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应用腔内泌尿技术开展结石梗阻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共计108位结石梗阻肌瘤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治疗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疗效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患者中,104位患者全部一次取净结实的方式,2位患者会放置J管进行引流,在稳定之后会开展碎石治疗并且进行取石治愈,2两位患者结石未取尽,两周之内应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治愈。结论:腔内泌尿技术在应用中对于结石梗阻患者而言,会使一次取净率得以提升,具有更为高效、安全且便捷的特点,其创伤较小,需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结石梗阻性肾积脓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74例结石梗阻患者为对象,均自愿接受腔内泌尿技术治疗。A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镜取石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微创经皮镜取石术两种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均可有效清除结石、保留肾脏,且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腔内泌尿技术 结石梗阻性脓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腔内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腔内治疗的疗效。结果29例患者经输尿管镜取石术后,28例一次取石成功,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部分残留,经留置造瘘管及体外冲击碎石术后取石成功。11例患者经皮镜碎石术治疗,10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1例患者经体外冲碎石术处理后清除结石。3例患者术中出现发热、寒战症状,经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未发生感染、大出血症状,脓肿未引起邻近脏器受损。术后1年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肾功能不同程度恢复37例,萎缩1例,肾炎2例。结论腔内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的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肾功能恢复明显。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梗阻性脓肾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鳍石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鳍石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腔内泌尿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肾功能恢复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鳍石梗阻,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腔内泌尿技术 鳍石梗阻性脓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经CT或B超检查诊断的结石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行微创经皮镜取石手术,14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梗阻取石率高,术后并发症的机率小,保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结石梗阻性脓肾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输尿管硬通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的安全、有效。方珐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施行一期经输尿管硬通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35例施行一期置管引流再二期取石的分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5±29.0)min和(56.9±28.6)min(P=0.623),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7.1±2.7)d和(15.7±7.1)d(P〈0.001),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8.6%和85.7%(P=0.72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9%和48.6%(P=0.631),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发生率分别为2.9%和11.4%(P=0.353)。结论一期经输尿管硬通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筛选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缩减手术次数。

  • 标签: 结石 脓肾 输尿管镜鞘 输尿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梗阻尿外渗及周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观察渗液回声、位置、大小及形态对19例急性梗阻尿外渗及周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与IVP、CT、MRI检查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急性梗阻尿外渗及周尿瘤明确诊断梗阻原因为输尿管结石,渗液位于上极1例,周包绕4例,下极14例,周尿瘤1例。IVP、CT、MRI有辅助诊断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梗阻尿外渗及周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且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诊断首选方法。

  • 标签: 梗阻性 尿外渗 肾周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过程当中血清PCT、hs-CRP 、CysC、ALB、 WBC水平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上尿路梗阻肾病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60名组织开展试验,按照是否出现将所有患者分为组以及非组,组共31名患者,非组共29名患者,对两组患者血清 PCT、hs-CRP 、CysC、ALB、 WB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组患者血清 PCT、hs-CRP 、CysC、ALB、 WBC水平,都要比非组患者高,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具有较大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研究价值较大。结论:血清 PCT、hs-CRP 、CysC、ALB、 WBC水平在上尿路梗阻积患者当中有明显的升高,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血清PCT hs-CRP CysC ALB WBC 上尿路梗阻性肾积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扫CT值预测梗阻积液性质(或肾积水)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的267例梗阻积液患者的一般情况、平扫CT值、肾盂尿培养、合并糖尿病、无功能等相关信息。根据造瘘手术时引流液情况分为组与肾积水组。计算不同CT值阈值鉴别肾积水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软件对CT值进行统计。结果组82例,男36例,女46例,年龄(58.6±15.5)岁;肾积水组185例,男74例,女111例,年龄(56.2±12.1)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糖尿病(组9例比肾积水组2例,P<0.05)、无功能组5例比肾积水组1例,P<0.05)为发生的高危因素。组CT值明显高于肾积水组[(10.016±3.120)Hu比(5.295±1.736)Hu,P<0.05]。当积液CT值为9.21 Hu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77 9。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CT值鉴别与肾积水的诊断阈值范围(曲线下面积为0.856,95%置信区间为0.808~0.896)。当CT值≥9.17 Hu,诊断的灵敏度为80.49%,特异度为77.30%,阳性预测值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76.42%。结论通过CT值诊断鉴别与肾积水是一种可信度较高且无创的方法,准确诊断可尽早避免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肾盂积液 肾积脓 肾盂积水 平扫CT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梗阻黄疸的致病因素,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到2013年8月55例经手术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的梗阻黄疸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胆管结石13例,炎症5例,胆管癌8例,肝癌1例,肝门、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癌1例,胰头癌16例,壶腹癌11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有无梗阻的存在,确定梗阻部位,进一步行定性诊断。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35例梗阻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6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3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19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1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3例。结论B型超声对梗阻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6.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 标签: 超声梗阻性黄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32例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5例;中位年龄39.5(18~76)岁。结石位于左侧23例,右侧9例。结石体积中位值138.84(33.28~866.32)mm3。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症状且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均未提示明显感染。32例均行一期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发现结石梗阻部位以上积,留取尿行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检查。通过吸引器低压吸净液,下调水泵灌注压力和流量,间断低压低流量灌注并配合负压吸引,完成碎石术。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双J管,并予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腹部X线片,拔除双J管后4~6周复查泌尿系CT或B超,评价结石清除率。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量表,评价术后感染情况,并根据Clavein Dindo分级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价手术安全。结果32例中28例完成一期碎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87.5%,中位手术时间28(11~66)min。2例碎石过程中结石主体返回肾脏,1例输尿管条件较差,1例术中视野不清,此4例均留置双J管结束手术,行二期输尿管镜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均清除结石。术中留取尿常规检查结果示,细菌计数中位值295(46~2 488)个/μl;白细胞计数中位值160.5(57~7 863)个/μl。液细菌培养结果示,22例无细菌生长,10例细菌生长。术后发热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经对症抗感染治疗1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例出现SIRS,无毒血症发生,无Clavein Dindo ≥Ⅲ级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梗阻,对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中应尽可能降低灌注压力和流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隐匿性肾积脓 输尿管镜 疗效
  • 简介: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45mmol/L,为住院患者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梗阻肾病是由于尿流障碍而导致肾脏功能和实质损害的疾病,可引起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梗阻肾病引起的高钠血症少见且容易忽视,如果诊治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本研究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高钠血症合并梗阻肾病患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高钠血症的认识。

  • 标签: 高钠血症 梗阻性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 肾功能 血清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CT在诊断梗阻黄疸中的价值,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梗阻黄疸24例,良性梗阻黄疸14例,恶性梗阻10例,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结果CT检查对梗阻黄疸部位、病因及定位诊断标准较高。结论CT检查梗阻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胆管梗阻 介入性治疗
  • 简介:梗阻肾病是由于泌尿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阻碍尿液的排出,导致实质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不是一个独立原发病,是由不同病因疾病共同引起的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梗阻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统计此病发病率在男性泌尿道疾病中居第4位,在女性中占第6位,由梗阻肾病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终末期肾病的2%。多数梗阻肾病是可逆的,如能及时发现和解除梗阻、引流肾脏尿液,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梗阻时间越长,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机会就越小。若本病诊治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衰竭甚至发生尿毒症。因此,认识和研究梗阻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影像学检查方法 泌尿道疾病 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协会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恶性梗阻黄疸作为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所造成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恶性梗阻黄疸目前仍是临床上疗效较差的疾病之一,因其起病隐匿,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往往待到症状明显时因肿瘤已属中、期,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对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特别是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好的方法,拓展了外科手术的年龄界限,扩大了手术适应人群。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机器人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梗阻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黄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梗阻黄疸中CT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93%.结论CT可显示胆道系统梗阻的平面及梗阻端征象因而能对梗阻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为45位梗阻黄疸患者进行PTCD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45位患者引流管均未滑脱、折断,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生存期5-28月。结论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对PTC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梗阻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状态,梗阻黄疸患者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一直是术后恢复过程中一大难题。目前,肠源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梗阻黄疸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梗阻黄疸时,致病菌大量繁殖,肠道菌群失调,内毒素移位是肠源内毒素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梗阻黄疸时的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梗阻黄疸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如何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梗阻黄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肠道菌群失调 微生态制剂 粪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