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生化指标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判定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心血管疾病,通过选择常见的、对应于相应疾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具体指标数值进行分析,判断其应用价值。结果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能够用于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测;B型利钠肽和氨基酸B型利钠肽原含量对于心力衰竭诊断很关键;另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血液生化指标。结论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精确度较高特点,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生理状况,其分类较多,在对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方面具有不可获取的作用。

  • 标签: 血液生化指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液采集、运输、制备、保存和使用中的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报废。结论严把体检,正确操作,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报废血液 报废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生化检验的受检者13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从检验标本的临床因素、实验室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整理。结果130份血液标本,其中16份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31%。其中采集方法不正确2份,采集时间不正确3份,保存方法不恰当4份;检测系统误差3份,检测技术不达标3份,其他原因1份。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检验前、中、后的每一个环节,以加强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生化检验 结果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平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P、ALB、CHE指标低于对照组,DBIL、TBIL、ALP、γ-GT、ALT、AS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异于健康人群,进行生化检验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生化指标 肝硬化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生化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12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将其分为死亡组、重症组与普通组。结果重症组患儿的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组患儿,且随着患儿病情的加剧含量逐渐增加。重症组患儿的去甲肾上腺激素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普通组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重症组的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与去甲肾上腺激素能够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识别,特别是当患儿的肌钙蛋白与去甲肾上腺激素的水平明显升高时,表示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患儿 手足口病 生化指标 变化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度月~2015年6月间我院检验科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80份,探讨影响血液分析结果因素。结果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及抗凝剂的加入量是影响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血液标本采集、保存措施,有利于减少对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确保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检的100例中老年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入选对象均被排除有肝炎和其他病毒等。对所有的受检人员进行B超、血压、血液生化检测、体重以及心电等项目。结果脂肪肝组患者所检测出来的血脂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的疾病具有相关性。结论脂肪肝患者通常都会具有生化指标异常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最为明显,是脂肪肝最为突出的一种生化特征,这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及检测都有着极为深重的意义,也表明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脂肪肝 生化检测指标 相关性 临床分析
  •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肾病科湖北武汉430030摘要目的对80例腹膜透析患者在腹膜透析后的关键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判定依据.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100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了信息不全和不符合常理的“坏点”数据,得到了80组基础数据;其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80组基础数据依据血红蛋白、血磷、iPTH、血白蛋白四种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上述四种指标间的相关度.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四项指标获得相关性血红蛋白呈现出与血磷、iPTH、血白蛋白主要相关性;血磷与iPTH呈现明显相关;血磷和血白蛋白之间为正相关,且相关度较小;iPTH和血白蛋白之间为负相关,且相关度不大.结论四项基础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腹膜透析科学管理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数据相关性分析可以有效预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核心指标的监测同时减少了腹膜透析患者重复的医疗费用支出,为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提供了指导数据.关键词腹膜透析;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3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吸虫病人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013年接诊的150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现况调查,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晚期血吸虫病人中,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的有85.43%,其中64.02%为轻度贫血者,35.36%为中度贫血者,0.62%为重度贫血者;白细胞低于正常的病人约为37.6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人占45.17%;白蛋白降低的病人约占38.98%,球蛋白升高的病人有48.47%,白球比值倒置的病人占45.7%;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的病人占21.48%。晚血病人的HPT低于正常值,仅为(42.31±20.4)%;晚血病人的ADA显著高于正常值,平均为58.37±22.91U/L。结论大部分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人差异显著,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医学技术以及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血吸虫 临床 生化指标 分析
  • 简介:将保育猪群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组。在健康猪只之间,一些血液成分和离子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在健康和非健康猪只之间,通过剖检并不能发现明显变化;而根据血液指标监测保育猪群的健康状态可能是有效的。

  • 标签: 儿茶酚胺 安乐死 剖检 不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80份非溶血标本以及80份溶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不同的送检时间处理相同的血液标本,探讨分析血液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溶血时间、标本送检时间等方面对于生化检验的结果的影响。结果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溶血现象、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同采血部位对于患者葡萄糖、尿酸的检验结果影响比较显著,异侧、同侧检验结果的变化率分别是228.79、136.19。非溶血以及溶血会显著影响到肌酐、磷、钾等项目的检测结果,检测变化率分别是113.39%、181.49%、125.65%。结论为了尽可能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正确率,应该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选择合适的血液采集时机、采集部位,以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合理把握标本送检时间。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在我院行生化检验检查的患者165例,分析血液标本不同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及是否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规定时间送检与1h后送检标本AST、ALT、LDH、CK、CK-MB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输液同侧、输液对侧检测标本的钾、钠、氯、尿酸、肌酐、葡萄糖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检测的钾、钠、氯、尿酸、肌酐、胆红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溶血标本均可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严格遵循标本的采集原则,规范操作,可提高血液标本的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时不同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4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中的100例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输液同侧和输液异侧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输液同侧采血样本中钾、氯、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输液异侧采血样本(P<0.05),而钠、尿酸,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输液异侧采血样本(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为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考虑多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尽可能控制采集血液标本时的误差。

  • 标签: 输液同侧 输液异侧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居民健康状况。目的通过对我市部分成人血清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胱抑素C、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等七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随年龄增长,成人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四项指标血清浓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尿酸在60岁以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峰值在Ⅳ组(50~59)岁,≥60岁后下降,但均值仍高于Ⅰ、Ⅱ、Ⅲ组;谷丙转氨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峰值在Ⅲ组(40~49)岁,≥50岁后下降;甲胎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定期检测成人健康体检七项生化指标,便于掌握我市成人健康状况,有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

  • 标签: 成人健康体检 生化指标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种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受检者均予静脉血采集,分别于不同时间段(1、3、6、24h)进行检验,并对比其结果。结果血液标本保存24h后,TP、GLU、ALB、BUN、TBIL、Ca、P检测结果均比1h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不断延长,部分生化指标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因此需尽量及时对血液标本予以检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时间 生化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放化疗患者的营养情况以及生化指标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肿瘤放化疗患者29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营养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对象对于谷物的摄入量达到正常成年人膳食参考量,但是各组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明显不足。动物性食物中,肉的摄入量均超出参考值,蛋奶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参考值。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能量比例符合能量供给参考值。结论患者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血象生化指标均符合放化疗标准,能够接受治疗。

  • 标签: 肿瘤 放化疗 营养状况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混合感染组35例,其他组110例,选取同时期2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中,通过对血清中CRP、WBC、PCT进行测定,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指导抗生素用药、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240例脂肪肝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生化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脂肪肝病情程度的加重,生化指标水平也越高(P<0.05)。结论生化指标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能够诊断脂肪肝及判定脂肪肝病情程度。

  • 标签: 生化指标 脂肪肝 发生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检的100例中老年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入选对象均被排除有肝炎和其他病毒等。对所有的受检人员进行B超、血压、血液生化检测、体重以及心电等项目。结果脂肪肝组患者所检测出来的血脂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的疾病具有相关性。结论脂肪肝患者通常都会具有生化指标异常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最为明显,是脂肪肝最为突出的一种生化特征,这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及检测都有着极为深重的意义,也表明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脂肪肝 生化检测指标 相关性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