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基因调控网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长非编冯RNA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出BREAS1的全长目的片段,将全长目的片段及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CMVMC8EF1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后,通过DNA测序鉴定筛选出阳性菌落,提取目的质粒。利用目的质粒制备包装慢病毒,并感染肾细胞癌细胞系OS-RC-2,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REAS1是否过表达。结果重叠延伸PCR得到正确的BREAS1全长序列,经过双酶切、连接、转化、筛选及I)NA测序,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BRE-AS1。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几乎昕有经过嘌呤霉素筛选的OSRC2细胞均具有绿色荧光,显示其被重组慢病毒感染;荧光实时定量PCR显示,感染了RNABRE-AS1慢病毒的OSRC2细胞中,BREAS1的表达水平上升了38.5倍。EdU插入实验显示BREASl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证明BREAS1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 标签: BRE-AS1 慢病毒载体 肾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南亚十二节段双RNA病毒(South-East Asian dodeca RNA viruses,Seadornavirus)的分子进化规律及遗传差异。方法基于Seadornavirus衣壳蛋白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系统进化、理化性质、抗原表位预测以及三级结构和表面电荷分布的分析。结果Seadornavirus的最近共同祖先大约于2 359年前,分为3个进化簇,其进化时间分别为约距今1 338、499、253年前,其平均核苷酸替换率为3.6×10-4n/s/y。Seadornavirus 3种病毒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31.3%~100%(μ=68.0%)和11.9%~100%(μ=56.0%)。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版纳病毒(Banna virus, BAV)衣壳蛋白为酸性疏水性蛋白质,存在6个B细胞表位和2个Th抗原表位,而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 LNV)和卡迪皮诺病毒(Kadipiro virus, KDV)为碱性亲水性蛋白质,分别存在3和5个B细胞抗原表位,其中LNV仅有1个Th抗原表位,KDV病毒则不存在。三级结构以及蛋白表面电荷分析显示,Seadornavirus的α螺旋和β折叠各不相同,并且BAV有2个明显的带正电荷区域和2个带负电荷的区域,LNV只有1个带正电荷区域,KDV则有2个带正电荷区域。结论Seadornavirus进化速率快,并且其基因组、衣壳蛋白抗原表位、理化性质、三级结构等具有较大的差异。

  • 标签: 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 版纳病毒 辽宁病毒 Kadipiro病毒
  • 简介:在目前的疫苗研究中,对新疫苗免疫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减毒或无毒的病毒疫苗载体能够激发高效持久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研究新疫苗提供了一条途径。RNA病毒作为疫苗载体,在可操作性和免疫效果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几种RNA病毒载体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在疫苗载体方面的应用。

  • 标签: RNA病毒 载体 疫苗
  • 简介:很多小RNA病毒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发宿主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宿主细胞对抗小RNA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凋亡机制可由某些病毒蛋白对细胞产生信号干扰来实现多种凋亡通路。虽然这些凋亡通路的上游事件是不同的,但最后的效应却很一致。此外,一些病毒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它们能够令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不死亡,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的持续性感染状态。

  • 标签: 小RNA病毒 细胞凋亡 持续性感染
  • 简介:摘要胆管癌起病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目前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但手术也会面临着风险大、难点多等问题。近年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具有调节胆管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及耐药性等功能。文章综述lncRNA和circRNA在胆管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潜在调控作用,以期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临床借鉴。

  • 标签: 胆管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序列上保守性差,功能上具有一定保守性[1]。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如下五类:1、基因间区长非编码(large intergenic lncRNA),2、内含子区长非编码RNA(intronic transcript),3、正义链长非编码RNA(sense lncRNA),4、反义链长非编码RNA(antisense lncRNA),5、双向长非编码RNA(bidirectional lncRNA)。LncRNA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介导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调控其下游基因的表达;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转录本形成双链结构,干扰编码基因转录本的剪接或者形成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3、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调控该蛋白的活性或者组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4、与特定蛋白质锚定后,改变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标签:
  • 简介:最新研究证明长非编码RNA(IncRNA)可调节脂质及糖代谢,调控血管壁功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老化、凋亡以及血管炎症及免疫应答,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lnc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RNA 未翻译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长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参与了染色质修饰、基因表达调控、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多种生物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lncRNA的定义、功能及其与肺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肺癌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非编码RNA(lncRNA)HOXA末端转录本反义RNA(HOTTIP)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18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距癌组织>1 cm);收集78例临床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血浆,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收集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及胃癌各50例作为疾病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组织及血浆、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血浆HOTTIP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浆CA19-9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浆HOTTIP与癌组织HOTTIP及血浆CA19-9相关性,分析血浆HOTTIP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绘制高表达HOTTIP组和低表达HOTTIP组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浆HOTTIP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胰腺癌患者癌组织HOTTIP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24±0.25比0.62±0.11,P<0.001);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HOTTIP水平分别为1.33±0.32、0.57±0.17、0.51±0.10、0.41±0.09、0.54±0.05,胰腺癌组显著高于肝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肝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血浆HOTTIP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患者血浆HOTTIP表达与CA19-9及癌组织中HOTTIP表达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且血浆HOTTI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29),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无关。HOTTI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HOTTIP低表达患者(15.9个月比30.6个月,P<0.05)。血浆HOTTIP水平诊断胰腺癌的AUC值为0.81(95% CI 0.74~0.87),诊断临界值为1.14,灵敏度为62%,特异度为94%,准确性为74%。血浆HOTTIP联合CA19-9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提高到81%,特异度提高到97%,准确性提高到84%。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浆HOTTIP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长链非编码RNA HOXA末端转录本反义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TCGA数据库找出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建立能可靠预测胃癌OS的预后诺模图。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找出胃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进一步筛选出与OS明显相关的lncRNA,联合年龄、TNM分期等临床特征,得出预测胃癌OS可靠的预后诺模图。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出四个与胃癌患者OS明显相关的lncRNA,其中 AL034397.3对患者有保护作用,FAM83A-AS1,LINC00519和IER3-AS1与年龄、TNM分期等临床特征联合,的出一个可靠的预后诺模图。三个lncRNA的联合检测的准确性高于TNM分期,AUC=0.809。结论 利用临床危险因素,我们开发了基于lncRNA特征的列线图,其表现优于单独的分子特征或临床因素来进行预后预测。

  • 标签: lncRNA 胃癌 OS
  • 简介:摘要头颈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喉癌、鼻咽癌、下咽癌和甲状腺癌等。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头颈肿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和病死率均较高。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研究者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如何对肝癌产生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机制
  • 简介:摘要肺癌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中的基因调控、诱导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肺癌中,lncRNA通过相应的靶基因起到致癌或抑癌的作用。因此,本文对lnc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
  • 简介:摘要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传递信号、发挥向导、诱饵和支架等功能。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可调控参与脂肪形成的一些关键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白色和棕色脂肪的形成。它与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等相关,还参与炎性反应、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过程。LncRNA可作为一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具有潜在且巨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脂肪细胞 脂肪形成
  • 简介:非编码RNA(lncRNA)在癌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大量的lncRNA与各种类型的癌症相关。lncRNA的表达和突变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lncRNA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和促进致癌作用。因为lncRNA的基因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所以,lncRNA被认定可以作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cRNA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症状隐匿,易发生远处转移,长期预后较差。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bp的非编码转录本,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包括调控基因表达、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等,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长非编码lncRNA的功能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肝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非编码RNA LINC00630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体外干扰其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株5637、BIU-87、T24、J82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中LINC00630的表达。选择LINC0063表达量最高的膀胱癌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对照慢病毒感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干扰LINC00630表达的慢病毒感染细胞为实验组。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LINC00630的表达,分别采用MTS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中NRG1蛋白、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3、CDK2)及细胞转移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V-HUC-1细胞比较(1.05±0.17),LINC00630在各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量均增加(均P<0.01),在J82细胞中的表达最高(相对表达量5.83±0.42)。与对照组J82细胞相比,实验组J82细胞中LINC00630表达降低(0.18±0.02比1.00±0.05,t=14.36,P<0.01);转染第2天起,实验组细胞增殖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细胞划痕闭合率低于对照组[(27.4±7.1)%比(66.0±5.4)%,t=4.31,P<0.01]。实验组NR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0.34±0.03比1.07±0.24,t=2.99,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NRG1蛋白、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及细胞转移相关蛋白均降低。结论LINC00630在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上调;干扰LINC00630可能通过下调NRG1基因的表达,抑制J8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LINC00630可能是膀胱癌治疗新的分子靶标。

  • 标签: 膀胱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 简介:摘要RNA干扰技术已经迅速的被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特异的下调基因从而减轻病痛。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现在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RNA干扰都可以抑制病毒。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的病原物RNA干扰治疗都必须量身定做,其中包括1.发挥干扰的RNA的导入方法途径,2.给药途径,3.目的基因,4.RNA干扰作用的持续时间。尽管对于每种病毒都可以制定有效的策略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重要的是,治疗策略必须考虑到在病毒基因组可能出现的极快速进行,以及利用计算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辅助治疗策略以防止病毒逃逸。此外,所有的RNA干扰治疗策略都需将发挥干扰作用的核酸序列导入到靶细胞中,这将受益于基因设计和导入方法的发展。这里我们总结了在抗病毒RNA干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如何将这些发现有效的应用到诊断治疗中。

  • 标签: RNA干扰 病毒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