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味论作为一种批评原则,最早在婆罗多的《舞论》中提及,慢慢被人们接受并不断将其丰富扩展。引入味论对我国文本进行分析,无疑是一个新的衡量维度。

  • 标签: 梵语诗学 味论
  • 简介:宋代统治者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设立了译经院。为了维持译经事业的进行,国家开始了专门培养梵语翻译人才的伟大创举,先后两次各招学僧50人进行培养。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悉昙章、声明及梵经义理等。维持了近百年的译经院为宋代的佛教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惟净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而成为一代译主,其他人中有的在译经中担任重要职位,有的则为西去求法作出了贡献。宋代这一专门培养译经人才的活动,开创了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先河。

  • 标签: 宋代 译经 梵语 翻译
  • 简介:伊字三点∴本为梵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扩展、丰富了其自身的内涵。伊字三点在中国佛教界的流转中,先入天台宗、后入禅宗、华严,三宗对其唯我所取,各有发明,都利用伊字三点来阐扬本宗妙义,与自己学派的宗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和会中,伊字三点∴产生了圆满、融通、不可言说等全新的意义。宋代以后,伊字三点又被儒学所吸收,发展为解释宇宙本体的方法论,并成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象征。

  • 标签: 伊字三点 天台 禅宗 华严 儒学
  • 简介:梵语是古代印度甚至古代亚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印度政府对梵语的政策、民间'梵语婆罗多'及大众媒体对梵语的推广、教育体系中梵语的传承、作者探访说梵语的村子的过程,人们可以了解梵语在21世纪初的印度艰难生存的现状。西化技术时代的洪流使依附于前科学时代的梵语在现代印度没有了立足之地。印度推广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印地语历史较短,尚不能像梵语一样承载印度三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尚未在国内取得绝对强势的语言地位。印度社会对于梵语传承的努力,给进入21世纪以来竭力发扬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也带来一些启迪。

  • 标签: 梵语 印度 梵语婆罗多 马杜尔
  • 简介:印度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的译介还不到一个世纪。由于语言的问题,中国学界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梵语诗学的翻译和介绍。迄今为止,这种翻译介绍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伴随对梵语诗学的译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梵语诗学的系统研究或专题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行中印、印西诗学比较研究。这使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逐渐受到关注。还有两住学者利用梵语诗学进行文本阐释。

  • 标签: 梵语诗学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 简介:佛经汉语翻译的音译系统发生与早期胡语梵语的汉译实践有直接的关系,汉译佛经的音译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窥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第27卷对《莲花经》作出了音义辨析,提出了较为丰富的梵语音译词,例如人名、地名、物名、佛教术语和咒语等。在《莲花经》翻译中,音节替代的可能规则是比较微弱的,这些音译词显然遵从一些音译的规范与惯例,是翻译标准化的表征,尤其是汉译音译词的选词最大限度地遵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传统规则,汉译音译词倾向于无组合关系的常用字或者生僻字。

  • 标签: 《莲花经》 音译系统 法护 鸠摩罗什 汉字选择
  • 简介:<正>早先,蒙古人随着印度传统,曾把梵语看成是“天的语言”。因此在读梵语词时,力求读得十分精确,写法上也尽可能用与梵文的书写形式相近的形式拼写。然而,仔细观察蒙古书面语中梵语借词的拼写法,就会发现:通过粟特语和畏吾儿语引进的梵语词,其写法反映了梵文的书写形式,通过藏语传入的梵语词,则保持了口语读音。“尤其是通过口语传入的梵语词,由于其语音成分顺应蒙古语的语音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它们的书写形式

  • 标签: 书面语 蒙古语 梵语借词 书写形式 蒙古人 语音特点
  • 简介:本文是对吠陀梵语énas一词详细的语文学和语言学研究,研究语料为énas在《梨俱吠陀》中的全部出处。基于欧美吠陀研究的学术成果,本文给出所有包含énas及其派生词诗句的中文翻译,并附上简短的注释,用以解释分析疑难词汇。不同于现有权威西文《梨俱吠陀》翻译中所采用的含有多重语义的词语,例如德语'Sünde'、法语'péché'和英语'sin',本文给出各个出处中更加具体的词义,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含义为:(1)一种违反规则的行为,恶劣的行为;(2)由于恶行导致的不幸和悲惨境地。另外,其第三种可能性是'对于不幸和恶事应当承担的责任'。

  • 标签: 罪行 《梨俱吠陀》 吠陀梵语
  • 简介:一、汉语"剎"的来源汉字"剎"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像"塔"(专门为了音译犍陀罗语thuba或thuva[梵语stūpa]而造出的汉字)、"魔"(Māra)、"鬘"(mālā)等一样,"剎"是专门为了音译印度古代语ksat、kset而造出的汉字。所以东汉代的佛教徒把"武士阶层"义的ksatriy(a)译为"剎利",把"田地"义的ksetr(a)译为"剎",三国时代以后把"瞬间"义的ksana译为"剎那"。

  • 标签: chattra 朝鲜语
  • 简介:“支那”一词出典于何处?古往今来,中外学者们对其理解不一,以至聚讼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亲赴丝路古道,作艰苦的实地勘访,从民族、文物、语言、风俗、地理、交通等多重角度,对“支那”词源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破译,得出了“‘支那’是古傣语‘铜钱城’的梵语音译”这一科学结论。

  • 标签: “支那” 密支那 因素论 身毒 德宏傣族 印度
  • 简介:目前,中国的比较诗学研究仍然止步在中西两点一线的平衡线上进行学术探索,从文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内建构"中西中心主义"学术研究范式的成规式论述,虽然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这种执著于跨越性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凝固了我们的思维。从长远来看,这难以在比较诗学领域内取得突

  • 标签: 西方诗学 梵语诗学 话语建构 文学研究范式 解读 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