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的溶血性、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对13株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进行回顾性研究。经质谱仪再鉴定后观察菌株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特性,测定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溶血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溶血素基因和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质谱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明确鉴定的13株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促进溶血作用。13株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携带mecA基因、cfr基因和ermC基因的菌株数分别为12、7和7。质谱仪聚类分析可将13株菌分为3个组,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将其分为6个分子型别。结论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不同菌株的溶血作用存在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促进其溶血作用。尽管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但都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

  • 标签: 葡萄球菌属 抗药性,细菌 序列同源性
  • 简介:摘要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常定植于咽部、胃肠道、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现回顾性分析3例SD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3例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SDSE,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主要症状为发热。2例患者伴有下肢皮肤红肿,1例伴有脑梗死与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SDSE血流感染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热、皮肤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 标签: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 血流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临床分离株C37携带blaNDM-1基因质粒的遗传特征,并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研究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全球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复合物(CRECC)。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和16S rRNA Sanger测序对C37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37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使用接合试验确认C37菌株抗性基因的接合转移性。对C37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提取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C37菌株对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携带blaACT-5、blaNDM-1、qnrA1、aac(6′)-Ib-cr、oqxAB、fosA、dfrA15等多种抗性基因及IncX3、IncX4、IncFIB和IncFII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显示其属于阴沟肠杆菌复合体(ECC)ST78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结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是传播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高风险克隆,需密切监测其流行情况。

  • 标签: 抗药性,微生物 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 肠杆菌,阴沟 碳青霉烯酶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葡萄花翅小卷蛾属于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一旦入侵,将会给滨海葡萄园的葡萄种植造成惨重的损失。本文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制定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的规定,参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PRA),建立它的入侵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定性以及定量的风险评估。结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风险评判值(R)为2.38,属于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本文同时介绍了它的形态鉴别特征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的诊治经过。该例患儿系18 d女婴,因发热7 h入院。入院后经查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血培养等,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以及镇静止惊、降颅内压、补液等综合治疗4周后,患儿治愈出院。出院1月余门诊随访,其生长发育正常,头颅MRI未见异常,听力亦未见异常。由本例认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发病时间短、病情重且进展快。

  • 标签: 链球菌属 链球菌感染 脑膜炎,细菌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葡萄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1983年至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肺癌葡萄膜转移癌患者14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5±9.6)岁。单眼11例,双眼3例。病理检查均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3例(肺腺癌、肺鳞癌、肺腺鳞癌分别为10、2、1例),小细胞肺癌1例。就诊前已确诊肺癌者4例(28.6%),因眼部症状而首诊眼科者10例(71.4%)。出现眼部症状至诊断为肺癌的病程为1周~6个月;确诊肺癌至眼科就诊时的病程为10~60个月,平均病程为(29.5±19.0)个月。主诉视力下降、视物遮挡、视物变形者分别为7、4、3例。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B型超声、UBM检查。行FFA检查8只眼,其中联合ICGA检查2只眼。行眼眶MRI检查5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病理活检1只眼。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特点。结果17只眼中,视力光感者2只眼,手动~眼前数指者3只眼,0.1~0.3者5只眼,0.4~0.6者4只眼,>0.8者3只眼。转移癌位于虹膜1只眼,位于脉络膜16只眼。转移癌位于虹膜者表现为虹膜上"菜花"样肉红色肿物,表面呈不规则形,其上布满细小滋养血管。转移癌位于脉络膜者表现为后极部或赤道部视网膜下黄白色或灰黄色隆起肿物,其中单个病灶14只眼,2个病灶2只眼;伴视网膜脱离8只眼,眼压升高5只眼。B型超声检查可见后极部扁平形或表面不规则波浪形眼内占位性病变,伴局限性或广泛性视网膜脱离。FFA和ICGA检查可见瘤体上点状、针尖状和斑片状强荧光。MRI检查可见T1WI呈与玻璃体一致的中强信号,T2WI呈弱信号。结论葡萄膜转移癌可为肺癌的首发表现,以视力障碍、眼底扁平实质性占位病灶部分可伴有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转移部位多为脉络膜,以单眼和单个病灶多见。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是最易发生葡萄膜转移的类型。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肺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卵母细胞成熟所消耗的能量部分来源于卵丘细胞,但主要由卵母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代谢的底物为葡萄糖,其次为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中葡萄糖代谢有四种途径,即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卵丘细胞主要代谢途径,在无氧或低氧时的产能效率低;有氧条件下卵母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代谢葡萄糖,产能效率最高。卵母细胞自身直接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弱,需要利用卵丘细胞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卵母细胞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都是能量依赖的过程。本文综述卵母细胞糖代谢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核质成熟同步化的作用,可望通过调节糖代谢方式实现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案,有益于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潜能。

  • 标签: 卵母细胞 糖代谢 卵丘细胞 核成熟 胞质成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激素植入剂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内毒素耐受是机体对抗过度炎症反应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是机体或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不仅可防止内毒素再次刺激后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减轻葡萄膜炎的症状。因此,如能阐明内毒素耐受减轻葡萄膜炎症状的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 内毒素耐受 耐受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葡萄膜淋巴瘤的临床、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至2018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葡萄膜淋巴瘤患者4例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均为单眼发病。平均年龄(54.00±13.58)岁。初诊至病理确定诊断的平均时间为(18.50±9.29)个月。行眼球摘除3例,组织活检1例。患眼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眼眶MRI检查。行UBM、OCT、FFA、ICGA检查分别为2、3、3、2只眼。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学改变。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初诊时,患眼BCVA 0.6、0.02、0.01者分别为1、2、1只眼。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均受累3只眼;脉络膜受累1只眼。眼底表现为脉络膜"豹斑"状黄白色浸润,病灶越过血管弓至赤道及周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所有患眼脉络膜弥漫增厚呈带状低回声,伴巩膜外浸润(ESE),呈巩膜后对应的低回声区。其中,ESE呈新月形增厚1只眼,结节状增厚3只眼。UBM检查可见全周睫状体回声增厚,内部回声降低,虹膜受累。OCT检查可见RPE呈波浪状隆起,局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FFA检查可见病灶早期呈斑驳状强弱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眼眶MRI检查可见眼球后壁增厚,增强后强化。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结论葡萄膜淋巴瘤多累及脉络膜;临床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ESE呈新月形或结节状增厚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诊断 葡萄膜肿瘤/诊断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有了全新的面貌,对于葡萄种植户以及农民来说,发展大棚葡萄与蔬菜立体种植栽培技术能够增加其产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以及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是实现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葡萄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且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量较大,相比其他水果,其种植栽培以及管理方面较为简单,经济效益较好。近些年来,葡萄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具有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大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大棚葡萄与蔬菜立体种植栽培技术。通过对其品种的选择进行讲述,对葡萄行间套种蔬菜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出了大棚葡萄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希望能够对葡萄种植的农户提供些技术方面的帮助以及参考。

  • 标签: 大棚葡萄 蔬菜 立体种植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3(12周+3~32周+3)发现,1例于孕9周+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 标签: 葡萄胎 子痫前期 妊娠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 086例葡萄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对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诊断、治疗、随访情况和眼科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患者首次和末次就诊时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共纳入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51例(97只眼),男性15例(29.4%),女性36例(70.6%),男女比例为1/2.4;其中46例(88只眼)患者为拟眼结节病,5例(9只眼)患者为确诊眼结节病。患者发病年龄为48(40,55)岁;90.2%患者(46例)双眼受累;88.2%患者(45例)为慢性经过,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者仅占11.8%(6例)。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类型(49只眼,50.5%)。检眼镜检查仅发现2只眼(2.1%)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显示64只眼(66.0%)荧光素弥散性血管渗漏。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5(13.7,29.3)个月,31例患者(59只眼)的随访时间≥3个月。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占44.1%(26只眼)。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45只眼(76.3%)的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在随访时间≥3个月的31例(59只眼)患者中,末次随访25只眼(42.3%)的BCVA≥0.8,15只眼(25.4%)的BCVA<0.3,59只患眼的BCVA均较首次就诊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06)。结论结节病性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双眼受累的慢性前葡萄膜炎,多数患者合并有亚临床视网膜血管炎。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葡萄膜炎 结节病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肖俊彦 曲艺 赵潺 宋航 梁安怡 张美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眼底疾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肖俊彦现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北京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单侧儿童葡萄膜炎(PU)患眼及对侧健康眼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侧炎症安静期PU患者21例21只眼(PU组)纳入研究。将PU患者未受累对侧眼作为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受检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采用设备自带软件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1.0、1.5、3.0 mm环形区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D),分别记录为CCD-1.0、CCD-1.5、CCD-3.0。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三组数据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CCD的潜在相关因素。结果与对侧眼组、NC组比较,PU组SCP(H=-13.857、-25.500,P=0.043、P<0.001)、DCP(H=-15.333、-31.595、P=0.007、P<0.001)血管密度和CCD-1.0(H=-14.000、-16.214,P=0.040、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组、NC组CRT、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5,P=1.000、0.661)。与NC组比较,对侧眼组SCP、DCP血管密度均降低,其中DCP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262,P=0.004);两组受检眼C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NC组比较,PU组SFCT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2,P=0.004);与对侧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552,P=0.2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D-1.0、CCD-1.5、CCD-3.0与FAZ面积(β=-0.494、-0.527、-0.566,P=0.015、0.009、0.010)、CRT(β=-0.322、-0.466、-0.342,P=0.026、0.002、0.028)呈线性相关;CCD-1.0、CCD-1.5与DCP血管密度(β=0.277、0.275,P=0.047、0.045)呈线性相关。结论安静期PU患眼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结构均存在异常;未受累对侧眼可能存在黄斑循环障碍。

  • 标签: 儿童 葡萄膜炎 黄斑 微血管结构 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BU)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8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组的BU患者,整理临床资料。总结BU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及药物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病程视力变化情况及生物制剂治疗前后BU复发次数。应用χ2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2例(233只眼)BU患者,其中男性104例(78.8%),女性28例(21.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1)。BU发病年龄为(28.9±8.7)岁,主要集中在21~40岁(102例,77.3%)。口腔溃疡(132例,100.0%)、皮肤病变(103例,78.0%)、外阴溃疡(90例,68.2%)、关节受累(44例,33.3%)及针刺反应阳性(39例,29.5%)为BU前5位眼外表现。患者常双眼受累(101例,76.5%),全葡萄膜炎(110例,83.3%)为最主要的葡萄膜炎类型。共188只眼(80.7%)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眼前、后节并发症分别为并发性白内障(58.8%,137/233)及黄斑水肿(59.1%,114/193)。病程前8年,患者视力呈下降趋势;在病程第8年,20.9%(9/43)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0.3,39.5%(17/43)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1.0。97.0%(128/132)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6例顽固性BU加用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干扰素α)后BU复发频次显著减少,由4.0(1.0,5.5)次/年降至0.5(0.0,1.5)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P=0.005)。结论BU在青壮年男性中多见,常累及双眼,主要表现为全葡萄膜炎。患者眼部并发症极为常见,视力严重受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多数情况下可控制眼内炎性反应,但对于顽固性葡萄膜炎,生物制剂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17-223)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葡萄膜炎 视敏度 干扰素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调控肾脏葡萄糖重吸收的机制。方法构建小鼠HNF1α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过表达HNF1α,将HNF1α siRNA和GLUT2 siRNA转染入HEK293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葡萄糖类似物2-NBDG被细胞吸收的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基因沉默后对GLUT2表达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NF1α下游靶基因如GLU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等的mRNA水平,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GLUT2在肾上皮细胞的定位情况,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对GLUT2的转录激活能力。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检测HNF1α与GLUT2的结合作用。结果过表达HNF1α摄取2-NBDG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NF1α和GLUT2基因沉默后细胞对2-NBDG吸收作用减弱,HNF1α基因沉默后GLUT2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NF1α使得肾脏包括GLUT2在内的有关糖转运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1)。过表达HNF1α显著增加GLUT2转录活性,干涉HNF1α可下调GLUT2转录活性。此外,HNF1α可与GLUT2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HNF1α通过直接结合GLUT2促进其表达,进而调节肾源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作用。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体2 肾葡萄糖重吸收 转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