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与单纯后外侧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外侧(PLF)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TLIF)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脊柱融合率、Cobb角恢复以及体高度恢复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 标签: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单纯后外侧植骨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及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钉棒系统固定及治疗腰椎滑脱症41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表示非常满意(占39%),22例患者有轻度不适,其中有15例表示满意(占36.6%),7例不明确表示对手术态度(占17%),其余3例对手术不满意或后悔手术(占7.31%),满意率75.6%。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在早期提供足够地固定刚度和更大地轴向刚度,具有坚强固定的特点,降低固定地负载,达到了持久地稳定。

  • 标签: 钉棒系统 椎体间植骨 腰椎滑脱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经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联合对提高胸腰段骨折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8例当作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这2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对照、平均的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1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伤固定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经伤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联合方案,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联合对提高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性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 植骨 胸腰段椎体骨折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伤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孔行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孔行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孔行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孔行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5月共救治的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患者的JOA评分为(15.0±0.1),与治疗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手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内固定治疗,治疗观察组则施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此外,治疗观察组的体高度恢复、住院时间以及脊柱功能恢复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展开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以经椎弓根体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体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以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体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时间,促进其康复。

  • 标签: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椎弓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末次随访Cobb角、末次随访体高度丢失等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0例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短节段弓根钉内固定式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且并发症发生率以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体内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体高度丢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前经皮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及肿瘤并取得良效,既可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加固和强化与防止进一步塌陷,但手术并发症仍需关注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水泥材料在经皮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回顾,概述了最常见并发症——水泥渗漏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并结合国内外水泥渗漏的病例报导,分析了作者单位2008年至2014年开展的304例成形术病例,从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与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穿刺及先进的术中影像监测、水泥的应用技术和改造注射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水泥渗漏发生的具体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