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疾病(BVD)是全球牛群中广泛分布的传染性疾病,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具有高度变异性,包括两个亚型(BVDV-1和BVDV-2)和多个亚型变种。这使得鉴别和控制BVD变得复杂。因此,及时的鉴别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BVD传播和减少损失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探讨BVD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 标签: 牛病毒性腹泻疾病 BVD 鉴别 防治
  • 简介:摘要胆石症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疾病,往往好发于中年偏胖女性,临床上胆石症并发慢性胆囊炎及胆管炎者居多。要对具有类似病毒性肝炎及血清学鉴别意义的胆石症作鉴别

  • 标签: 胆石症 病毒性肝炎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诊已经确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者108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同时接受MRI影像诊断,在此基础上,判断患者影像诊断结果以及患者病毒诊断结果之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分析MRI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方面的效果。结果: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诊断结果与小儿病理诊断结果的相似度整体较高,说明MRI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概率。结论:MRI影像方法对小孩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有着较高的有效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由于患者之间的情况普遍存在差异,因此,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MRI影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的“源”和“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的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的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的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和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和间隙水的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的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和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一步发展有机物的精细分离技术和质谱识别技术等发展方向。

  • 标签: 间隙水 关键致毒物 毒性鉴别评估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原位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自闭症儿童的鉴别评估的内容,包括鉴别评估的标准、评估工具、评估项目和流程,强调了鉴别评估在自闭症早期干预中的关键角色,重点探讨了现有的评估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自闭症 鉴别 评估
  • 简介:纵观对禽类肿瘤的研究多集中在病毒引起的肿瘤方面,这不仅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在于其还可作为人类肿瘤或癌症的动物实验模型。在养禽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禽病毒性肿瘤包括马立克氏病(MD)、白血病/肉瘤(ALS)、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淋巴组织增殖症(LPD)和大肝大脾病(BLS)等。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具有致肿瘤作用的疱疹病毒,是研究病毒性肿瘤特别是疱疹病毒肿瘤的理想实验模型,同时,MD也是广泛使用疫苗预防的肿瘤性病毒病。

  • 标签: 肿瘤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 临床鉴别诊断 动物实验模型 组织增殖 养禽生产
  •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病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28例桥本病与32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声像图特点,分析两者血流参数(Vmax、Vmin、RI)及差异性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桥本病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典型声像图表现有共同特点: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减低,彩色血流丰富,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桥本病峡部增厚更为明显以及内部回声出现网格样结构,则为其独特的超声改变.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组Vmax、Vmin值比桥本病组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I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典型桥本病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因临床病理基础不同,超声表现有差异性.其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可作为鉴别诊断两种病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桥本病峡部增厚明显以及内部回声出现网格样结构,为其独特的超声改变供鉴别诊断参考.

  • 标签: 桥本病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超声表现 鉴别诊断 峡部 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鉴别小儿细菌和病毒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儿科收治的253例小儿细菌性肺炎和123例小儿病毒性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儿保科正常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小儿均进行PCT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正常儿童PCT阳性率分别为77.87%、14.63%、0,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小儿肺炎病原学不易早期明确,PCT在区别细菌性、病毒性肺炎有统计学意义;PCT测定结果可及早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小儿肺炎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测在不同贫血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并比较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RBC、Hb、MCH水平均低于正常范围,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DW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V水平均低于正常范围,但对照组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患者采用血液检测可对贫血类型作出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不仅面临由传统污染物引起的水环境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污染,而且还面临有毒污染物的严峻挑战。由于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使得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毒性评价方法、毒性物质鉴别及消减办法,正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乙烯工业废水 生物毒性测试 毒性鉴别 毒性减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39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24日—2017年2月23日期间。所有患儿均先后进行头颅CT(对照组)以及常规脑电图(实验组)监测,对比分析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监测出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脑电波异常患儿例数、检出异常率以及预后评估情况(致死率、致残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轻度脑电波异常15例,占比38.46%;中度脑电波异常12例,占比30.77%;重度脑电波异常10例,占比25.64%。共检出脑电波异常患儿37例,检出异常率为94.87%,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脑电图重度异常、中度异常、轻度异常患儿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的脑电图正常患儿的致残率为6.67%,较实验组(0.00%)明显更高,P<0.05;两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44%,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常规脑电图的监测效果更佳,可有效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小儿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在中国城乡女性中发病率高。多种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化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乳腺癌化疗药物的大量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心脏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估因为其无创、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心脏功能评估的重要手段。利用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损伤,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成为影像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的相关研究及心脏损伤的评估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乳腺科及影像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心室功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病人在护理中应用艾灸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3月份至2022年3月份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本次研究。分组方式依据病人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分配,甲组与乙组,每组设定病人的数量为35例,甲组病人提供常规护理模式,乙组病人除常规护理外应用艾炙协助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两组病人后,发现乙组病人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病人好评更多,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艾灸 应用价值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血常规检查在鉴别诊断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44例患者,包括48例病毒性感冒患者、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肺结核患者,设为A组、B组、C组,并且将48例进行体检健康检查者设为D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分析血常规检查的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C组患者以及D组体检者,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A组、C组患者、D组体检者,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体检人员相比,C组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更高,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D组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中,采用血常规的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影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及鉴别效果。方法:我院于2020年3月~2022年11月时间段选择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参与,均在我院接受完整的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分析,有明确的综合诊断结果,将其视为此次研究金标准。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开展研究,比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CT与磁共振成像影像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磁共振成像检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小儿病毒更具优势,能够精准筛查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并且综合诊断效能高。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农药的使用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影响,由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风险控制手段以预防农药造成的生态危害。本文综述了欧洲、美国和日本针对农药开展的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陆生非靶标生物、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生态毒性的评价指标。同时分析了农药登记管理对陆生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且提出了方法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农药 陆生生态系统 生态毒性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5项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筛选出有价值的项目并优化组合,建立针对不同肝病现状的评估模式,提高病毒性肝病临床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系乙肝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病历148例(份)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到我院作血清学检测的150例(份)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验证肝病筛选模型,评价模型诊断价值。结果2组在常规指标TP、ALB、GLO、T-BIL、A/G和新指标PA、ADA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指标TP、ALB、GLO、T-BIL、A/G等针对不同肝病有敏感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A、ADA等新指标对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LAP则对诊断急性肝炎价值突出。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 评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康复护理对病情的积极影响。方法:取满足选择标准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68例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跨度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用随机数字表对患儿进行均等分组,各组有患儿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质量差异。结果: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伤残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收治重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在积极治疗期间,配合针对性、科学性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治疗康复效果以及缩短康复时间等均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重症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乳腺MRI增强特征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行乳腺MRI增强诊断,统计其乳腺MRI增强特征。结果:乳腺肿块的形状、大小、边缘特征、增强类型、时间-信号曲线、BI-RADS分类均能够为鉴别良恶性性质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P<0.05)。结论:乳腺MRI增强特征能够有效减少临床误诊率。

  • 标签: 乳腺MRI增强特征 良恶性肿块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对于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5例感染患者(细菌感染45例,病毒感染40例)及63例非感染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对于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诊断价值