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螺钉固定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T1~4椎弓螺钉技术治疗的各类上胸椎损伤68例(共384枚螺钉),上胸椎骨折/脱位45例,均行Ⅰ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核合并后凸畸形23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矫形术。所有患者结合术中胸椎椎弓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体X线片、CT扫描,观察螺钉椎弓内的位置、角度及与椎弓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椎弓壁损伤54枚(14.06%),其中外侧壁损伤39枚(10.16%),包括Ⅰ级损伤27枚(7.03%),Ⅱ级损伤12枚(3.12%);内侧壁损伤15枚,均为Ⅰ级损伤。无1枚螺钉损伤上下壁,无1枚螺钉同时损伤超过2个壁,无术中置钉失败,螺钉松动位移2枚,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5.9分提高至术后的11.5分,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上胸椎椎弓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损伤 胸椎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螺钉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椎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椎内固定及经皮螺钉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螺钉固定术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椎弓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由于上胸椎椎弓的解剖特点和毗邻结构,此项技术在上胸椎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对胸椎椎弓螺钉置入技术从胸椎椎弓解剖参数研究情况、胸椎椎弓毗邻结构研究、胸椎椎弓螺钉置入技术相关研究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 螺钉置入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椎体内植骨加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特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椎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测量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未发生因植骨操作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无断钉断现象发生,椎体高度恢复至原椎体高度的85%以上,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Cobb角丢失约1-2°。结论经椎弓椎体内植骨加钉系统内固定,不仅重建了胸腰椎稳定性,恢复了伤椎高度与脊柱序列,而且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予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s角度数、矢状位指数和椎管前缘、椎管后缘高度的改变,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两组cobbs角度数、矢状位指数和椎管前缘、椎管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10~30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1.5h,出血量约80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因其具有较小的伤口、较少的出血量、较快的恢复时间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脊髓损伤分级,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评价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两年随访,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后无显著差异。结论椎弓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好,且治疗后恢复时间短,无显著的并发症发生,无断钉、钉松现象,稳定性好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连接棒内固定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对60例腰椎滑脱的病人经椎弓固定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床上练习解大小便;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切1:7渗血、渗液的情况,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严密观察肢体体征,进行康复指导。结果,随访60例,优31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迭91.7%,腰腿痛及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提示康复护理为病人提供了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的可能性。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手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棒 胸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m、术后6m、术后12m和术后18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m(平均22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运用椎弓螺钉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椎弓螺钉治疗,将我院同期收治的另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研究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分别是(96.9±27.8)%、(93.5±26.8)%、(4.8±2.9)°,对照组分别是(79.5±23.4)%、(76.3±22.3)%、(19.2±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rankel分级提升情况下,研究组36例患者中2例A级,4例B级,3例C级,7例D级,20例E级,对照组36例患者中12例A级,7例B级,5例C级,2例D级,10例E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运用椎弓螺钉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此手术安全简单,无并发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1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患者术后的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1.7402、14.6539、10.0974,均P<0.01);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稳定,均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固定脱落、断钉或断杆等情况的发生,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比较短、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和几乎无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弓根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骨折 脱位
  • 简介: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探讨减少术后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比测量165例胸腰椎骨折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以及压缩椎体高度的变化;分析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原因。结果1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平均27.5°,术后平均5.3°;椎体术前平均高度42.6%。术后恢复至92.6%;术后随访平均1.6年,取出内固定时发现大部分内固定有松动现象。AF发生断钉11例,GSS0例;使用支具断钉2例,未用支具断钉7例。结论后路经椎弓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好的方法;术前准确把握手术指针;术中尽量恢复椎体高度与序列并结合植骨;术后结合支具保护下锻炼能有效减少松动断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椎弓根 胸腰椎 固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无神经损害表现,AO分型均为A型,男12例,女6例;年龄25~48岁,平均37.2岁。术前经C臂X光机透视确定椎弓体表投影,行2cm皮肤切口,透视下徒手置入椎弓钉,行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CT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螺钉置入位置。结果手术置钉72枚,术后摄片骨折复位满意,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神经血管及内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随访未发现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并发症,无明显不良后遗症。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近,可作为无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一2014年3月,使用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11例,随访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5月。手术后感染治愈,无一例需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或者更换固定材料。结论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骨折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手段之一。

  • 标签: 持续闭式引流 骨水泥链珠 腰椎骨折 内固定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弓螺钉(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例CSM患者应用颈椎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JOA神经功能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论颈椎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CSM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加强颈椎功能,调整神经功能状态。

  • 标签: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板成形术 不稳定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螺钉松动、断钉、断,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