量排除左心室中部梗阻及主动脉瓣下梗阻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室性心动过速 心尖室壁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