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对孕产妇死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方法以1991至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和2009至2018年我国各省市孕产妇死亡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RIMA(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在孕产妇死亡时空分布方面:199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为80.0/10万,到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为18.3/10万,比1991年降低77.1%,年平均增长为-5.3%;2009年西藏孕产妇死亡最高,为232.2/10万,江苏孕产妇死亡最低,为5.2/10万,两者相差44.7倍,经过9年的发展,西藏依然为全国孕产妇死亡最高的省份,为56.5/10万,上海孕产妇死亡最低,为1.4/10万,两者相差40.4倍;1991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分别为46.3/10万和100.0/10万,城市与农村死亡比为1∶2.16,到2022年,我国城乡死亡之比为1∶0.95。孕产妇死亡的预测: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是10.1/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的预测值是16.0/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的预测值是15.0/10万。结论我国孕产妇死亡大幅降低,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的差距由1991年的53.7/10万下降至2022年的0.7/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城市孕产妇的死亡出现轻微反弹现象,农村孕产妇死亡则保持平稳状态。

  • 标签: 孕产妇健康 时空分析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量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量与全因死亡无显著相关性。与大豆产品总摄入量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负相关[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量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量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的显著相关性。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性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镁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H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随访期间平均血清镁水平三分位数分为低血镁组(血清镁≤0.96 mmol/L)、中度血镁组(血清镁0.97~1.07 mmol/L)和高血镁组(血清镁≥1.08 mmol/L),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生存的差异。多元Cox回归方程法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3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194例(58.4%),中位年龄63(51,72)岁,中位随访时间36(20, 4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镁组患者总生存及心脑血管疾病生存低于中度血镁组和高血镁组(分别Log-rank χ2=36.286,P<0.001;Log-rank χ2=20.145,P<0.001)。在校正多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血清镁是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血镁组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高血镁组(分别HR=2.925,95%CI 1.352~6.330,P=0.006;HR=3.821,95% CI 1.394~10.473,P=0.009)。结论低血清镁是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血清镁水平可致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肾透析 死亡率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增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透析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浙江省血液透析登记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浙江省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早期死亡及其相关因素,早期死亡的定义为患者透析后90 d内死亡。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开始透析后第1个月死亡最高(46.40/100人年),3个月后死亡逐渐稳定,早期死亡为25.33/100人年,120 d内、360 d内总体死亡分别为21.40/100人年、11.37/100人年。年龄≥65岁患者早期高死亡现象尤为明显。老龄(≥65岁,HR=1.981,95%CI 1.319~2.977,P<0.001)、原发病为肿瘤(HR=3.308,95%CI 1.137~5.624,P=0.028)、合并肿瘤(不含原发病为肿瘤,HR=2.327,95%CI 1.200~4.513,P=0.012)、首次透析通路为临时导管(HR=3.632,95%CI 1.806~7.307,P<0.001)、低血白蛋白(<30 g/L,HR=2.181,95%CI 1.459~3.260,P<0.001)、低血红蛋白(每增加0.01 g/L,HR=0.861,95%CI 0.793~0.935,P=0.001)、高密度脂蛋白偏低(<0.7 mmol/L,HR=1.796,95%CI 1.068~3.019,P=0.027)和C反应蛋白偏高(≥40 mg/L,HR=1.889,95%CI 1.185~3.012,P=0.008)是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开始透析后早期死亡较高,3个月后死亡逐渐趋于稳定。老龄、低血白蛋白、低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偏低、C反应蛋白偏高、原发病为肿瘤、合并肿瘤以及首次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肾功能不全 死亡率 终末期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贫血对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共200例。记录母体和早产儿的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等。根据早产儿是否合并贫血,将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2组母体及早产儿的所有变量,并做住院期间早产儿出现全因死亡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做极低出生体质量合并贫血亚组的各个变量对死亡的影响。结果贫血组64例,非贫血组136例。贫血组早产儿出生时平均孕周、入院后血细胞比容平均值、入院时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26.45 ± 2.32)周,(37.72 ± 3.81)%、(12.81 ± 1.51)g/L,非贫血组分别为(27.21 ± 2.21)周、(48.42 ± 5.61)%、(16.89 ± 2.12)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23、12.23、8.51,P<0.05或0.01)。贫血组1 minApgar评分<5分为67.19%(43/64),非贫血组为38.24%(52/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5.55,P<0.01)。贫血组在出生后前72 h血管加压药物例数、脑室周围出血例数、死亡例数分别为34、26、32例,非贫血组分别为41、23、5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80、13.23、8.01,P<0.01或0.05)。贫血组在从出生到第一次输血天数、输红细胞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 d、75 ml/kg,非贫血组分别为7 d、45 ml/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482.2、781.9,P<0.05)。出生后前72 h应用血管加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和贫血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2.30、13.40、34.89,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如果合并贫血,同时出生后前72 h使用血管升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的死亡风险增高。

  • 标签: 婴儿,早产 贫血 极低出生体质量 脑室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死亡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进行救治的68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入院后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胸痛缓解(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1.18%)(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心绞痛患者 胸痛缓解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近期及远期死亡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共93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胸部CT测量T12椎体(T12)椎弓根水平肌肉组织的横截面积。以T12椎弓根水平肌肉横截面积除以患者身高平方计算得到骨骼肌指数(SMI)。采用T12水平SMI截断值:42.6 cm2/m2(男性)和30.6 cm2/m2(女性),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及非肌少症组,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肌少症、骨折类型(手术类型)、年龄、性别及ASA等级等多变量因素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影响。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共45例,非肌少症组患者共48例。肌少症组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死亡为9.8%,非肌少症组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死亡为8.3%,组间术后6个月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9)。肌少症组19例患者在术后24个月内死亡死亡为42.2%,非肌少症组10例患者在术后24个月内死亡死亡为18.8%,组间术后24个月死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为:患有肌少症及患者年龄和术后24个月死亡显著相关(HR=2.015,95% CI:2.690,20.904,P=0.000;HR=0.062,95% CI:1.004,1.128,P=0.036),患有肌少症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24个月死亡越高,而骨折类型(手术类型)、性别及ASA等级对术后24个月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肌少症会增加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远期(24个月)的死亡风险,对近期(6个月)患者死亡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肌少症 髋骨折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支链氨基酸(BCAA)对肝细胞癌(HCC)治疗后患者死亡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关于口服BCAA对HCC患者死亡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一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179例患者。总体结果显示,HCC治疗后口服BCAA对1年死亡无明显影响(RR=0.85,95%CI:0.68~1.06,P=0.16),3年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RR=0.73,95%CI:0.61~0.88,P=0.000 7),5年死亡也明显降低(RR=0.57,95%CI:0.34~0.96,P=0.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射频消融(RFA)术患者,BCAA组与对照组相比,1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14~6.5,P=0.97),而3年死亡明显降低(RR=0.59,95%CI:0.43~0.81,P=0.001);对于肝切除术患者,两组在1、3年死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44~1.88,P=0.79;RR=0.97,95%CI:0.71~1.33,P=0.85)。另外,对于白蛋白水平,在不考虑HCC治疗方式的情况下,补充BCAA可提高白蛋白水平(SD=0.45,95%CI:0.29~0.90;P=0.000 1),但对肝切除术患者无明显影响(SD=0,95%CI:-0.41~0.41,P=0.99)。结论补充BCAA可能改善HCC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远期预后,该作用与手术方式有关,BCAA可降低RFA术后患者远期死亡,但对肝切除术患者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氨基酸类,支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死亡率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再出血死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结果研究组72 h再出血明显较对照组低,死亡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2.56±0.98) d vs (4.85±1.26) d〕、呕吐消失时间〔(22.69±5.82) h vs (29.85±4.58) h〕、粪便潜血转阴时间〔(2.26±0.75) d vs (4.56±1.26) d)〕均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症状评分四个维度在病情稳定、出院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死亡,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心理评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舒适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率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