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螺钉正中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肌间隙与后正中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将其根据不同方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椎弓,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71%和5.7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经肌间隙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正中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经肌间隙)、B(n=30,经皮)两组,并对比手术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透视次数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钉内固定术经肌间隙、经皮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经皮方式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高,更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肌间隙入路 经皮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弓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52椎)应用单侧椎弓PKP治疗。统计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18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向椎体侧方渗漏2例。结论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确切,骨水泥渗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发生率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中空椎弓螺钉内固定与wiltse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皮微创中空椎弓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取wiltse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中空椎弓螺钉内固定与wiltse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疗效基本相近,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是经皮微创中空椎弓螺钉内固定透视次数较wiltse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多,有待完善器械及手术流程,减少病人及医务人员X线暴露。

  • 标签: 经皮微创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Wiltse椎旁肌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各45例,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相对于经皮微创治疗模式,使用Wiltse椎旁肌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Wiltse椎旁肌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与椎旁肌椎弓钉棒技术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本院7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旁肌椎弓钉棒技术内固定,35例)与观察组(经皮椎弓钉棒技术内固定,35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血清肌红蛋白(Myo)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经椎旁肌入路 经皮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与椎旁肌椎弓钉棒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椎弓钉棒技术治疗,根据双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参照组46例采用椎旁肌,研究组46例采用经皮。对比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钉棒技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对患者的机体损伤,从而促进其术后恢复,缩短其治疗时间。

  • 标签: 腰椎骨折 经皮入路 椎旁肌入路 椎弓根钉棒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经皮椎弓钉和经椎旁肌间隙椎弓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钉和经椎旁肌间隙椎弓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系统41例(椎旁肌组),经皮椎弓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椎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钉和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椎体复位效果和椎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系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伤椎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椎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钉,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椎旁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行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脊柱骨折在横断面平扫的基础上,增加了冠状面和矢状面平扫,同时可进行三维重建,全面精准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也全面真实显示椎体的解剖特点,真正做到个性化的精准定位。PKP(经皮球囊椎体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具有有创伤小、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1。近年来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的胸腰椎骨折,其常规做法由两侧椎弓进针注入适量骨水泥,达到支撑稳固椎体的作用2。我院在行PKP(经皮球囊椎体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结合目前脊柱CT平扫+三维重建,经过对椎体解剖特点的研究及实践,寻找出改良椎弓治疗胸腰段骨折,取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老年 骨质疏松性 PKP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取出腰椎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92例患者行腰椎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取出51例,行传统后正中取出41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平均手术时间(42±15)min,手术出血量(72±31)ml。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71±30)min,手术出血量(238±92)ml;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2例。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经椎旁肌间隙组术后1个月为(1.3±0.2)分。传统组术后1个月为(2.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取出内固定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腰椎 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椎体成型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1例(45个椎体)施以单侧椎弓椎体成型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改善明显(P<0.001,P<0.05),术后病人均无神经损伤。结论单侧椎弓椎体成型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显著改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效果满意。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单侧椎弓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Wiltse椎弓钉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摸球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术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观察组行改良Wiltse椎弓内固定协同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状况、椎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伤椎状况比较,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均低于术前,术后1年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 d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椎体矢状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9.15%)(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改良Wiltse椎弓钉内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的联合运用,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改善伤椎Cobb角,促进伤椎高度与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椎弓根植骨 改良Wilts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采取微创经皮或Wiltse椎弓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病人采取Wiltse术式,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耗时均对照组更高,而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均较好(P>0.05)。结论采取微创经皮术式可有效缩短胸腰椎骨折病人术中切口长度,能够缓解病人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 Wiltse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法,B组采用后正中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应用价值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施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椎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椎间融合器后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常规椎弓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患者的造成创伤更小,且有助于优化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